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經驗豐富的優勢其實在大規模地面戰鬥爆發之前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羅克艾蘭小鎮旁邊就是91號公路,周圍地形平坦無垠,甚至就連樹林都沒幾處,防守此地的是亞美利加第3步兵師第3團級戰鬥隊。
炮火準備剛一結束,大批坦克便急不可耐的駛出了進攻出發陣地,腰挎衝鋒槍的步兵扒拉在坦克上,充當伊凡羅斯特色的步坦協同突擊矛頭。
紅色訊號彈沖天而起,帝俄進攻部隊迅速完成戰術展開,在大約一公里的進攻正面氣勢洶洶的撲向當面之敵。
寬大的履帶碾過鬆軟的土地,柴油發動機發出震耳欲聾的轟鳴!
這片開闊的田野間到處都是塹壕和各種野戰工事,剛才又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彈坑,許多彈坑還冒著縷縷青煙。
士兵們緊握著斯普林菲爾德步槍,忐忑的等待著敵人的到來,有人過度緊張,嘴裡咬著十字架項鍊墜喃喃自語。
空氣中瀰漫著泥土和硝煙的味道,坦克引擎聲清晰可聞,甚至連身下的土地都隱約有些震感。
那就是坦克嗎?!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這是美洲大陸第一次上演血肉之軀對抗鋼鐵猛獸的戲碼。
第7團級戰鬥隊上下不知道他們所面對地是久經沙場的帝俄近衛第2‘奧爾洛娃’坦克旅。
這是一支從瓦爾蘭德戰役迄今為止所向披靡的功勳部隊,歷次戰鬥平均交換比一比八!
“敵人來襲,那是坦克,中士!”一名二等兵驚呼,手中端著的栓動步槍微微顫抖。
“冷靜!”中士低吼道:“我們有機槍和迫擊炮,守住陣地,打那些坦克上的步兵!”
不知是誰先開的槍,清脆的槍聲迅速帶動了其他人,一時間陣地上計程車兵們紛紛開火,彷彿要以此宣洩情緒。
這時候,帝俄進攻部隊距此還相距六七百米之遙,胡亂射擊除了壯一壯聲勢幾乎毫無作用。
冷戰期間的中國軍隊有一個習慣,那就是在步兵班序列中多安排幾名不帶槍的徒手兵副手,尤其是輕機槍非常依賴副手,因此可能會配兩名徒手兵。根據長期經驗,實戰中士兵們非常容易因為心慌意亂而胡亂射擊,命中率奇低無比,但如果有副手輔助監督提醒,這一情況便有明顯改善。
亞美利加士兵們的射擊起不到作用,對於從歐洲一路槍林彈雨衝殺過來的帝俄士兵們而言,這簡直是像過家家似的。
等距離拉近了一些,三四十輛t-34陸續減速,乘車步兵拎著ppd衝鋒槍接二連三地跳下,分散為疏開隊形,緊跟隨坦克向前進。
t-34的炮塔緩緩轉動,瞄準了幾百米開外美軍陣地上暴露的火力點,緊接著槍炮齊發,76.2毫米坦克炮打出的炮彈呼嘯著砸向目標!
掀起來的大片泥土稀稀落落,破碎的軍服卡其布在半空中飄飛著。
“開火!開火!”上尉大聲嘶吼著。
相鄰陣地側翼是團屬反坦克連,兩三挺m2hb重機槍噴出修長的火舌,12.7x99毫米穿甲曳光彈像火鞭一樣抽打在坦克裝甲上,火星四濺,發出清脆卻無力的叮噹聲。
“沒用!我們打不穿它們的裝甲!”
“快離開這!”
“該死!它們瞄準我們了!”
重機槍小組的對話充滿了絕望和無奈。
動作快的倖免於難,動作慢的轉眼間就被射來的榴彈所吞噬。
從二線陣地飛來了零星的迫擊炮彈,稍稍遲滯了一下跟在坦克後邊的帝俄步兵,但逆轉不了一邊倒的局面。
第一梯隊的坦克叢集如同鋼鐵洪流一般推進,無情的碾碎了前沿陣地,突入陣地之後橫衝直撞掃射開炮。
少數亞美利加步兵找來了爆破筒,以大無畏精神嘗試抵近爆破這些看似堅不可摧的鋼鐵猛獸,但可惜收效甚微,只有幾輛坦克被炸燬炸傷。
大批帝俄步兵緊隨其後,用衝鋒槍和半自動步槍肅清驚慌失措的亞美利加步兵。
前後也就幾十分鐘的時間,第7團級戰鬥隊的陣地就土崩瓦解,目中無人的t-34衝上了反坦克陣地,像是在譏諷一樣左扭右扭碾碎了那些被遺棄的m2hb勃朗寧重機槍……
激烈的戰鬥在整條戰線上同時進行,不過局面基本上都是一邊倒。
最西邊的哈里斯維爾地區稍好些,那兒的部隊成功將一些帝俄坦克引誘進了雷區,又調來反坦克炮猛烈轟擊。
然而37毫米反坦克炮對付t-34只能憑運氣擊中炮塔座圈,最後僅擊傷了十多輛t-34,大部分帝俄坦克車組成員都是因為受不了‘叮噹作響’才棄車撤離。
每一個小時,戰局都在向著糟糕的方向發展。
每一個小時,帝俄部隊都在長驅直入。
次日,伊萬諾維奇上將及時投入了精銳的預備隊。
可以說伊凡羅斯軍隊充分發揮了坦克部隊的機動性,在新約克州中部發起了一場毀滅性的攻勢。
第2坦克師和第6摩托化步兵師密切配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切入亞美利加第2集團軍的後方,將第3、第5、第9步兵師分割包圍!奧爾巴尼。
這兒的一座倉庫就是集團軍司令部所在地,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指揮部之中,氣氛凝重到了極點。
參謀們來回奔走,發報機滴滴作響,每一道電訊都比上一條更糟。
“長官,第3步兵師聲稱他們無法組織起抵抗,第5步兵師還在嘗試開啟缺口突圍,我們仍未和第9步兵師取得聯絡。”一名中校參謀聲音沙啞地敬禮道:“伊凡羅斯人的前鋒已經推進到約翰斯敦,距離我們只有20英里,我們撐不住了!”
良久的沉默後,麥克阿瑟沉聲命令道:“第4步兵師沿特洛伊佈置緊急防線,嘗試接應第5步兵師突圍,其餘部隊立刻後撤,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中校有些躊躇地回道:“長官……”
“執行命令!我們沒時間了。”麥克阿瑟轉身看向窗外,遠處炮火映紅了夜空。
翌日。
苦戰持續到傍晚時分,經過浴血奮戰,儘管第4步兵師勉強擋住了長驅直入的帝俄前鋒部隊,但第2集團軍在事實上已經完全崩潰。
帝俄部隊的迫擊炮甚至都能打到司令部附近了,在此境況下,麥克阿瑟乘坐一架小型聯絡機匆忙撤離。
起飛前,他站在舷梯上,對留守的溫萊特少將喊道:“我一定會回來的,亞美利加的土地絕不容忍侵略者,不列顛人和伊凡羅斯人遲早會滾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