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有些他曾自己思考過,有些是在他和李念夜談時談到過,讓扶蘇答得頗為順暢。只是在答題過程中,扶蘇也發現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他在回答地方上的治理時,因為有經驗,所以很得心應手,但遇到非地方的實際問題時,便覺得自己的回答在虛談而不務實。
他對李念那句“扶蘇公子還多有不足之處,須得再多加歷練。”的理解又更深了一層,李念這話是在說他欠缺這些方面的經驗,他果然還需在郡一級歷練,在軍隊歷練,以補不足。
光憑自己學習琢磨,他人教授,依舊是有不足的,還得要自己實踐經歷。
這也是父皇考察的一環啊,從這份考卷裡看出他們這些人治國理政的真才實學。
隨著始皇帝一聲“考試結束!”,不管諸位公子願意,還是不願意,答完題,還是未答完,都停下筆,他們可沒有違抗始皇旨意,繼續答題的膽量。
有些人臉色平靜,看不出答得如何,有些人神色沮喪苦悶,顯然答得不盡人意,知道這場考試關乎立儲,而他們答得不好,再想成為儲君,希望渺茫。
父皇這麼突然考核他們,打了他們一個措手不及,他們要是早知曉父皇會考核,定會提前準備,何至於此?
但扶蘇覺得這就是父皇故意為之,要是讓他們做好準備,又如何考察他們的真材實料?且還可讓他們警醒,知道平時多做準備,以備不時之需。
所有考卷被內侍收起,送到始皇的桌上,始皇未立即去看,而是對這幫兒子道:“都退下吧!”
諸位公子退下後,始皇才拿起這些試卷批改起來,回答得最好的自然是扶蘇,其次是公子高、公子將閭等用心治理股各自封國的公子,至於那些未用心治理其封國的公子,從試卷上也暴露無疑。
公子高的答題水平竟只在扶蘇之下,始皇稍微一想便明白了是怎麼回事,他這個兒子雖然資質不如扶蘇,可自己賜婚給他的那位兒媳卻很厲害,在歷史上可是華夏第一位皇后。
由此也可見,公子高在封地處理政務,十有八九有那位兒媳在其中出謀劃策。
考試結束的當天晚上,蒙毅出現在扶蘇宮中,請扶蘇再次去往章臺宮,在見到蒙毅之時,扶蘇明白今晚便是父皇對他能否成為大秦儲君的最後考察。
但不論是何考察,他扶蘇都已做好準備,哪怕父皇最終不會選擇立他為儲君,他也要盡力一爭!扶蘇做好心理準備,隨蒙毅再次來到章臺宮,只見他那位父皇高坐於帝坐,一如他回來咸陽覲見時。
見他到了,始皇道:“坐!”
扶蘇依命坐下後,始皇的目光直直落到扶蘇身上,平靜問道:“你真想成為大秦儲君?”
扶蘇語氣平靜而堅定:“兒臣願為大秦儲君!”
始皇又問道:“那你可知成為大秦儲君,意味什麼?”
扶蘇重重點頭,認真道:“將擔一國之重,繼承歷代先王之志,為大秦繼往開來,讓大秦更為強盛。責任重大,事非兒戲!”
始皇對扶蘇的回答,不予評價,又問:“那你可知你的不足?”
扶蘇道:“知曉一些,若有兒臣未察覺之處,還請父皇指出。兒臣欠缺歷練,對許多事只知表面,未知內裡,許多治國理政之想,虛不符實,妹婿言我還需歷練,正是如此……”
扶蘇講了他自己認識到的不足之處,始皇點頭道:“有不足之處不可怕,可怕的是無法察覺不足,更可怕的是知不足而不改。你知自己有不足,乃好事!”
說到這,始皇忽然話鋒一轉,又問道:“若你某位兄弟在日後會做出為禍大秦、為禍其他兄弟的驚天大事,你會如何處置?”
扶蘇認為始皇帝是在考察他是否會包庇自家兄弟,看他性情是否還像以前那樣過於寬仁,他道:“自是以律處置,兒臣不會徇私!”
始皇盯著扶蘇看了好會兒,方才道:“既然你想成為儲君,朕便予你一個機會!”
始皇最終還是決定在扶蘇成為儲君前,讓其知曉部分歷史,讓他自己判斷自己是否要成為大秦儲君。
隨著始皇的話,蒙毅將一份書卷送到扶蘇面前,扶蘇不明就裡,這裡寫了什麼?他正要開啟閱覽,卻聽始皇的聲音又傳來:“開弓便無回頭箭,你最好想清楚,是否要看這份密卷。”
聽到始皇話後,扶蘇只稍愣了幾秒,便堅定道:“兒臣願看!”
要是沒這等堅定的決心,想必父皇也不會認可他成為大秦儲君。
扶蘇將密卷開啟,然後他便愣住了,原本平靜的臉色也變得驚訝,不是他心境不及格,而是這裡面記錄的訊息超出了他的認知。
什麼叫“秦王政三十七年,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什麼叫趙高、胡亥、李斯密謀,假造詔書,由胡亥繼承皇位,指責他為子不孝、蒙恬為臣不忠,逼迫他們自殺?
關鍵是他和蒙恬還真依這份假詔做了!
這份密捲上記錄的那個扶蘇和蒙恬是兩頭驢嗎,就這麼聽詔自殺了,即便是真的詔書,也當確認一番啊。
但扶蘇仔細想了想,發現如果是以前的他,還真會奉了這份假詔,而只要他自盡,蒙恬也只能跟著自盡,而他不死,蒙恬也不會自盡。
再繼續往下看,密卷接下來的記錄內容讓扶蘇本就黑的臉變得更黑,表情極不好看,胡亥那個混賬,將他和蒙恬逼得自盡不說,還與趙高殘殺其他弟弟妹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