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京都主要的客運火車站是前門站,直至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五日京都站建成後,才逐漸取代了前門站的功能。
京都火車站開通運營,是當時國內最大的鐵路客運車站,承擔京哈線、京滬線等主要幹線的旅客運輸任務。
何援朝從前門站的出站口出來時已經快晚上六點了,他不經常坐公交車,也不知道公交幾點停運,拎著包抱蒙的走向公交站點。
這會兒從前門火車站到崇文門的公交車線路不多,只有兩條。
一路是一九二四年京都開通的首條有軌電車(1路),從前門直達西直門,途徑崇文門。
另一路是五路公共汽車,是由前門至鼓樓線路延長而來,據說在前門站附近設立站點沒有多長時間,好像是年初才有。
何援朝運氣不錯,公交車這個點兒沒有停運,而且他剛走到五路車站點,一輛公交車便迎面駛來。
眼下坐公交車可沒有排隊一說,五路公交車停穩剛把車門開啟,站點上等車的人們就瘋了一般堵住車門往車上湧,根本不管車上售票員要求排隊的吆喝。
上車這一會兒功夫,哭聲、喊聲、叫罵聲不絕於耳,何援朝身高體壯,可因拎著東西,也廢了老大的勁兒才上擠上公交車。
至於說找座坐下,那就甭想了,能有個站的地方都算不錯的了,連售票員查票都得連推帶搡、罵罵咧咧硬擠著才從前走到後。
交完錢買了票,何援朝的目光不禁看向了車窗外,雖然這會兒所有城市的建築瞅著都灰濛濛的,但京都畢竟是自己的家,看著格外順眼。
要不是滿車廂的喧鬧聲跟汗臭味,何援朝覺著會更帶勁兒!
前門火車站離崇文門沒多遠,直線距離差不多三公里左右,公交車慢慢悠悠的走了二十多分鐘才到了崇文門站點,比騎腳踏車都慢。
何援朝費勁巴力的擠下車,深吸了幾口氣,暈暈乎乎的腦袋才總算清醒過來。
瞅了幾眼街邊熟悉的景色,何援朝灰嗆嗆的臉上也不由露出幾分笑容,簡單的整理了下提包跟布袋子後,便邁開大步往家走。
剛走進船板衚衕,迎面就碰見了鄰居趙文慧跟李學文兩口子。
自打何援朝結婚,尤其是知道了張敏的家庭背景後,李學文心中那點兒敵意早已煙消雲散。
看見大包小裹的何援朝,先是愣了一下,隨後立馬露出笑容開口招呼道:
“呦!是援朝啊!有日子沒見了,這是出差回來啦?”
“嗯,剛回來,你們兩口子這是要出去?”
何援朝心裡有些不待見小心眼的李學文,可這會兒剛從外地回來碰到熟悉的鄰居,還是感到挺親切的。
一旁的趙文慧看著倆人說話沒有插嘴,去年出了那麼一檔子事兒,現在回想起那些老孃們兒嚼的舌根子,她的臉還不禁一陣陣的泛紅。
李學文知道何援朝剛回來肯定著急回家,說了兩句閒話後道:“行了,援朝你這大老遠回來的,肯定累了,早點兒回去歇著吧!等哪天有空了咱們再聊。”
這話正對了何援朝的心思,跟李學文兩口子說了句客氣話後,便抬腳繼續往家走。
剛走了沒兩步,就聽見李學文在身後道:“對了援朝,你媳婦兒自打你走後就沒在家,聽說去了你丈母孃家。”
張敏去馬秀芳哪的事兒是提前商量好的,何援朝聽後,一點也不感到意外,邊往船板衚衕裡走,邊轉頭跟李學文道了句謝。
李學文看著何援朝走遠的背影,嘴角不由的勾了勾,站在原地半天沒動地方。
趙文慧見狀,不滿的道:“在哪賣啥單啊!趕緊走,一會兒去晚了可買不到東西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