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教皇發動十字軍

第74章 《以賽亞書》4118(求首訂!)

因為這些天下著小雨的緣故,夜空時常有烏雲遮擋月光。

扎伊德不是很能看清蓋里斯的面龐,但那雙眼卻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聽到耶路撒冷將於明年城破的訊息,他扎伊德作為一名穆斯林本該是非常欣喜,可他卻感到一股濃烈的寒意。

刨除蓋里斯宣稱自己為爾薩之弟,千族萬民之伊瑪目外,他扎伊德還記得蓋里斯的另外一個身份。

這片領地的耶路撒冷王室代理人,這個身份在扎伊德的理解中,其實同埃米爾差不多,基本上就是將軍、領主的意思。

一名耶路撒冷王國的領主,卻輕易做出預言,說明年耶路撒冷城破……

這是不是有些出格了?又或者說,眼前這個年輕人,其實絲毫不在意耶路撒冷的命運?無論如何,扎伊德最後只是選擇打個哈哈。

“怎麼會呢……大人,薩拉丁蘇丹同耶路撒冷這邊不是有著合約嗎?更何況埃及那邊看不出來一點要打仗的跡象啊。”

作為倒賣物資的商人,他們必須是要具備一定敏銳性的,按照扎伊德的看法,或許未來薩拉丁會徹底清洗掉耶路撒冷,但應該沒這麼快才對。

“和約?呵呵~”

蓋里斯輕笑了一聲,沒有在這個話題上繼續往後說。

“明天,這裡就該開閘放水了,到時候附近會有不少村民來到這,你們商隊的生意開張,想必能賺上不少錢。”

扎伊德也是訕訕笑了下,他沒有反駁蓋里斯的話,因為按照過往的經驗,在外約旦這片大地,農民距離赤貧僅一線之隔,他們又哪有錢來消費呢?

自己之所以跟著過來,其實更多是對蓋里斯本人的好奇,而不是真指望從農民們手中賺到什麼錢。

烏雲散去,月光灑向大地,扎伊德看清了這片工地。

在上游位置,被挖開了道河口,但尚未放水。

在扎伊德眼中,如果放水的話,水流將會被引向一處凹窪,然後再被引出,順著高低落差,水渠向下延續,又有許多借助水力的器械,被佈置在水渠旁,可以借力運轉。

當水勢將會平緩的時候,又被引向一側農田,方便農田取水,而從農田中匯出後,最終將會同原本的河流匯流。

整個一套工程,其實並不複雜,土方量因為藉助了既有地勢的緣故,也還算合理,不至於特別離譜。

但就這麼一個簡單的,放在後世壓根談不上“工程”的水利專案,放在12世紀這個時代的地中海一圈,也並不常見。

相較於羅馬時代對於各種工程專案的執念,中世紀的大傢伙,更多表露出一種隨波逐流的躺平。

大多數領主,根本就懶得去改善或開挖新的水利專案,而人力的協調也極少有超出莊園的範疇。

相關的工程知識,對於天主教世界而言,甚至稱得上是斷代了。

在這種貴族領主不思進取,人力協調能力極度低下,還同時缺乏相關技術的情況下,歐洲本土的農業生產情況,可想而知會有多拉胯。

在歐洲本土,可以說只有那些受伊斯蘭文化影響比較深的地區,如西班牙、南義大利等地,又或者傳承了古希臘、古羅馬技術的拜占庭帝國,還保留著相當多的工程學知識。

這些地區會運用相較於同時代西歐,更加先進的灌溉技術,如水輪和蓄水池,來幫助農業生產。

不過耶路撒冷王國的情況有些特殊,確切講有著蓋里斯存在的斯卡爾村,要明顯更特殊。

同農業技術落後的歐洲天主教世界不同,耶路撒冷王國說也是天主教十字軍國家,但科技底蘊卻是相對先進的中東科技組。

加上耶路撒冷王國,長期以來有著同東羅馬帝國聯姻的習慣,那些希臘人又替耶路撒冷王國帶來了相對先進的希臘科技組。

伊薩貝爾的母親,便是東羅馬科穆寧家族的一員,伊薩貝爾在有著一半希臘血統的同時,在耶路撒冷宮廷中,也多受希臘知識文化的薰陶。

至於蓋里斯那就更別提了,他的學識丟在這個時代,已經高到難以衡量了。

“可真是不錯啊。”扎伊德真心實意的讚歎了一聲。

對於阿拉伯人而言,擁有這種技術,其實並不代表他們也能去真切落實。長久以來的各地穆斯林軍閥混戰,在嚴重的破壞穆斯林群體的工程組織能力。

遠方傳來一陣陣野生動物的嚎叫,便彷彿是在向蓋里斯他們二人宣示主權,是在告訴蓋里斯,你們還無力挑戰自然。

……

“上河道開閘放水!五閘全開!”約翰大聲吼著。

“上河道開閘放水!五閘全開!”在百米外有人回應。

伴隨著不少人雄壯的聲音,蓄水池上河道總計五道水閘被開啟,來自河流的河水,順著被用石頭加固的河道衝入蓄水池。

和尋常的設計不同,蓋里斯他們在蓄水池的上河道,設計了非常複雜的多重水閘,他們要確保蓄水池單位時間入水量,不會在枯水期與豐水期偏差太大。

透過對河道沙質、土質變化的研究,蓋里斯與伊薩貝爾確定了,此地河流的高低落差情況,結果是相當不容樂觀的,簡單模式的攔水堰壩不易奏效。

這是巴勒斯坦地區地中海氣候所導致的結果。

地中海氣候的典型特徵,便在於雨熱不同期。

在越是降雨量低的季節,氣溫越高,太陽直射時間越長,水的蒸發量越盛,如此一來,河流水位自然下降的厲害,不少河流直接斷流都有可能。

如果蓋里斯想利用夏日充沛的有效積溫,來改變當地的農業生產習慣,那麼充足水量的灌溉是勢必不可缺少的。

有效積溫,是作物在生長期內有效溫度的總和,基本上反映了作物的生育速率與溫度的線性關係。

講白了就是在氣溫高的時候,作物長得更快。

但巴勒斯坦地區受限於夏季降水,基本上難以利用夏季的充沛高溫,這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

相較於育種所需花費的時間相比,耗費大量人力,開挖小水利,反倒是成了短平快的選擇。

雖然,即便是有一定水量灌溉的情況下,外約旦也難以在夏季耕種小麥。

但不種小麥,可以種點別的東西,比如原產於非洲的高粱。

高粱原產地非洲,在撒哈拉以南被馴化。

在阿拉伯大征服開始後,伊斯蘭教傳播至世界各地,大量的阿拉伯商人、穆斯林朝聖者,將伊斯蘭教世界從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凝結成了一個共同認知。

知識在碰撞,技術在傳播,各地優良的作物品種,也在不斷交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