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戰國開始掌控山川

第478章 漢亂

畢竟,當地官府和豪強,也不想再激起一次新的民變。

已經傳播開來的太平道一旦鬧騰起來,可不像那些起事之時,只能聚集起幾十上百人的庶民一般,容易鎮壓下去。

但他們自然也不甘心分出那些相對於自家莊園來說,極為微渺的土地,返還給那些低賤的平民。

事後,

豪強們便對著喜歡為百姓出頭,唸叨什麼“分田地、均貧富”的太平道表達了自己極大的憤慨,並暗示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自己絕對會對這群穿著黃袍,拿著九節杖的道士,施以嚴重關切。

大賢良師孫衝則是淡定的回以“拭目以待”四個字。

“如果人手變少了的話,當地計程車族官吏,怕是會有一些動作。”周堅捏著自己肥厚的下巴,如此說道。

經歷了那樣的對沖,

川蜀的權貴,已經預設太平道是個會造反的邪惡勢力了。

但肉食者向來可鄙,具有天生的軟弱性,為了能穩定的汲取財富,

為了自己的政績沒有汙點,更為了防止自己打不過太平道,造成更惡劣的影響……

這才沒有直接動手。

對此,

孫衝只是微笑著說,“我在新夏的時候,我的老師便告訴我說:太平道只能帶領民眾一段路程,踏上一條依靠黎庶力量,也能謀求富足安定,不畏懼權貴的道路。

但民眾能夠在這條路上走多遠,做到何等地步,終究是他們自己的事。”

太平道也不能給人時時依靠嘛!“而且新一代已經成長起來了,川蜀的眾多信眾,也會逼得肉食者投鼠忌器。”

“即便有了不測,我也相信他們的力量!”

“所以,我應該去更加艱難的地方,為那裡掙扎茫然的人,謀取更多的福澤!”

自成帝以來,天下愈發沉淪。

關東之地也因為接連而來的天災人禍,變得人心癲狂。

他們驚懼於天地、朝廷、豪強,不再信任人間的許多東西,逐漸受到巫蠱的誘惑,企圖用瘋狂的信仰來減輕自己活著的痛苦。

而在大河兩岸,原本極為流行的“河伯廟”,也被喜新厭舊的信徒們,迅速廢棄——

即便有王延世這個糊裱匠的存在,減緩了洪水的瀰漫。

但大河決堤的次數,並不會被人忽視。

隨著王延世的去世,

朝堂諸公沉迷於爭權奪利,更加漠視民間的掙扎,百姓對大河的恐懼,也更加濃厚了。

他們忍不住的想:既然你不讓我好好的活,

那我也不再給你供奉香火了!

大家一拍兩散吧,

我自己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對此,

何博並沒有生氣。

畢竟這樣的事情,在他漫長的生命中發生過太多次了。

而諸夏仁慈的鬼神,

也不是域外那種,會故意使用洪水,來強迫凡人掏心掏肺信奉自己的奇行種。

他只是尊重自然規律,順應潮水的起落罷了。

但孫衝卻無法如此。

他聽說了關東的苦難,更知道那裡的人,正因為那苦難而迷失在錯誤的道路上,心中便生出不忍來。

有火焰伴隨著災禍,而在人心中誕生。

可那不可被肉眼看見,被身體觸碰的星星之火,如果尋找不到正確的發洩途徑,也會把人活活燒死。

本就受苦的百姓,難道就應該這樣死去嗎?

人事不修的罪惡,應該降臨到百姓身上嗎?

真正應該被焚燒摧毀的,

還在那高高的雲端上呢!

“那我跟你一同去吧!”

周堅聽了孫衝的話,也為關東的人與事,發出了一聲嘆息。

他收拾起了行囊,將自己這些年裡,透過獻祭了無數頭髮,最終寫成的醫書交給了弟子,囑咐對方要把這上面的東西好好傳承下去。

“我是為了救人而寫得這本書。”

“你們不要將它束之高閣,像那些時代研究經典計程車族一樣,視為自家的私物,阻止別人學習。”

“多多的傳播它吧,不要浪費了我的心血!”

弟子應下了他的話,發誓會跟隨留在川蜀的太平道們,向民眾傳播一位醫者的仁心。

周堅得到了滿意的答覆,腳步也變得輕快起來。

他坐上馬車,跟著孫衝這位大賢良師,朝著關東急急的走去。

與此同時,

何博正帶著幾個死鬼行走在風浪跌起的河岸邊上。

他看著王延世變成的鯉魚在裡面遊動,隨手撿起一塊石頭,便朝他扔了過去。

扁平小巧的石塊在大鯉魚頭上蹦了一下,隨後跳躍起來,擦著浪花,打出了幾個水漂。

王延世嚇得趕緊沉到水下,不敢再探頭出來,吸引他人的目光。

上帝因此發出了得意的嘿嘿笑聲。

然後,

上帝跟自己身旁的死鬼們忽然感慨起來,“洪流愈發激盪。”

“大漢的社稷還能堅持多久呢?”

“可能有兩代天子吧。”

孟子荀子兩位先賢這樣說道。

主張“人性本惡”的荀子更是補充道,“也不知道到了最後,是被權臣篡位,還是向嬴秦那樣,被人推倒驅逐出長安。”

“怎麼這樣說?”何博看向他。

荀子攏著手,消瘦飄渺的身影迎風而立:“董仲舒當年提倡‘天人感應’,既有用上天來約束君主的意思,也有將君主奉為神靈的作用。”

畢竟天子能夠溝通天神,做了某些事情,是會引起天地震動的。

而這樣的待遇,又哪裡是凡人能享有的呢?

也正因如此,武帝以及之後的歷代君主,雖然覺得“天人感應”這玩意,逼得自己每每遇到天災異像,就要獻祭一個三公重臣,十分不爽快,但也忍耐了下來。

壞處的確有,但最後自殺以謝天下的人到底不是皇帝,

他自然是用不著過分排斥的。

“可當今天子自己弄了個再受命,便在不經意間,削弱了‘天人感應’對人心的約束。”

在此之前,

透過不斷的宣揚,不斷的獻祭三公,人心對大漢天子的神聖性,是較為認可的。

可再受命的鬧劇一出,誰都能看出,老劉家對自身擁有“天命”這件事,並不是很堅定。

高高在上的皇帝,也會恐懼於“自己被上天拋棄”這一可能。

既然如此,

你能夠受命於天,那其他人,能不能嘗試一二呢?

“代漢者,當塗高”這句讖語,可是從武帝時代,就流傳起來的呢!“王氏的王莽,權柄日益強大,連皇帝和太后也壓制不了他。”

“這不是一件好的趨勢!”

旁觀者清,

哪怕對王政君來說,王莽是自己的親親侄兒,

是自己在這世上,僅剩的幾個親人之一;

對皇帝來說,王莽是幫他遏制傅氏,以免他那位祖母,完全的將自己這個孫兒當成傀儡的好臣子……

可對人間諸事,具有豐富觀察經驗的死鬼們,一眼就能察覺到其中的不對勁。

王莽的地位太高了,

他的權力太大了,他的名聲也過於完美無瑕!即便周公在時,都曾受到過流言蜚語的影響,引來周成王的懷疑。

但王莽呢?

他一個外戚,還是個出身王氏的外戚,

真的會是個如同周公的聖人嗎?荀子對此,很是懷疑啊!

何博聽了,只是笑了兩聲,沒有說話。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