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在商克看來,華盛敦戰役打得倒還像模像樣,雖說槽點不少,可已經有了些起色。
之所以守不住華盛敦特區,純粹是戰前軍備廢弛欠下的債還沒還完,不足為奇。
撤退命令已經下達,倒計時十二小時,各部隊將會依照撤退計劃交替撤退。
一部分向西,沿阿巴拉契亞山脈重新建立防線;一部分向南,以里士滿為支點建立防線。
在那之前,疲憊的商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睡了一宿,等天亮了再趕時間履行自己的本職工作。
防線正面幾處較為合適的強渡位置,當面之敵都嘗試過進攻,最終折戟沉沙。
越野車晃晃悠悠,顛簸個不停,日上三竿時,商克來到了其中一處。
河對岸,坦克殘骸燃燒的火焰早就熄滅了,周圍散落著各種零部件,還有一些橫七豎八的帝俄官兵屍體。
介於一線和二線陣地之間,美軍佈置了一個反坦克陣地。
五門軍援的40式65毫米戰車防禦炮部署於此,陣地呈鈍角l形,正面有兩門,左側有三門。
各炮位皆做了良好偽裝,視野開闊,射界大部分重迭,可圈可點挑不出毛病。
商克視察後都不禁稱讚。
背後必有高人指點!
一問,果不其然,波托馬克河防線的許多地方得到了瓦爾蘭德和瑪麗安娜流亡部隊的指點。
“對於我國援助的反坦克炮,還有對抗坦克的戰鬥,你們怎麼評價?”商克向周圍的官兵問詢道。
大家七嘴八舌,頗為熱情。
一名中尉沉吟道:“至少我們有了可以正面對抗敵方坦克的東西,這比原先的輕型反坦克炮強多了,我認為需要改進的地方在於瞄準鏡和炮架。”
中尉講述了一些毛病和值得最佳化的地方。
商克表示認同。
經過實戰檢驗,至少40式65毫米戰防炮是合格的,達到了對付t-34的設計初衷。
這種48倍徑的反坦克炮戰鬥全重只有1.3噸,目前配發的是較為傳統的尖頭被帽風帽穿甲彈,可在1000米距離上擊穿109毫米厚度的垂直裝甲。
這門炮的紙面引數很不錯,以輕得多的重量做到了僅稍遜於歷史上的pak40反坦克炮的威力,要知道pak40重約1.5噸。
另外,亞美利加士兵們指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對付t-34的時候,這種65毫米反坦克炮實際上要到700~800米時才能比較穩定將其正面擊穿。
前世的商某人好歹是炮校出身,這方面是專業的,一眼就篤信是穿甲彈不合適。
槍也好,炮也罷,都是系統工程,不止要看槍炮本身的設計,還要看子彈與炮彈的設計。
要知道t-34的正面裝甲傾斜角度達到了60度之多,抗彈能力極佳,尖頭穿甲彈並不適合對付它們。
事實上,如果只是為了對抗大傾角裝甲,鈍頭穿甲彈的效果會更好。
可是鈍頭穿甲彈存在侷限性,對付垂直裝甲的時候很吃力。
恰巧,不列顛人特別執著於垂直裝甲,而伊凡羅斯人又熱衷於大傾角裝甲。
這兩國結盟,姑且不論其它方面,只論甲彈對抗的話,確實給大統制聯邦帶來了困擾。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