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兵聖

第286章 京城

忠順親王和劉儒沒有勸,也沒有多餘解釋。賈府這樣的人家,和他們談國家大義才是迂腐,利益才是他們看重的。

等皇帝氣順了,忠順親王開口道:“現在不能急,只需要熬下去,熬下去就是勝利。”

劉儒點了點頭。

皇帝也知道自己的優勢,露出擔憂的神色,“只怕.”

“所以太上皇開不出的籌碼,我們可以開。”忠順親王自通道:“張吉甫要收攏兵權,掌握朝堂,那我們就拉攏郡王勳貴將領們。”

遼東的東平郡王、雲南的南安郡王、西北的西寧郡王。

賈府三心二意,一樣拉攏。

包括朱偉。

哪怕朱偉是太上皇的人,既然張吉甫要壓此人的兵權,那就可以嘗試拉攏。

太上皇要以文制武,要集權朝堂那就給了可乘之機。

劉儒有些出神。

如此這般,當年朝廷紛爭豈不是又回來了。

倭患本就不該持續數十年之久。

每每即將獲得全功,總有意外出現,以至於倭患反反覆覆。

雖然知道忠順親王的做法,可劉儒也沒奈何,阻擋不住,皇帝也會支援忠順親王,當初太上皇也是這麼做的。

皇帝連連點頭。

只要朝廷沒有全部被張吉甫掌控,自己的皇位就不會危險,除非太上皇直接發難,但這不是太上皇的做派。

別的事還好,唯獨一件事。

皇帝皺眉說道:“賈府只有門前兩座石獅子是乾淨的,這話都能傳到朕的耳朵裡可見一斑,朕忍著噁心封了賈府姑娘貴妃的名號,又給了省親的榮耀,賈府卻如此對朕,朕實在咽不下這口氣。”

忠順親王和劉儒沒有說話。

寧國府和榮國府大房的做派,忠順親王也看不起。

劉儒沒開口,因為皇帝說的又不是賈政,他要幫也只會幫榮國府二房。

賈府走三條路。

那麼代價自然也要承受,沒有隻佔便宜的好事。

就算賈珍和賈赦是賈政的親兄弟侄兒,在官場上而言也是形同陌路的陌生人,他們可不認什麼賈珍賈赦的。

見兩人都不反對,皇帝總算找到了一件可以出氣的事。

“朕不想外頭傳出朕的笑話,雖聽宮裡人說賢德妃在宮裡一向安靜,可朕不允許有一絲苗頭可能,朕打算.”

皇帝還未說完。

劉儒和忠順親王已經猜到了皇帝的想法。

皇帝要報復。

劉儒看向忠順親王。

忠順親王沒有猶豫,當即打斷道:“不可。”

皇帝愣住了。

“王信並沒有投靠張吉甫。”

忠順親王分得清輕重。

雖然願意打擊林如海,但只是為了防備,目前而言並無必要當做政敵,因此連忙解釋。

“王信手裡有兵,又有林如海和賈政的關係,需要的話,可以利用兩人的關係去拉攏此人,機會還是有的,不能把王信徹底推向張吉甫手中。”

京城沒有秘密。

最初的時候,很多人以為王信是張吉甫的人。

可誤會就是誤會。

誰是誰的人,並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實打實的利益關係的。

比如下面的人向上面的人輸送孝敬。

又比如上面的人為下面的人升官等等。

王信並不是張吉甫的人。

很多人看清楚了。

那麼兩人具體是什麼關係,引起了不少人的猜測。

王信就算是棋子,也是大點的棋子。

忠順親王不打算無緣無故推到別人那邊,總要找機會嘗試,最好拉攏到自己的手裡。

“好吧。”

皇帝嘆了口氣。

自己最重名聲,萬一那賈府的女兒也是個不好的,自己卻碰了她,讓她生了龍子,那自己怎麼辦?所以連面也沒有認真見過。

不過是個女官而已。

如果不是為了拉攏賈府,怎麼可能一躍成為貴妃。

自己連商賈之女都不願意放入宮。

哪怕此女是紫薇舍人薛公之後。

王信既然還有價值,且先忍著吧。

皇帝不再多言。

這些年裡,自己還是發現了一件事。

拉攏再多的文官,到了事情臨頭的時候,還得指望軍隊。

羅明還在的時候,為自己掌握了一部分軍權,那時候也是自己最輕鬆的時候,等軍權一失去,難受就來了。

所以張吉甫的確沒有做錯。

他都能認清,要從軍權開始下手,聽說此人在金陵的時候,最初就掌握了一支金陵軍,所以在金陵威望很高,權力很大。

自己雖然活了半輩子,可因為沒人教,很多道理還是自己吃了虧才摸索出來的。

皇帝有些懊惱。——太上皇立在平臺倚靠玉欄望著夕陽出神。

張吉甫恭敬的跟在身後。

良久。

太上皇收回眼光,看到張吉甫臉上的輕鬆,心裡不禁好笑。

因為王信打了勝仗。

想到王信,太上皇又有些不開心。

“你要拆分東軍先等一等吧。”

張吉甫抬起頭,不知太上皇為何反對。

京營四軍。

因為前年南下滅倭之事,在太上皇的支援下,東軍朱偉帶領大軍,吸收了別的三軍精銳,成為了京營實力最大的,別的三軍加起來也不如東軍。

不光是為了收攏兵權,也是為了防備,更是對朱偉的好。

朱家父子手裡握著這樣的東軍。

現在的太上皇不在乎,可繼任者不會不在乎。

朝廷也睡不著。

難道文官還要看武將的臉色?

“王信說三年平胡,才過了半年而已,已經取得如此大捷,有了良好的先機,恐怕要不了三年,先等他平胡吧,以免節外生枝。”

“聖人如此看重王信,是他的福氣。”

張吉甫笑道。

太上皇搖了搖頭。

“等他平胡了,你們上下不都等著瓜分麼,照做吧。”

張吉甫徹底大驚。

不知太上皇的心意。

太上皇懶得解釋。

此子與自己想的不同。

太忠了。

此人眼裡沒有皇帝啊。

既如此。

那就讓他平胡。

自己還能活多久,總要為自己的身後名著想,如果真能徹底平息胡患,收復千里疆域,也終歸是自己的功勞,記在自己的功勞簿上。

既然要當大周的忠臣,那就不要抱怨。

太上皇冷笑。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