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秦設計師

第429章 父與子(扶蘇30)

在那鳥地方待的一年多時間,他終於認識到他所認為的民眾和實際上的民眾是有區別的,民眾不會如他所想的那般由他治理,若不知真實的民情,即便出於好的目的,最後也會成壞事。

許多事沒親身考察經歷過,僅憑別人告知、自己臆想,很難知曉其中深淺,《韓非子》“宰相必起於州部,猛將必發於卒伍”的確有理。

要是他日後能為大秦之主,必貫徹此條,不能讓大秦的文武成為不考察實際,僅憑俺以為、俺尋思做事的官吏,那對大秦將大大有害。

只是不知現今父皇對自己的態度如何……

他此刻也已經明白父皇對他有多寵愛,那儲君之位空懸,看似是不想立儲,實際上一直是在給他留著,等著他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再將儲君之位給他,否則為何空著不給其他兄弟?

父皇想立的大秦儲君一直都是他,只是他一直讓父皇失望,想起自己頂撞父皇的那些事,車中的壯實漢子搖了搖頭,隨後嘆了口氣,實在是年輕氣盛,又稚嫩倔強啊。

他和父皇是一樣的性情,倔,但凡認準的事,若不經歷大的變故,十頭牛都難以拉回,所以他當初才明知某些事會惹惱父皇,還是一樣去做了。

但如今,他願意承認,在這場父與子的對局中,他輸了!當然,他並不認為大秦原先堅持的那套就完全是對的,他所認為的那套就沒有可取之處,要是原來的那套就完全對,大秦也不會在兩年來發生諸多改變。

與兩年前的大秦相比,如今的大秦不再那麼嚴苛鋒銳,而是隱蓄鋒芒,溫和了不少,這是他願意看到的一個方向,這才是他所想中的大秦!馬車悠悠,載著壯實漢子繼續往咸陽而去,另外幾駕馬車中載的並非金銀財寶,而是他在一年多為秦吏的經歷心得,以及帶的一些當地土特產。

“壯士,到咸陽了!”

外面的秦卒向馬車內的壯實漢子提醒了一聲,只是這“壯士”之稱讓漢子搖了搖頭,但他也不怪這些秦卒。

一是這些秦卒並不知曉他的身份,是奉命護送他到咸陽;二是他現在的外貌體格確實挺精壯,饒是以前的熟人看到他,可能一時也不敢相認。

聽到已到咸陽,他放下手中書卷,揭開車簾,看向車外,其實還沒入咸陽城,而是才到了咸陽城外。

相比他離開時,城門明顯變動過,多開了幾個門道,好方便人們能更快出入,現在出入咸陽的人很多,要是還維持不變,那會很費時間,且軍卒、馬車、客商、旅人、百姓、異邦人通行一個門道,也頗有不便,有所區分更好。

他們現進入的是一條專門的門道,很快便被允許入城,進到城中後,漢子沒再看書,極有興趣地打量城中的一切。

‘比一年多前,商鋪更多了,異邦人也更多了。我記得此處的房屋原先不是這樣,高小時候,我還曾帶他來過。也不知高今年有無歸來咸陽?’

馬車經過某處街道時,漢子眼中閃過一絲懷念,物已不是,記憶中的人應也發生了變化,就像他自己一樣,老實說,他自己都沒想過他會變成這副樣子!‘父皇既然召我回來,當也會召高、將閭他們回來。不知胡亥有沒長高,舜英她們如何?據官報上說,高已有子,名為‘恆’,要是高回來咸陽,定會將恆帶回,我該送何禮物?’

漢子在車中尋思,他所在的那地方雖偏遠,但每月都會有官方送來的報紙,讓他們這些在地方上為官吏的秦卒可以知道大秦又發生了那些事,漢子便是從其上得知了琅琊王有子一事。

過去一年多,父皇對他幾乎不聞不問,不給予他任何支援,也不給他任何訊息,要不是這次有秦卒專門過來接他,他都以為自己是不是早被父皇給忘了,又或者父皇是有意讓他做一地方官吏度過餘生。

‘要是父皇將我和諸位兄弟都召回,父皇興許是要決定儲君之位……’漢子生出這念頭後,又搖了搖頭,對儲君之位,他還是很期待,因為只有坐上那個位子,他才能大展拳腳,實踐他的所悟所學。

但如果父皇要讓其他兄弟坐上儲君之位,他也不會太執著求取,父皇以前給過他太多機會,只是他都沒有珍惜,如今失去,也是應當。

只要父皇和那位當上儲君的兄弟能讓他繼續在地方上秦吏便好。

馬車一路行進到了皇城,漢子沒沐浴換衣,便被始皇給叫了過去。

章臺宮內,一別快要兩年的父子再次相見,雖然在密信中早已知曉他這位長子變得黑了壯了,但此刻親眼見到,還是讓始皇帝有些詫異,這糙漢真是朕的長子扶蘇?那黝黑粗糙的面板,那乾淨卻打了好幾個補丁的粗布衣,那不肥碩卻讓人感覺很精壯的體格,跟人說,這是帝國扶蘇長公子,誰信啊?

這分明就是長期從事農活重活的年輕糙漢!

但認真看,還是能看出這是他的長子扶蘇。

不僅外貌有變化,精氣神相比於一年多前更有變化,眼神明亮有光,雖是在長途奔波後立刻來見他,但一點未見乏困,反而看起來精神頭十足,氣質也更沉穩剛毅。

以前父子相見時,他總感覺他這位長子對他有一種倔強不服,這也是父子隔閡會越來越大的主要原因。

他這種性格倔強的人,哪能容得下另一個跟他很像的人同他倔,何況這廝倔的地方在他眼中還是錯的。

但這次,他沒再從他這位長子身上感受到那種不服倔強,而是敬重和理解。

扶蘇恭敬跪地,向始皇帝行大禮拜見:“兒臣扶蘇拜見父皇,兒臣以往不懂事,讓父皇費心了!”

這句話不僅讓始皇帝有些驚異,在殿內的蒙毅也同樣如此,他這位長子竟然主動低頭了,看來這次讓他改姓換名到地方上歷練,效果出奇的好。

始皇帝道:“平身吧!這般說來,朕與你之約定,你認輸了?”

在自己父皇面前,扶蘇也沒隱瞞,很坦然地承認道:“是兒臣輸了!去到民間,才知曉兒臣以往所想何等淺薄,憑一腔熱血、自以為然難治好天下。幸虧父皇未聽兒臣諫言,否則將為禍大矣!”

壯漢版的扶蘇繼續道:“此次去往民間,兒臣方知治一地方已是不易,何況治理大秦。兒臣曾以為自己有治國之才,可等失去公子身份,為一秦卒後,治理一地也甚為困難!”

“昔日,兒臣自以為知曉諸多‘道理’,卻不懂那些‘道理’並不一定符於實際,否則再好的‘道理’也只是空談,不僅無利,反倒有害。一切‘道理’當與實際相符!”始皇帝道:“李念也說過類似之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