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平四年年底,
王莽有感於愈發混亂的朝政,以追隨老師孔光的名義,辭官回到了自己的封地新都。
他的妻和子都跟隨在他身邊,並不明白王莽為什麼要“急流勇退”。
“王太皇太后還在朝堂上,她傅氏又能囂張多久呢!”
他的二子王獲如此說道,“依我看,就應該跟他們繼續鬥,把王家的東西都奪回來!”
其長子王宇則是愣愣的說,“這樣不好吧……天下是陛下的天下,臣子的任命,皆有陛下裁決。”
“怎麼能因為大司馬這樣的職位,數代皆從王氏所出,就將之視為王氏的私產。”
即便從某種程度上來講,
朝政多由權貴世代把持,
可秦漢的天命,
終究跟先秦之時的不同了。
除卻皇帝,
還有誰能在權力上,理直氣壯的父死子繼?
王獲對此,只是不滿的哼了一聲。
“可董賢是個什麼東西?”
“他一個賣身上位的幸佞,憑什麼當大司馬!”
說罷,他也不管大哥,直接湊過身子,跟母親撒嬌祈求。
“新都不是個繁華的地方,我實在想回到長安享受快樂。”
他的母親,
王莽的妻子王氏沒有說話。
她伸手開啟馬車上的小窗,看向前方的那一輛——
那是王莽所在的車架。
這位被世人稱讚的、狂熱追捧的“聖賢”,在私下同家人相處之時,總有種讓王氏看不透的感覺。
他時時刻刻都嚴於律己,時時刻刻都按照世人推崇的禮法行事,就像一個符合世人想象的、木偶泥塑的神靈。
她與他舉案齊眉了很多年,生下了好幾個孩子,卻還沒能看明白,那神聖外衣之下的面貌。
但出於一個妻子、一名母親的直覺,
王氏暗中認為,這位良人對她、還有對他們的孩子,並沒有很是喜愛。
可好幾個孩子,
他怎麼會一個都不喜愛呢?
難道他不需要子嗣繼承的嗎?為此,
王氏曾尋找到自己的婆母渠氏,想要探究其中緣故。
無論如何,
她是王莽的枕邊人,還是幾個孩子的母親,總要為這個家做一些事情的。
但那位沉默多年,只靜靜承受著兒子供奉的婆母並沒有說什麼。
對方跪坐在那請回家中的佛像面前,雙手合十,唸誦著由許多年前,那位西來的法師所書寫的,為子女祈福的經文。
她的神情很是沉凝。
明明不是一張臉,不是一種神情,卻給了王氏王莽的感覺。
這讓王氏感到很不舒服,沒多久便退了出去,也不再多問。
“……反正到了新都,都給我將長安養出來的驕縱脾氣收斂起來!”
“不要敗壞了你們父親的名聲,讓他為此煩惱!”
王宇吶吶的點頭稱是。
王獲則是不以為意。
他想著:我是他兒子,他是我老子!
惹出點禍事又怎麼了?總不能把他這個兒子活活打死嘛!
而坐在前車的王莽,對母子之間的談話一點也不瞭解。
他也不想了解。
天底下沒有誰比自己更加可信,天底下沒有什麼東西比權勢更加值得珍重。
妻和子?不過身外之物罷了!
他挑起垂下的車簾看向外面,注意到不遠處的百姓,正在鄉野之間舉行祭祀。
王莽想:看來天下人對這些東西,的確很信從。
也許他可以利用這一點,為自己謀求更多的利益。
……
而伴隨著王莽來到新都,以退為進,企圖為自己之後的再興起做準備,遙遠的泰西之地,那位開闢了羅馬新局面的奧古斯都,也正謀求著將自己的家族神聖化,使它能永永遠遠的,統治這個國家。
“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奧古斯都從秦國邀請而來的智囊,用諸夏豐富的革新經驗,勸說著這位偉大的君主:“我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也不過維持了十來年的統一。”
“而羅馬在此之前,連獨治的君主都未曾有過,又豈能一蹴而就,從國民共治,躍然而為君主獨斷呢?”
奧古斯都說,“我在秦國學習過這段歷史,怎麼會不明白這樣的道理呢?”
尤里烏斯家族的榮光傳承到他這一代,已經成為了羅馬實打實的太陽。
而凱撒在世之時,對此也早有預料——
他專門將屋大維這個養子送到秦國,希望他能夠學習秦人獨治的先進經驗,為之後家族進化成為羅馬皇室,做好相應的準備。
當送別年少的屋大維時,凱撒還拍著他的肩膀說:“好好做!”
“我還沒有自己親生的孩子!”
受到諸夏宗法理唸的影響,凱撒對於結婚生子,再由子嗣繼承自己事業這件事,是頗有想法的。
但當時問題很多,未來也無法預料,所以他並不介意扶持養子,支援他顯露輝煌。
畢竟養子也是“子”,總比絕種要好。
屋大維知道他的想法,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
畢竟羅馬雖風氣狂野,但終究還有著常人之心。
而常人之心,不就是偏向一邊的嗎?誰會不喜歡自己的親生孩子呢?在沒有長成之前,他只要遵循長輩的安排,在大秦安靜的學習,等待羅馬的太陽昇起就好。
為此,
屋大維特意深入研究了一番大秦在中原的故事。
諸夏那浩如煙海的史書,
除了能讓後人學習之外,
也能讓心懷革新之志,有意更進一步的外人學習。
而憑藉那幾年的留學經歷,屋大維也許對諸夏的一些風俗民情,乃至於對地理天文不甚瞭解,
但對各種由政治交往、軍事博弈延伸出來的典故,卻是信手拈來。
等到羅馬後三巨頭時代,他同安東尼、雷必達等人爭奪權利時,更是將理論和實踐相融合,從而完成了養父凱撒未盡的偉業,成為了照耀新時代羅馬的太陽。
“我所求得並不多,只希望家族可以流傳長久罷了。”
回憶了一番過去的奧古斯都用流利且口音純正的秦版諸夏雅言,對面前這位從他決定返回羅馬起,便一路跟隨在身邊的智囊副手如此說道。
“你親眼所見,我為此做了許多準備,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掌握羅馬後,奧古斯都進行了許多改革,並在約束羅馬放蕩的風氣上,做出了許多努力。
這使得男女不忌、東食西宿習慣了的純正羅馬爺們,還在暗中發出抱怨:“瞧瞧這位奧古斯都,第一公民!”
“除了那副模樣,哪裡還像個羅馬人!”
“他已經被秦人帶壞了!”
怎麼就不能學習下自己的養父!明明凱撒留學秦國十來年,歸來仍舊羅馬作風,
憑什麼你屋大維歸來,就要限制羅馬傳統的快樂方式?當然,
這些抱怨並不能阻止奧古斯都的雄心壯志。
他強硬的推行了這些政策,並讓之後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成功擁有了令他滿意的姿態。
“但這些哪裡夠呢?”
“改變人心,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做到的。”他的秦人智囊秦明這樣說道,“我知道你的志向,也明白你的堅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