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地區是廣泛的概念,稱之為河套平原,屬於陰山山脈與鄂爾多斯高原間的斷陷沖積湖積平原。
平原被山脈和沙漠分為了三塊。
以中原的視角,取名為前套平原、後套平原、西套平原。
前套平原位於大同口外。
後套平原位於陝北關外。
西套平原位於甘肅地區。
前套平原面積是大同的三倍有餘。
大同屬於山區。
所以大同山區一直是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必爭之地。
誰控制了大同,誰就掌握了主動。
自己用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來扭轉了局面。
原本已經陷入被動,屢次遭受胡人入侵的大同,如今徹底穩固,並且開始深入河套,在河套地區站穩腳跟。
只不過打仗獲得勝利是關鍵。
後期的治理與發展也要跟得上。
不然猶如前明的交趾,費盡千辛萬苦收復,因為後期的治理和發展沒有跟上,導致前功盡棄,花費不可計數的代價打了水漂。
王信不相信官員。
歷史已經證明了古代封建官員的反動性。
不相信歷史的人,終歸會被歷史教訓。
王信是個很吸取教訓的人。
所以改用商人。
歷史又證明了。
商貿推動市場需求,市場需求帶來工業革命。
大周要煤礦有煤礦,要人口有人口,要市場有市場,有技術有技術,得天獨厚的條件,還有廉價到令人髮指,效率不輸於早期鐵道的運河運輸之所以沒有發生工業革命,進入工業社會。
因為官員對社會的禁錮。
打壓商人,以權謀私,這是官員必然的終點。
最終導致市場不能健康發展,從而需求受限,只在遠離京城的江南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但很快又被龐大的官紳階級撲滅。
在官紳們的觀念裡,是地主養活了百姓,而不是百姓養活了地主。
簡而言之。
百姓能活著,全靠官員們的德政。
所以宋明這兩個上億人口的國家,最後都被幾十萬人口的部落給滅掉。
“你們都說我有點石成金的本事,其實我並沒有。”
大板升地區的戰爭已經到了尾聲。
王信帶著自己的親衛回到雲川城,已經著手大板升的建設準備,親自邀請了一些商人。
雲川城已經徹底建成。
名字取得再好,也不過是一座土城,但並不妨礙雲川城的繁華。
不可計數的商品。
大到帳篷、推車、小到針線、頭繩。
陶瓷、陶罐、銅鏡、皂角、毛筆、棉布、絲綢、麻布、梳子、茶葉.雲川城一座座的倉庫裡,堆滿了各類的貨物。
前來的商人都得承認一個事實,雲川城的繁華,是眼前人一手促成的,沒有此人,就不會有云川城,也不會有今日的繁華。
王信並沒有得意,而是一臉認真。
古人許多觀點是錯誤的。
“很多人下意識的認為,做生意就會有輸贏,誰掙錢多了,那麼必然有人虧錢,所以鄙視商人,越是生意做大的商人,越是遭受鄙視。”
眾人愣住了。
有些人雖然不認可這個觀點,可這個觀點的確是主流,哪怕心裡不認同,也只能默默忍受,甚至受到影響,陷入自我懷疑。
王信不管有幾個商人能接受自己的理念,首先是把自己的觀點說出去。
在自己打造的模式下,讓更多人的接受,並且從心底裡有新的認知,這樣的話,大同模式才能真正在關外生根發芽。
氛圍變得嚴肅,王信嘴角笑了笑,緩和下氣氛。
一名商人見狀,趁機問道:“將軍的本事,在下極為認可,並不是不相信將軍,只是將軍剛才所言可是真的?”
王信點了點頭。
“生意分很多種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有的生意越做越凋零,有的生意越做越興盛,前者就是不良的迴圈,既然是不良的,必然最後走向凋零,而越做越興盛,必然是良性的迴圈。”
眾人一頭霧水。
大多數沒有聽懂。
王信知道大家很難想通,不過他做足了準備,現在有的是時間。
打天下要快。
治天下要細。
“人吃的飯是固定的,就算他有多大的權力,多大的財富,他的肚子也只有這麼大,吃不了更多的食物。”
王信畫了畫自己的肚子。
商人們忍不住露出笑容,氣氛變得越發融洽。
“那麼財富是什麼呢?”
“勞動價值。”
“比如一萬畝土地,五百個人去種,這五百個人的勞動價值,可以讓四千人吃飽。如果是一千個人去種,那麼同樣的勞動價值,用了更多的勞動力,每個人的勞動價值就變少了。”
“所以我們要讓每個人的勞動價值提高。”
“怎麼提高呢?”
“內地二十畝可以養活一戶人,草原不行,需要上千畝甚至更多的牧地,才能養活一戶牧民,這就是為什麼要控制牧民的原因。”
周世明恍然大悟。
難怪當初王信堅持。
有人提出自己的反對,也是知道王信的性格,“可養活更多的人不好嗎?”
他明白王信的意思。
但是他認為四千畝的牧地讓一戶人家過得富足,但是災民多,可以讓四千畝的目的分給三戶牧民,這樣就養活了更多的人口。
王信搖了搖頭。
“你這是錯誤的想法。”
不等別人疑問,王信耐心解釋。
“四千畝的牧地分給了一戶牧民,他養活牛羊的目的是為了維持生活,維持了生活之外,又有了其餘的需求,如好看的衣服,更清晰的鏡子等等。”
“那麼他需要把多餘的牛羊,每年自己的勞動價值拿出去交換。”
“這就是市場需求。”
“有了市場需求,那麼就會促進更多的人去生產。”
“如果三戶人家,每人分一千畝的牧地,那麼這三戶人家都沒有剩餘的勞動價值拿出去交換,過得貧窮且麻木,沒有任何的需求,也滿足不了任何的需求,只能活著而已。”
“但是一戶人家分了四千畝的牧地,他們有了剩餘的勞動價值,那麼就會拿出去交換,這個時候,另外的兩戶人家就能去製作銅鏡、陶器等等商品,這也是他們的勞動剩餘價值。”
“如此一來,同樣的糧食數量,因為三戶人家的分工不同,每戶人家都有自己的勞動價值,可以互相交換貿易,那麼財富也就越來越多了。”
“需求是無限的,財富也就是無限的,除非全天下的煤鐵等礦產都挖完了。”
王信緩緩的說道。
許多商人沉思,有些人慾言又止。
王信再次舉例。
“江南有了很多白話小說的出版,在民間廣受歡迎,請問以前沒有白話小說,為何就有了呢?”
“因為需求?”
“需求是一方面,江南因為水道密集,運輸成本低,貿易發達,社會分工更多,帶來了更多的剩餘勞動價值,光有了剩餘的勞動價值不行,這個時候就需要商業來刺激需求。”
“商業貿易刺激了市場需求,於是人們才會拿出自己的剩餘勞動價值來進行交換,這種是良性的迴圈。”
“既然如此,請問將軍,惡性的迴圈是什麼呢?”
有商人感興趣的問道。
“朝廷的派餉。”
王信毫不猶豫道。
眾人倒吸一口涼氣,也有很多人興奮了起來。
好嘛。
上千年來都是朝廷按著商人折辱,如今竟有人折辱起朝廷來了。
“將軍所言有所欠缺吧。”
周世明皺眉道。
王信理解。
周世明不是傳統的商人,屬於權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