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紹聖四年,元月十六,宋遼之間戰爭全面爆發。
河北河東兩路邊線,多處出現戰況,大小皆有,爭奪激烈。
趙倜接到趙煦聖旨,保住西北無虞,不叫遼軍侵佔便算大功。
元月二十八,從兀剌海傳至訊息,遼軍終是沒有渡過此段黃河,沿河朝北進發,看樣子想自上游繞行過來。
趙倜聞訊從彌娥川轉回兀剌海,隨後僅僅一日,遼軍鐵騎自北方奔到,強攻兀剌海。
兀剌海也非雄城,此刻天氣已經開始轉暖,遼軍四面架設雲梯,佯攻三處,重點攻擊西城方向。
趙倜於城頭親自督戰,周侗在身後疑惑道:“王駕,遼軍幾線展開爭鬥,光是河北那裡便幾十萬人馬,河東也有,之前彌娥川過十萬數,現在城下怕也有八九萬,哪裡來的這麼多兵馬?”
趙倜沉吟道:“契丹建國之初全民皆兵,眼下雖不復那時武功盛勢,但人口早就無限膨脹,可動員一百七八十萬軍隊不在話下,若是全力為之,恐能集二百萬之數。”
“二百萬?”韋寒沉在旁倒吸口涼氣:“這麼多人,恐怕自古以來也沒哪朝可以合這麼多可戰之兵吧?”
趙倜淡淡道:“遼軍內並非契丹一族,其中混雜渤海、韃靼、女真還有漢兵,往往各行其事,互相難以配合,從中不好調配,實則不足為懼。”
周侗道:“我大宋兵馬也不少,若是各地算上,恐怕也過百萬了。”
趙倜搖頭:“各處禁軍加在一起,充其量也就接近八十萬,可調戰的不過五六十萬,倘再加上廂兵鄉兵倒是勉強百萬,可廂兵和鄉兵幾無戰力,乃工事後勤和建設所用,不好算入進去,不像遼軍都是可戰之兵。”
韋寒沉道:“若契丹真是起了二百萬軍馬,補給輜重一塊如何能吃得消?就算當前遼也富足,總還是難為長久吧?”
趙倜沉吟道:“輕騎如風,真要起那麼多兵,不過就是效古來事了,以戰養戰,燒殺搶掠,倘若過了邊境,就是一場巨大兵災。”
兩人聞言皆是變色,韋寒沉道:“殿下,這……”
趙倜微微搖頭:“官家不會叫契丹殺過邊線之處的,說不定還會御駕親征,親自坐鎮河北河東。”
“還要御駕親征?”韋寒沉怔了怔道。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便是如此的道理。”趙倜聲音冷漠地道。
周侗韋寒沉互望一眼,臉上皆現震驚之色。
趙倜道:“西北一地由我鎮守,自然也是抱著此種心思,但本王卻不想以守為主,只有進攻方才是……最好的防禦。”
周侗道:“王駕之意是……”
趙倜望著前方城頭的烽火拼殺,刀光箭影,淡然道:“待破了這支遼軍,遼必然暫時放棄攻擊西北,畢竟多線作戰本就被兵家忌諱,那時候可以考慮向前進一步了。”
韋寒沉道:“向前進一步?”
趙倜點頭:“既然遼軍在東面重兵作戰,不妨抄一抄他的後路好了。”
大草原廣闊,遼國的疆域十分龐大,不但南北,東西更是廣袤,若出兵草原攻擊西北遼域,行軍若是迅速,並不好被發現。
而且遼西北疆域城池其實不多,大城只有兩三座而已,多數則為部落,彌娥川軍司上面是北阻卜部,然後是達密裡部,再往北則是梅里急部。
遼的西北路招討司,後備之城可敦就在達密裡部和北阻卜部之間。
這片區域還有一座大城窩魯朵,窩魯朵城是阻卜大王府,是遼帝宮帳所在地,契丹建國之時遼帝經常移帳這裡,在此處頒佈政令,巡查草原。
但是自從百來年前天下平穩,亂世結束,戰端不多,遼帝已經極少往這種西北之地過來,到一甲子左右的時間,更是再無一個遼帝移帳來此,巡查疆國。
可敦城和窩魯朵城距離不算遙遠,只有百里左右,這一片區域算是遼西北的中心,但也不繁華,自從遼帝不來之後,幾乎就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地現牛羊的景象。
而再往西則是耶刮部和粘八葛部,粘八葛部已經過去了回鶻上方,延伸到東喀喇汗的上面,一部分和東喀喇汗最北面交接。
趙倜所說的抄一抄遼國後路,並不是指跨草原往東,朝遼國西京路上京路而去,而是向著西北,去可敦城與窩魯朵城。
這一段草原人口遠比東方更加稀疏,雖有部落,但除了那幾個大部聚集之處外,零零散散的便都是小村小落,沿水草而行的帳篷。
就算幾個大部也是沒有城池存在,最多由土牆圈起一片地方,多數則為那種原始的木柵圍欄,連綿而去。
所以倘若兵鋒迅疾,那就是直指可敦城一帶。
趙倜道:“遼國西北這些年雖然算不上繁華,但總廣有積攢,戰馬盔甲,皮毛金銀,糧食之類恐怕無以計數,能佔則佔,佔不得便打打秋風。”
周侗領會趙倜的意思,之前他曾和趙倜一同往薩滿教,這時道:“王駕是想北上可敦?”
趙倜點了點頭,負手往城頭處走了幾步,一支流羽飛來,周侗和韋寒沉急忙擋在前方,打落了羽箭。
遼軍這時攻勢極猛,但兀剌海早有準備,城上滾木擂石,磚砬灰瓶不斷,就算兀剌海城池並不高大,也叫遼軍難以攀上。
遼沒有床弩這種破城利器,只有投石車,可是和大宋的砲車相比卻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大宋炮車不但裝載重量更多,彈射更遠,而且準頭極大,操控砲車的軍兵和弩車軍兵一樣,平時多要訓練,專練力氣和準確度。
東京西山有飛砲營,裡面全都是砲兵,專司重型的投石車,大宋稱呼投石車機為砲,並非火炮,火炮南宋時候才出現。
而且除了大型砲車之外,樞密院下有專門研究砲這種武器的部門,自建朝時開始,與弩一樣研製出各種砲械,還有一些小型的炮車,甚至有肩上扛著的砲機,都在仁宗時編纂的《武經總要》上有所記載。
且草原之地石頭等物稀少,除非事先積攢,像兀剌海城中積累蒐集許久,姚師閔襲擊遼軍營寨,宋軍攻打彌娥川,很多砲石都是從兀剌海帶過去的,就地取材的不算太多,蒐集不到足夠用的石塊之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