crhpc機構中眾多理論物理學家對虛空場的研究只不過是全世界的一抹縮影。
不僅僅是物理學界的學者在試圖‘填補’虛空場論中有關於超光速航行技術數學部分的空缺,就連隔壁數學界都將目光投遞了過來。
畢竟這可是那位徐教授的論文。
他可不僅僅是當代數學界的第一人,而是古往今來的數學第一人。
七大千禧年難題他一個人解決了四個不說,還完成了代數、幾何、數論、群論等分支領域的大統一。
這篇論文,是他在完成數學大統一理論後第一次發表的成果。
雖然說並不不是數學上的研究,但其運用到的數學理論,卻是當今數學界最前沿的。
不僅如此,這篇論文中有關超光速航行技術領域的數學部分缺失,也引起了不少數學大牛的興趣。
相對比數學部分來說,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儘管的確很深邃難懂,但單純的論文部分對於這些站在數學金字塔的大牛們來說還是能夠吃下去的。
除此之外,虛空場論中除了最精華的物理部分,論文中對數學工具的運用同樣可以說是堪稱是教科書級別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少數學領域的大牛們也紛紛將這篇論文拿著鑽研了起來。
而正當學術界所有人都在關著虛空場論的時候,arxiv預印站上,一篇忽然在深夜掛出來的論文,許多生活在東半球的物理學家,都得在輾轉反側中失眠了。
金陵。
紫金山腳下的別墅群中,萬籟俱靜之下,只有那成雙成對的路燈與綠化中的昆蟲安靜地描摹著屬於夜色的輪廓。
在別墅群的內側,有一棟還明亮著燈光的二層小樓,照亮了周邊的黑暗。
書房中,看著小靈幫忙整理出來的論文,徐川看了一眼電腦右下角的日期。
2027年5月17號,距離他從火星地球化改造工程總部那邊回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快一個半月了。
老實說,徐川也沒想到為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完成數學基礎要耗費如此漫長的時間。
要知道最開始他完善《虛空場論》剩下的部分也僅僅只用了一個星期左右而已。
而剩下的時間幾乎全都用在了為超光速航行技術完成數學工具上。
不得不說,耗費了如此漫長的時間才解決這個問題,的確是他一開始沒有想到的。
為超光速航行技術鋪墊數學基礎,難度比他預想中的還要大上不少。
在解決這個問題的過程中,不止一次,徐川都曾懷疑這是否是自己或這個時代能解決的難題。
因為這已經不是一個單純的數學問題了,而是物理學上的四維時空與數學上的拓撲結構、微分流形雜亂交織在一起的世紀難題。
但好在他並沒有放棄,最終透過數學大統一理論將高維拓撲結構轉變成了數學上的微分結構,並最終透過代數幾何將其描繪成了一個可以嵌入高維餘芽函式的表示式中,最終才完成對其的解析工作。
看著手中的稿紙,徐川臉上露出了一抹愉悅的笑容,輕輕的翻了翻頁面上的算式。
“一個交織了物理維度概念與數學高維拓撲結構和能量流推動的的難題,這有點像多維龐加萊猜想,但遠比那個更加複雜.”
“如果要歸類的話,這應該是一個全新的分類,它可能沒法單獨放到數學的拓撲分類裡面。”
“或許它應該單獨建一個分類.”
翻了翻手中的稿紙,徐川看著上面的算式,自言自語的開口道。
“透過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的確可以藉助大質量天體自身的時空曲率來實現超光速航行技術。”
“唯一的缺點是它可能無法跨越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引力真空’地帶,只能在大質量天體能夠影響的範圍內航行。”
“不過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說,這倒也足夠了。”
這裡的‘引力真空’並不是指完全沒有引力的宇宙環境。
事實上,宇宙中不存在沒有引力的地方。
如果按照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引力是宇宙中所有物體之間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其本質是質量對時空的彎曲效應。
而如果是按照他的虛空場論,引力來源於源於粒子在虛空場破缺時所產生的能量波動。
眾所周知,真空不空。
即便是那些我們看上去空無一物的地方,也不斷的存在和持續量子漲落和虛粒子對,構成動態的能量場。
這是量子力學中的核心概念。
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表明,能量在極短時間內允許起伏,導致虛粒子對(如正負電子對)不斷產生和湮滅。這種漲落使得真空具有零點能,即量子系統的最低能量狀態。
而虛空場論中涉及到超光速航行技術中的‘引力真空’地帶指的是大質量的希爾球半徑。
即引力能夠在此範圍內能有效控制天體運動,防止被其他恆星奪走的區域。
比如太陽的希爾球半徑約1光年,這一範圍標誌著太陽引力在銀河系中相對於鄰近恆星的主導區域。
如果是單純的引力能夠影響的範圍,太陽的引力影響範圍早已經超過四十五億光年了。
畢竟理論上來說引力是可以無限延伸的,只受引力傳播速度限制。
一開始的時候,徐川想要研究的是如何突破希爾球半徑距離,透過兩顆恆星之間的引力勢差來完成‘恆星跳躍’。
即可以在兩個星系間實現超光速航行。
但後面他確認透過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因為飛船一旦超出‘出發點’星體的希爾球半徑,就會受到希爾球半徑之外宇宙中其他天體的引力影響。
這會導致飛船的路徑不穩定性與跌落宏觀性的隧穿效應。
在確認了這一點後,他直接放棄了恆星跳躍技術的研究,轉而將精力集中到了如何‘固定’超光速航行技術的出口上。
看過虛空場論的人都很清楚,引力與時空-共振時空曲率臨界點理論只提供了超光速航行技術的起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