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他們兩個的速度已經超過了人類的極限!”
“原諒我這個時候已經看不到這場比賽的其餘人了!”
“我的眼裡只有兩道閃電了!!!”
“烏拉!!!!!!!!!!!!!”
現場的解說員也用俄羅斯語大聲的說著。
看樣子也是完全被調動起來了。
這種極致的速度對決最容易調動人的心態。
短跑這個專案就是這樣。
你的目光只會關注在最極致的那幾個人身上,除非你是隻支援這個運動員的人,不然的話你很難被其餘人吸引目光。
雨好像又變大了。
這種雨水砸在身上的感覺,你要是跑不到10秒以內。
根本無法感覺這種觸感。
好在蘇神身上的戰袍和這戰靴都要優於博爾特,不然的話,對抗這個古往今來第一田徑聖體。
還真不好說。
博爾特可能也沒想到自己都這樣了,還沒有達成目標。
可以讓他的內心火焰更盛。
蘇!
我一定要追上你!
博爾特在憤怒中再次做出了進化……
不是說好人在極度憤怒中能夠怎麼怎麼樣,只是一句戲言嗎?
怎麼這個傢伙可以當真呢?
這簡直是怪獸啊。
這上帝造人的時候不太公平啊。
原本以為頂住這一波就已經能夠穩操勝券。
哪裡知道還會有這樣的變故?
蘭迪都有些憤憤不平了。
其實他很少會出現這樣的情緒,但這一次他是真覺得……
博爾特這不就是在開掛嗎?
他的天賦到底有多少?這個上帝給他埋了多少的寶藏?
蘇神都已經做成這樣了,還不能壓制住他嗎?
這該死的上帝。
蘭迪其實平常很尊重上帝的,他一般不會這麼說,但是在這一個時間點上,他真是忍不住怒噴上帝。
但凡上帝,你少給博爾特這傢伙開一點光。
那比賽不早就拿下了嗎?
何至於如此啊?
米爾斯這個時候則是心情不斷處於過山車種。每一波博爾特被蘇神頂住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他都會心臟緊縮一下。
然後看到博爾特再次爆發,又會感覺再緊一下。
他都不知道今天心臟緊了多少下。
甚至都懷疑自己以後看這兩人比賽是不是得備一瓶速效救心丸。
八十米了!
已經進入最後的衝刺了!
蘇神勝利在望!
但就在這個時候,極度憤怒的博爾特再次完成了一波進化。
這就是剛剛展現過的全身剛性強化。
這個技術可不是什麼網路用語,或者是網遊裡面技能,這是實打實存在於實體空間的東西。
而現在博爾特在這裡做出了操作叫做——
“全身剛性選擇性強化”的技術!
所謂“全身剛性選擇性強化”並非簡單的“整體繃緊”或“區域性放鬆”,而是……博爾特在最後20米衝刺階段,基於肌肉疲勞程度與動力傳遞需求,對身體不同部位的剛性進行“差異化調控”的高階技術。
其核心特徵是“放棄次要穩定性,強化核心傳導性”,具體表現為三個層次的精準控制。
第一就是剛性調控的“差異化分佈”!
首先是放鬆區——
也就是踝、腕等遠端關節及肩部、腰部淺層肌肉,允許更大幅度的非功能性擺動。
如手腕擺動幅度從±3cm增至±4cm。
這是要透過減少次要部位的控制能耗,節省能量用於核心發力。
第二是穩定區——
膝關節、髖關節等負重關節,剛性保持在“不影響發力但允許微小緩衝”的狀態。
如膝關節屈曲角度波動從±1°增至±1.5。
以做到最後衝刺的平衡穩定性與緩衝需求。
最後就是強化區——
也就是脊柱胸段、腹橫肌、豎脊肌組成的核心傳導通道,剛性顯著提升,彎曲度從0.5mm減至0.3mm,即形變減少40%,確保慣性力與肌肉力的高效傳遞。
這三條組合起來就叫做——剛性調控的“差異化分佈”。
你要做到的這一點和之前的調控邏輯是有變化的,比如極速維持階段追求“整體剛性平衡”,而衝刺階段轉為“核心優先”——
是要透過主動放棄遠端關節的絕對穩定,將節省的神經控制資源集中於核心傳導通道,實現“以區域性犧牲換全域性效率”。
從“減少慣性損耗”轉向“提升慣性傳遞效率”,即不再追求慣性力的絕對保留,而是確保剩餘慣性力能最大限度轉化為推進力
這是因為最後這一段,博爾特的身體反應為……傳遞效率比損耗絕對值更重要。
更有價值。
博爾特本人當然是摸不清楚這個套路,他也沒必要摸清楚。
就是依靠身體的本能不斷的解放。
他現在是完全開始進入本能的奔跑狀態。
這個時候的他才是原本該展現出來的他。
真正開始兌現自己的超能天賦。
這個技術的啟動時機應該是在80米附近。
啟動時機應該是嚴格對應80米標誌線,誤差越小越好。
這個時候一般血乳酸濃度會達到10mmol/l。
股四頭肌收縮力下降20%。
這一段,是“必須犧牲次要控制”的生理臨界點。
100米是不可能從頭高速衝到尾的,這一點相信,已經是眾所周知。
即便是博爾特,他也會有一個衰減值,無法做到從頭到尾一直高速。
這個時候博爾特開始了自己的高能。
如果說之前蘇神做的是整個短跑街,整個人類速度歷史上從沒有做過的事情,那麼現在……
輪到博爾特了。
他現在做的。
同樣是人類歷史上從沒出現過的。
甚至現在連個理論都沒出現。
慣性傳遞效率的精準提升!
動量傳遞增益——博爾特軀幹前衝慣性向擺動腿的傳遞效率從92%增至93%,意味著每步多傳遞9.6kg·m/s的動量!
在最後20米中,累計增益可達0.6-0.64m/s!
直接抵消了10%的自然速度衰減!
然後就是脊柱胸段剛性增強使軀幹形變導致的能量損耗從8%降至6%。
每步減少1.2j。
20米累計減少8.4-9.6j!
相當於節省了1.5%的肌糖原消耗!
為最後10米的爆發性衝刺保留能量!
其次就是剛性選擇性爆發後,核心傳導通道剛性提升使地面反作用力的力線與前進方向的偏差角從3°減至2°!
這時候水平推進力的有效佔比從95%增至97%,約等於每步多獲得90n有效力!
理想狀態下,20米累計多推進1.26-1.44米!
因為當博爾特這麼做的時候,力線一致性最佳化,會自然出現!
簡直就是殘暴。
這還不算,關鍵是他還自然而然把自己的慣性天賦連線上……
等於是慣性傳遞的力學原理和剛性與效率開始建立正相關。
因為根據剛體力學,當軀幹為“剛性杆”時,力的傳遞遵循平行四邊形法則,能量損耗僅源於接觸面摩擦。
而當軀幹存在彎曲形變,也就是非剛性時,力的傳遞會分解為軸向壓縮與徑向剪下,損耗率增至8-10%。
脊柱胸段彎曲度從0.5mm減至0.3mm,使徑向剪下力減少40%。
從200n降至120n。
直接對應傳遞效率提升1%。
完美符合力的平行傳遞法則!
其次就是博爾特放寬外周關節控制後,遠端肢體的轉動慣量波動從±0.01kg·m增至±0.015kg·m,但核心部位的轉動慣量穩定性提升,波動從±0.02kg·m減至±0.015kg·m。
根據角動量守恆,核心轉動慣量的穩定確保了整體角動量的可控性,避免因外周波動導致的慣性衝突。
八十五米附近。
轉動慣量的最佳化分佈完成!
完全剛性會導致衝擊負荷過大,關節受力增加20%,而過度放鬆則會犧牲傳遞效率。
博爾特則採取“核心強-外周弱”的模式使衝擊負荷減少8%的同時,傳遞效率提升1%,達到“吸收有害衝擊-傳遞有效動量”的最優平衡。
也就是這個時候完成了衝擊吸收與傳遞的平衡!
鬼知道博爾特最後還能爆成這樣。
這的確超出了蘇神的預料,他感覺身後的博爾特就像是變成了鬼神。
感覺自己不管怎麼抵抗,好像身後的傢伙都能自動做出反應,做出壓制性的策略。
不過。
你以為蘇神是三歲小孩嚇大的嗎?
蘇神原本想象中就是一場苦戰,博爾特只不過是把這個想象變為了現實。
蘇神從來沒覺得自己能夠輕易取勝。
現在的身位優勢被進一步壓縮。
但是沒關係。
你以為就你博爾特有辯證的方法嗎?
就你博爾特已有手段能夠解決問題?
重開一世,提前準備了這麼久,任何大賽,蘇神可都是這個世界上準備時間最長的一個人。
會沒有應對手段嗎?
當然,不會!
而蘇神在這裡採取的手段幾乎是和博爾特完全不同,同樣是對慣性的調動,速成的手段更像是四兩撥千斤一般的柔和。
如果說博爾特是剛性更剛。
蘇神則這裡做法是剛柔並濟。
蘇神支撐腿離地“柔和釋放”並非簡單的“放鬆式動作”,而是在最後20米衝刺階段,針對自己的肌肉型別,快肌纖維佔比低於黑博爾特與自身力量特徵設計的“柔性動力傳遞技術”。
前面的在核心穩定性的層級控制。
髖關節旋轉的“分段加速”。
支撐腿離地的“柔和釋放”。
擺動腿前擺的“分級承接”。
雙下肢慣性的“動態對稱”。
都體現出了蘇神對於技術的絕對掌控力。如果出波爾特是一種無意識狀態,那麼蘇神就是有意識控制狀態的極致!
有了前面做的這些構架,蘇神現在對於關心的調動開始更加剛柔並濟。
先做一個叫做關節角度的“緩衝儲備”的技術。
也就是最後二十米,離地瞬間膝關節保留145°微屈,相當於儲存5%的彈性勢能。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