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厲害的是,你只要來投順我,楚世昭是真信!每一次,命運都給楚世昭一次機會,都有一個轉折點,而每一個轉折點,楚世昭都用上了。董奉投奔楚世昭,給了楚世昭一個義軍糧倉所在位置的資訊,但是,尋常人敢相信嗎?敢拼這種機會嗎?敢賭這不是反間計嗎?楚世昭積累了前後的優勢,又在戰局之中抓到了那最不可思議的轉折點,敢於拼殺,積小勝為大勝。
而最巧合的是,剛剛解決掉義軍糧倉的藍殊,也沒有按兵就班地決定行動,是看到了時機,直接擅作主張,反過來和楚世昭合兵,結果造成了義軍誤以為‘楊方來援’的假象。
接連出現這種情況下,又遭逢雷暴雨的天氣,徹底鎮住了王守義的義軍。
兵書雲——‘天時地利與人和。’
楚世昭何止是天時地利人和,還有出乎意外的兩次事故,造就了這一場輝煌至極的人少打人多的殲滅戰。
堪稱強者之運!此舉,更是聚殲了王守義在南方賴以維持統治的大量軍隊,戰略意義上直接打垮了起義軍,換而言之,楚世昭一戰打崩了王守義,取得了南方政權的主導地位。
僅此一戰得半壁江山都不為過!
非膽智之主,孰能堪之?
問題是,如果王守義是自己把自己玩死的,李鳳寧可能還沒有這樣的震撼,問題是王守義他犯的錯誤也不多。
正因為李鳳寧知戰,懂戰,才知道這鄱陽之戰的含金量有多高,但凡楚世昭有一次判斷不正確,有一次決策不果斷,他都贏不了。
而對王守義而言,他最倒黴的只能說是天氣。
“這就是天命。”李鳳寧發出了一聲感嘆,“不愧是夫君。”
她之所以這一次模擬推演很多選擇上面扭扭捏捏,甚至想和楚世昭比劃比劃,一方面是李鳳寧的性格天性要強,和楚世昭聯姻的那次模擬推演,他們倆的關係一直都是相識相知又互相愛鬥嘴的關係。
所以,李鳳寧極是想要在楚世昭面前證明她的能力,有點意氣用事。
她無疑是想要以下克上,讓楚世昭見識見識她的能耐,心裡較真地想和楚世昭比上一比,不心甘情願就這麼給楚世昭當個安分守己的妃子。
可是你讓她選自己的丈夫,其實李鳳寧也只會選楚世昭,畢竟他們之間深厚的感情擺在這裡。
對於李鳳寧而言,這天下就是他和她,還有他倆孩子的份,跟其他人不搭邊。
遇到事情,那就一致對外,沒有遇到太大的事情,李鳳寧偏偏就想要和楚世昭爭爭鬧鬧。
桓氏的插曲,更是讓李鳳寧敏銳地意識到了,機會是主動爭取的,要是沒有主動爭取,楚世昭就會花落她家,所以她首要任務就是取得李家的支援,控制整個晉陽的軍權,擁有足夠的力量和地位,才能有機會接觸沒有就藩在晉陽的楚世昭。
這才勉勉強強可以和楚世昭能有‘共舞’的機會。
因為如今的局勢已經變了。
楚世昭不是那個被削掉位格,從一字王變成郡王,落在晉陽的失意人,而是一個斗膽諫言,力斥群臣的賢王。
李家是豪強出身,想要和親王聯姻,尤其是這種級別的親王聯姻,門不當戶不對,李鳳寧也只有把自己做大做強了,才能說是和楚世昭門當戶對。
所以李鳳寧要想辦法儘可能地取得更高的成就,這才能讓她在楚世昭的集團之中成為一塊其他人無法動搖的高山。
只是現在看來,她和楚世昭實在是相差甚遠。
好像楚世昭不怎麼需要李家,他也能治定一方!而一直盯著畫面的李鳳寧,看到大殺四方的楚世昭,她的臉上還是不知不覺地露出了笑容,緊緊攥著的拳頭終於是放了下來。
多年以來,李鳳寧其實一直都在尋找‘焚晉之案’的元兇,派遣了很多探子南下,可是這件事情的謎團實在是太多,不能明察其中細節,只能知道當時參與‘焚晉之案’的官員,近乎遍及整個江南。
當時楚世昭的死,讓李鳳寧很是難熬。
在楚世昭沒有死的時候,李鳳寧其實對於模擬推演還有很大的興趣,但是在看到楚世昭的死訊後,李鳳寧幾乎一個瞬間就窒息了,差點一口氣沒有喘上來。
而她能看到南方的情況,也多虧了這些探子作為耳目,這才讓她能看到更多視野外的訊息。
李鳳寧合上雙眸,她原先低落的情緒,在楚世昭日益壯大和接近完美的表現下,立刻是雀躍了起來。
現在的楚世昭應該還沒有娶妻生子。
趁著機會,立刻帶著阿父去搶個正妻的位置!
李鳳寧忽然感覺和楚世昭就這樣爭來爭去,比出一個你強,我強什麼的似乎沒有什麼意義,當楚世昭的死訊傳來時,就算是李鳳寧什麼都爭到了,這又有什麼用處呢?
她和楚世昭這一家子都要被拆了。
再怎麼爭,再怎麼吵,她李鳳寧也得先和楚世昭成兩口子,把這外面盯著他們的‘雜種’們殺個人仰馬翻再說。
沒有楚世昭,就是得了天下也沒任何意義。
又沒她和楚世昭的兒子去繼承這個位置。
反而白白給自己兩個弟弟拼命。
這才是邏輯的核心。
與此同時,楚世昭的步伐在摧毀掉了王守義的部隊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地推進了起來。
【開陽三年二月二十五日,剛剛取得鄱陽之戰大勝的楚世昭馬不停蹄地一路揮軍而去。】
【開陽三年二月二十七日,王守義單騎回到蘇州府,當下的蘇州府被宋珣一路猛攻,回到蘇州府的王守義沒有太大的辦法,不能抵抗宋珣的軍隊,不久之後,王守義再度兵敗,這一次王守義沒有選擇逃跑,而是自刎而亡。】
【可宋珣剛剛打下蘇州府不久,楚世昭的大軍就揮之而來,所到之處,大多地方都願意主動獻降。】
【不是因為別的,而是楚世昭的鄱陽之戰聲名遠播,以至於地方軍隊不敢與楚世昭對抗,偏偏楚世昭還是大周宗室,血脈尊貴,使得本為大周官吏的臣民自願歸順楚世昭的號令。】
【一日破九城,可謂是千軍萬馬避白袍!】
【開陽三年三月,楚世昭擊敗了宋珣帶領的起義軍,至此南方割據的大大小小起義軍,都在楚世昭的兵鋒下決定放棄抵抗。】
【開陽三年四月,黃河以北各州郡都在持觀望態度,而楚世昭已打下應天府,為了安穩軍心,穩固天下向周之士,於是楚世昭在應天府稱帝,以此招攬有志之士。】
【楚世昭在應天府的前朝舊都即皇帝位,建元晟武,同時楚世昭為表重興周室之意,在南方建立國家後,仍然使用“周”的國號,史稱後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