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國開始掌控山川

第478章 漢亂

“漢廷近來亂的厲害啊……”

就在新帝登基,改元建平之時,何博正在黃河底下,招待自己的客人。

剛剛死下來的王延世聽著上帝的輕嘆,沒有絲毫反應,只依託對方的威能,站在洶湧的河底東張西望,對著那不時捲過頭頂身邊的洪流,發出大聲的驚歎。

何博見了,便故意挑他的刺,“你生前為大漢江山累死累活的,怎麼聽到我這樣說話,卻沒有爭辯呢?”

王延世有點委屈的縮了縮脖子,“我生前為大漢盡力到了最後一刻,現在變成了死鬼,總不能還要耗費心力,去惦記活人的事情吧?”

他是個老實的人,

但也不是個固執的犟種。

因為犟種是沒辦法應付暴躁狂野的黃河,在這風雨飄搖的洪泛之時,艱難維護住那搖搖欲潰的堤壩,堵住黃河缺口的。

只有因地制宜、因勢導利,才能實現目標。

而現在,王延世累死在了治水的路上,魂靈還被惡趣味的鬼神抓到黃河底下,當成一條“黃河大鯉魚”玩弄……

他哪裡還有精力去管朝堂上的紛紛擾擾呢?

那幾家權貴要不顧天下萬民的爭鬥,就隨他們去吧!

他一個發爛發臭的死人,還能對此說什麼?何博便笑了,“我還以為你死了也要做個糊裱匠呢!”

王延世就說,“我做大河的糊裱匠,是為了兩岸的百姓。”

“這天下到底不是劉氏一家的私產,還是要顧及萬民生計的。”

“可惜那些肉食者卻跟你的想法不同啊!”

何博對著王延世舉起了酒杯。

等到這場“接風宴”結束,何博又帶著王延世順著綿延的大河,在其內部遊蕩了起來。

洪流不斷的從四面八方席捲而過,潑出一副末日的姿態來。

王延世更加驚歎了。

他的後半生,都在黃河邊上渡過,

即便在其死前,也沒有離開過大堤——

實際上,王延世對自己會被“累死”這件事,並沒有多少預料。

他早已在風浪中漸漸麻木,覺得自己就像一塊被投入滾滾浪潮中,用於阻擋河水傾瀉的石頭。

直到堤壩被洪水沖垮,石頭被流水穿透,被人譽為“小禹王”的王延世,也在巡察一處防洪大堤時,忽然眼前一黑,隨後失足溼身。

他本來是要落入河水中淹死的,就像這些年裡,被洪流沖走的百姓們一樣,就像這些年裡,被不斷投入水中,阻塞洪流的頑石一樣。

但浪花把他推到了岸上,

垂目於人間的上帝降下了仁慈,允許他能躺在岸上,在眾人的擁護中離去。

“小禹王走了,我們該怎麼辦?”

彌留之時,王延世聽到別人憂慮的聲音。

他想:是啊,

大河的堤壩還沒有修繕完全,

兩岸的百姓又將何去何從?可很多事總充滿了遺憾,

被世人號為“小禹王”的自己,到底是不能治理好大河了。

“如果您允許的話——”

“我希望自己能變成河中的一條魚。”

王延世對著渾濁的黃河水,向這條大河的主人發出請求。

“為什麼呢?”何博詢問他,“你的功德對比其那遭到自己祖先厭惡的成帝劉驁,都要光大卓著。”

“你可以像這長流不息的大河之水一樣,在冥土中享受恆久的富貴。”

可王延世說,“因為我不希望自己即便死了,還會被人稱之為‘糊裱匠’啊!”

他之所以選擇像大禹的父親鯀那樣,用沉石堵口的方法,來阻攔愈發洶湧的河水,是因為他沒辦法調動兩岸那些早已被權貴納入掌中,視為自家之財的民眾;

是因為他沒辦法從日益拮据的國庫中,爭取更多的款項;

是因為他沒辦法阻止肉食者在侵吞百姓血肉的同時,又去侵吞國家的財富。

巧婦是難為無米之炊的,

他只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像個媳婦一樣,忍著委屈和辛苦,給大漢做點縫縫補補的事情。

“現在的局勢很不好,可以後總有變好的時候。”

“等到那一天,朝廷總歸是能壓制住那些無能可鄙的權貴,積蓄起足夠的財物,調動起足夠的人力,來修補這條大河。”

王延世說道,“我這條魚若能遊走在大河之中,瞭解它的流向和水量,以及兩岸堤壩的情況……總可以為後來繼承這份事業的人,提供一點幫助吧?”

何博只靜靜的看著他。

王延世被他看的有些惶恐,擔憂自己生前指著大河罵出來的話語,仍舊被鬼神銘記於心,從而使得這個遺願無法得到滿足。

好在鬼神並非胸襟狹小之輩。

何博最後拍了拍王延世的肩膀,很是欣賞的說道:“我一直喜歡你這種主動肯幹的性格!”

“你放心,你的願望我絕對滿足!”

王延世便驚喜的感謝起上帝的恩賜來。

只是他不是很明白,

為何之後到了陰暗卻祥和的冥土,對那些早已死翹翹的先人們說起這件事時,對方會露出一副似繃非繃的表情來?不過沒關係,王延世自己問心無愧就好了。

……

而隨著一條奇怪的游魚於大河中逆流而上,

大漢近二百年的社稷,也在奇怪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建平二年,

察覺到國家有了嚴重問題,但自己一時難以解決的皇帝,向一些方士發起了諮詢。

“大漢的天命還能持續多久呢?”

後者很是肯定的回道,“馬上就要到頭了!”

於是皇帝惶恐的發問,“朕該怎麼延續社稷宗廟?”

對方說,“天命更迭,是註定的事情,陛下即便是天子,也沒辦法阻止這一點。”

“但!”

“臣既為陛下所請,自然要為陛下出謀劃策,以示忠誠!”

透過一番玄之又玄的做法和描述,皇帝下了一道神奇的聖旨——

不用再等待之後的跨年,直接將目前的“建平二年”,改為“太平元將元年”,並將自身的尊號,改為“陳聖劉太平皇帝”。

而其這樣做的目的,

是為了欺騙上天,讓那有著赫赫目光的上帝,認為人間的朝代已經發生了改變,天命從劉氏天子這裡,轉移到了其他人身上。

是以,

方士們將此事稱之為“更受命”。

但上帝哪裡是大漢改換一個名字,遮住一部分面孔,就認不出來其是什麼鳥樣的糊塗蛋呢?

哼!即便是粉身碎骨,上帝也會將其來源經歷,看的清清楚楚,並記錄在案!所以這件事,很快便被人揭露出來,成了一場朝野皆知的鬧劇。

皇帝羞惱的收回了旨意,恢復了建平的年號,回到後宮和自己的近臣閉門生起了悶氣。

朝堂上,外戚之爭還在繼續。

地方上,天災和人禍仍舊不斷。

而當這肆意妄為的狂風吹過相對僻靜安寧的川蜀時,太平道在中原的大賢良師也決心行動起來。

“我要去關東那邊傳道了。”

“你要不要跟我一同前往呢?”

他收拾好了行囊,攜帶了一些弟子,然後對早已從“頗有佳姿”的青年,進化成油膩中年的周堅發出了邀請。

周堅疑惑的說,“為什麼要去那麼遙遠的地方呢?”

從川蜀之地前往關東地區,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而且這裡伐山破廟,滅絕淫祀的工作還沒有完成,突然抽離人手,會有影響嗎?”

這些年來,

太平道在川蜀的發展很是迅猛。

他們擁有了許多追隨者,然後又在大賢良師的帶領下,驅逐了不少盤踞于山野之間的蠻夷,以及紮根於鄉間無知之人心中的野蠻習俗,搗毀了一些凶神惡魔的廟宇。

除此之外,

太平道還在自身的力量壯大起來後,帶著百姓前往了幾次郡縣的治所城邑,同居住其中的官員、豪強們談判。

當後者看到來勢洶洶的太平道,還有他們手裡拿著的武器時,神情便顯得十分柔軟。

隨後,

雙方進行了坦率的交流,充分交換了意見,並取得了暫時的友好成果。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