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皇宮,瓊瑤匝地,碎玉漫天。
雪下得正緊,六出冰花將金瓦朱牆盡數裹素。
養心殿,幾個太監正拿著掃雪板忙活,呵出的白氣在眉梢結成了霜。
暖閣內,鎏金熏籠燒得正旺,泰順帝卻面如寒霜。
下首跪著身襲一身湖藍緞蟒袍的三皇子袁時。
“朕問你。”泰順帝聲音不重,卻似摻了冰碴子,在這暖閣裡格外刺耳,“昨日申時,你去了何處?”
袁時身子一顫,額頭抵著栽絨毯,聲音發緊:“兒臣……兒臣在住所讀書……”
“啪!”泰順帝一掌拍在紫檀案上,“混賬東西!還敢欺君!”
袁時這才慌了神,連連叩首:“父皇明鑑!兒臣……兒臣昨日申時去了九叔府上,只是去討教書法……”
“討教書法?”泰順帝冷聲道,眼中寒光乍現,似是從牙縫中蹦出了一句,“你倒是要向他討教書法?還專程去他府上討教?”
袁時顫聲道:“確……確是討教書法,並不曾說別的。”聲音越來越低,最後幾不可聞。
泰順帝怒極反笑,心中暗歎:“朕這三子資質平庸便罷了,偏生性情放縱、行事不謹,竟還與‘八爺黨’暗通款曲。前番因他與老八往來,警告猶在耳,昨日又私會老九,真當朕糊塗了不成?”
念及此,泰順帝雙目如電,直刺袁時,冷笑道:“朕早警告過你,離那些‘八爺黨’遠些。你倒好,陽奉陰違!”
這句話聲音不甚高,卻似臘月寒風,颳得人骨頭髮冷。
袁時忙道:“兒臣再也不敢了,求父皇開恩!”
泰順帝又一聲冷笑:“望你是真不敢了!回去閉門思過!”
袁時如蒙大赦,慌忙起身退出。
暖閣內,泰順帝獨自出神,心中暗歎:“袁禩、袁禟、袁以及老十四這些兄弟,奪嫡敗北後,猶自不知安分……如今竟將手伸到朕的兒子身上了……”
思及此,眼中殺機一閃而過。
袁時踉蹌出得殿來,迎面一陣風雪撲來,吹得他遍體生寒。恍惚間,耳邊又響起八叔袁禩那日的推心置腹之言:“你父皇心中早屬意袁歷為儲,便是袁晝也比你得寵,何曾將你這個長子放在眼裡……”
大雪紛飛中,袁時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著,越想越是憤懣,心中暗道:“他何曾有過半分父子之情?倒是八叔……”念及八叔噓寒問暖的體貼,不覺將一塊八叔送的玉佩攥得死緊,“可親可敬!”
……
……
姜念踏著雪徑,來至養心殿外,以謝恩為名,欲再覲見泰順帝。
正在內右門外候旨,忽聞一陣靴聲囊囊,抬頭望去,但見一位身襲湖藍緞蟒袍的青年陰沉著臉從門內走出,此人面如傅粉卻透著青白,唇若塗朱卻抿成一線,一雙吊梢眼中滿是陰鷙。
姜念立刻認出,此人乃是三皇子袁時。
二人四目相對,姜念忙垂首退至道旁,恭敬侍立。
袁時本欲徑直離去,忽又折返,靴底在雪地上碾出個旋渦,走到姜念身邊,忽然冷喝一聲:“抬起頭來!”
姜念緩緩抬頭,卻不直視,目光恰到好處地落在對方玉帶上:“卑職參見親公爺。”
大慶仿明制設宗室爵位,卻有所更改,在郡王之下添了親公、郡公,其次才是鎮國公、輔國公……
袁時身為如今在世的最年長的皇子,且年已二十一歲,又已娶妻生子,卻只得個親公銜,連郡王都沒撈著,聖心不喜可見一斑。
袁時鼻翼微張,上下打量著姜念,聲音裡像摻了冰碴子:“你就是姜念?”
“回親公爺,卑職正是姜念。”姜念語氣恭謹,腰卻挺得筆直。
袁時突然又逼近一步,壓低聲音,卻字字如刀:“聽說你是父皇流落民間的龍種?”說著,手在姜唸的頭上拍了拍。
姜念面色不變,只微微後退半步:“親公爺明鑑,此等流言,關乎天家體統,豈可輕信?”
“哼!”袁時突然冷笑,笑聲像夜貓子啼叫,“好個伶牙俐齒!”
說罷,他鄙夷地掃了眼姜唸的侍衛官服,拂袖而去,走出幾步卻又忽然回頭,一邊逼視著姜念,一邊暗想:“雖說太上皇、皇帝那兩個老貨都偏愛袁歷,可眼前這野種卻是個見不得光的。論尊卑,他給我提鞋都不配!”
想及此,心頭快意,靴底將雪踩得咯吱作響起來。
姜念卻依然面色不變,只默默思索著什麼……
正思索間,忽見任闢疆踏雪而來,對姜念微微一笑:“姜大人請隨我覲見吧。”
……
……
姜念步入養心殿暖閣,但見殿內地龍燒得正旺,鎏金熏籠吐著龍涎香的青煙。泰順帝盤膝坐在炕上,依然身著石青色團龍常服。
姜念上前行大禮:“臣姜念謝聖上今日容臣見太上皇、皇太后之恩。”
“起來罷。”泰順帝聲音裡竟顯出幾分柔和。
姜念方起身,忽見泰順帝從案上拿起一份奏摺,道:“你且看看。”
說完命任闢疆將奏摺遞給了姜念。
姜念雙手接過,展開細看:
“奏為身染沉痾難膺重寄懇乞天恩另簡賢能接任兩淮巡鹽御史事:臣欽命督察兩淮鹽課監察御史林海謹奏,為瀝陳病狀,懇乞聖恩俯準解任事。
臣本微末之才,蒙天恩浩蕩,簡拔於草莽,委以兩淮巡鹽重任。受命以來,夙夜兢惕,未敢有絲毫懈怠,唯思竭盡駑鈍,清理積弊,整頓鹽綱,以圖涓埃報效皇恩於萬一。然臣福薄命蹇,今冬忽染沉痾,初以為尋常風寒,不意竟成痼疾。延請名醫診治,藥石遍嘗,奈何沉痾入骨,元氣大傷。臣強支病體,勉力視事,然精神日益昏聵,氣力日見衰微。鹽務繁劇,關係國課民生至重,非精明強幹、精神完足者不能勝任。臣今病骨支離,形神俱憊,案牘堆積,常感心力交瘁,實已不堪驅策。每念及太上皇、聖上託付之重與鹽政之要,而臣力不從心,貽誤公事,則惶恐無地,五內如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