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叫做髖關節旋轉的“分段加速”!
整個分段的過程可以減少身體的消耗。
讓蘇神能夠更好地消耗,保持做這個速度的維持。
難點就是操作的門檻很高,精細化很高,如果你的技術掌控能力不是到了逆天的程度。
你根本做不出來。
強行去做,只會手忙腳亂。
反倒是速度大打折扣。
好啊!
居然還能這樣。
那就還有希望啊。
只要能夠穩住。
就能夠以現在的優勢拿下勝利。
擊敗博爾特,拿下冠軍。
因為只要保持住現有的優勢,就算是距離在一步一步被縮小也沒有關係。
因為這隻有100米。
比的是100米之內,誰跑得更快。
後面再能超過去也沒意義了。
這就是極致速度的對抗,是一個100米範圍內的加減法。
然而博爾特就是博爾特。
身體再次作出自然反應,擺動腿伸展的“延遲釋放”。
也就是利用伸展時機的後移。
和足尖上翹的分級控制。
做速度的衰減對抗。
博爾特單純極速階段擺動腿在0.14秒開始伸展,維持階段延遲至0.145秒啟動,但伸展速度從500°/s提升至520°/s,總伸展時間保持不變。
這種“晚啟動-快完成”的調整使擺動腿在更靠近著地瞬間釋放慣性力,水平推進力的作用時間延長0.005秒,每步多獲得0.25j的推進功。
然後做單純極速階段足尖上翹10°“固定角度”,維持階段採用“8°(啟動)→12°(中段)→10°(著地前)”的變化。
透過增加中段上翹角度,進一步減少空氣阻力,同時在著地前回撥至10°確保觸地穩定性。
這種“功能分段”的設計比單純固定角度更高效。
當然也更難。
你要博爾特單純去理解這些東西,他可能還真是理解不來。
但是你要讓他依靠身體的本能去做。
什麼都不去想。
反而能夠創造奇蹟。
米爾斯再次激動。
他看出來了博爾特又做出了變化,雖然現在他也不知道博爾特做的這是什麼變化,但是都沒有關係了。
這一塊他的腦子裡也不去想為什麼,他現在只有一個念頭……
那就是博爾特要贏。
只要能贏,管他什麼原理。
都可以!
自己理不理解沒關係,博爾特能不能贏才是關鍵!
還能維持???
蘭迪都愕然。
這博爾特到底是什麼做的?
他不相信博爾雅的技術領域能夠做得更好,更不相信牙買加體系下,他們對於運動科研知識的前瞻性會超過二沙島。
那他為什麼能做到?
現在蘭迪能想到的。
只有一點了。
那就是這傢伙是依靠的身體本能。
原始的本能。
做到了這一點。
而他的腦子裡面。
很可能……什麼想法都沒有。
幹!
怎麼會這樣的怪物?
簡直就是地獄級的難度啊。
蘇。
你要怎麼做呢?
還有辦法嗎?
當然。
有!
只見蘇神采取支撐腿離地的“柔和釋放”!
離地角度的波動與補償!
也就是做單純極速階段支撐腿離地角度鎖定65°±0.5°。
維持階段允許±1°的波動。
但透過踝關節額外蹬伸,蹠屈角度增加1°,補償角度偏差,使腿部後襬的慣性衝量保持在17.5n·s。
這種“允許角度波動但補償衝量”的策略,就可以在高壓速度下,進一步減少了疲勞狀態下小腿肌肉的控制壓力。
這個時候不管是博爾特還是蘇神,都已經成為了一個壓力桶。
多增加一分,誰都有爆炸的風險。
就看誰在這種壓力的堆積之下,能夠更好的疏導自己的身體壓力。
讓自己可以控制在更加極限的爆炸邊緣,但是又不爆炸!
這就是極限的賭!
極限的博!
博爾特則是單純極速階段支撐腿離地時“足尖-頭頂”直線度偏差≤1cm,維持階段放寬至≤2cm,但透過脊柱的輕微彈性形變,吸收慣性衝擊,使軀幹旋轉幅度從1°增至1.5°但不影響前進方向。
這要是蘇神看到了肯定也得噴一句——
甘寧娘!
這不是全身剛性的適度放鬆技術嗎???
這他都能會?
好好好!
真不愧是田徑聖體。
就是可惜!
你遇到了我!
還是重開的我!!!
除了髖部的分段加速,蘇神在這裡又做了新的變化,在前面的基礎上,配合支撐腿的柔和釋放,進入更加複雜的組合技術。
七十五米!
擺動腿前擺的“分級承接”!
初始角速度的“階梯啟動”!
蘇神這個時候也感覺到壓力越來越大。
可是他沒得選。
因為他相信博爾特的身體內部也是這樣的。
已經到了這一步。
那就是狹路相逢。
勇者勝。
看誰更勇了。
博爾特都這麼勇了。
自己怎麼能夠落後呢?
所謂的初始角速度的階梯啟動,就是透過延長啟動時間0.004秒,使肌肉發力與慣性傳遞的銜接更平滑。
讓力的波動幅度從±50n降至±30n。這種“慢啟動但最終速度達標”的模式,可以更適應疲勞狀態下肌肉收縮速度的下降。
八十米!
接著採取上下肢協同的“時間差補償”!
這個階段髖關節與肩關節旋轉啟動時間差≤0.001秒,維持階段因上肢肌肉疲勞,三角肌肌電振幅從60μv降至55μv,時間差增至0.003秒。
但透過增加肩關節旋轉幅度,從30°增至31°,可以使上肢反向角動量保持在0.3kg·m/s,確保軀幹旋轉幅度穩定在1.5°。
這種“以幅度補時間”的協同策略,既不耽誤擺動腿前擺的速度,又維持了角動量補償效率。
這一套組合拳下來就只有做擺動腿前擺的分級承接技術!!!
身後博爾特還在維持!
這逼著蘇神也是不斷給自己的身體加碼,不斷在技術之上再迭別的技術。
本來他是不打算在這裡這麼做的,畢竟這個技術體系他還沒有完全的做好。
但是有時候就是這樣,甚至人生中絕大部分時候都是這樣。
從來就沒有幾次是你真正做好準備的時候才會迎接挑戰才會迎接變故。
不管是機會挑戰還是變故來臨的時候,都是突然而至,從不按照人的計劃走。
那麼,就繼續!
尤塞恩,我也不是嚇大的!
我這一世可是練大的呀!
雙下肢慣性的“動態對稱”!!!
左右腿慣量差的“允許範圍擴大”!!!
極速階段左右腿轉動慣量差≤0.005kg·m,維持階段因雙腿疲勞程度差異,差值擴大至≤0.01kg·m,但透過調整步長,補償慣量差異,可以儘量使左右步的推進距離保持平衡。
這種“接受慣量不對稱但補償位移對稱”的策略,就是極致前程選手開始疲勞狀態下的務實選擇!
再配合步長控制的“區間鎖定”!!!
透過髖關節外旋幅度25°±1°與膝關節伸展160°±1°的組合調整,確保每步都落在目標區間內。
這種“區間控制”比“點控制”更易執行,同時透過步長的微小波動啟用不同肌群。
可以進一步延緩單一肌群的疲勞。
在核心穩定性的層級控制!
髖關節旋轉的“分段加速”!
支撐腿離地的“柔和釋放”!
擺動腿前擺的“分級承接”!
雙下肢慣性的“動態對稱”!
聯合輸出下。
蘇神也把自己的技術性拉滿了。
對比博爾特的身體自然發揮,自然調整。
毫無遜色。
甚至因為這一番操作,他的轉動慣量的漸進提升!
角動量也平穩交接!
支撐相佔比的漸進調整!
動作週期的彈性延長!
竟然……
在博爾特極致爆發的情況下。
沒有被光速縮小。
而是。
頂住了!
場面上是在被不斷蠶食優勢。
可這個優勢。
被蠶食的速度。
卻是。
完全的接受範圍內!
蘇神是不知道怎麼爆發六秒爆發第四階段。
博爾特也的確在這裡就像是上帝加持。
但是他卻依靠各種各樣的未來技術理念,配合前面建立的巨大優勢,僅僅依靠六秒爆發第三階段。
就應頂住了這一段的極速維持區。
這都能頂住???
米爾斯幾經起落也有點破防,忍不住都把手裡的礦泉水瓶捏成了餅乾。
就像是蘇神剛剛看到博爾特爆發六秒超四之後,說的那樣。
不愧是田徑聖體,就是可惜……
你遇到了現在的我。
重開的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