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梟賊

第235章 高涼來客

對英雄豪傑而言,愛情終究只是功業的點綴。

痛哭流涕之後,暫時放下感情,把心力全部投到事業上,成長為一個更強大的男人,成就自己的勃勃雄心。

這也是二哥朱存希望看到的。

朱溫對鏡整理了一下衣衫,出帳而去。

桂林之戰後,嶺南西道的重鎮桂林,及其周邊柳州等地,均被草軍佔領。

嶺南西道官軍勢力退縮到南邊的邕州、容州,與五嶺以北切斷了聯絡,成為了飛地。

他們據險而守,戰戰兢兢,朝不保夕,生怕草軍追殺過來。

嶺南東道的城池,除廣州城外,更是全數向草軍降附納款,使廣州徹底成為一座孤城。

其時嶺南東道的格局,大致可以劃分為四個部分。

粵江入海三角洲地區是嶺南東道的中心,泥沙堆積,本應肥沃宜耕。但地勢卑溼,氣候炎熱,過多的沼澤和河汊,使得這一帶蚊蠅密佈。

排幹積水為良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夏天粵江氾濫,開墾出來的良田又極容易被沖毀,因此還需要配套的防洪措施。

這導致後世最為繁華的粵江三角洲地區,在唐代其實人口不多,發展緩慢。

廣州城卻是唯一例外。海貿戰略位置使得廣州從漢朝起,就聚集四海珍貨,殷富聞於天下,城內居住著二十萬人口,其中蕃坊生活的海外胡人就多達兩萬人以上。

嶺南東道北部接於五嶺,山高土瘠,是蠻僚生存的地帶,只有在出入嶺南的要道韶州有一些漢人定居。

東部潮州、循州,北依福建,歷史上也是漢人進入嶺南的重要通道,且有沿海平原可供精耕細作。但海浸和積水嚴重,導致開發緩慢,安史之亂後,尤其是韓愈韓文公治理潮州之後,這一地區才開始快速發展。兩州地域廣闊,北部山地仍有大量蠻僚盤踞。

西部高州、新州、恩州等州,出乎意料地是嶺南東道人口最密集的地區。漢朝時,在這一帶就建立了高涼郡。

高涼郡,得名於高涼山,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涼。這個區域雖然多山,卻有河流提供豐富的水資源,可以在河谷中耕作,如果洪水氾濫,人民又能躲到山上。

加上氣候相對宜居,使得漢人遷入之前,此地就生活了大量農業水平相對高一些的百越之民,他們與遷來的漢人通婚融合,形成一系列自稱漢人,卻有顯著蠻僚特徵的大姓。

隋代有名的女中英豪冼夫人,就是高涼郡大姓馮家的媳婦。曾給詩仙李太白脫過靴子的玄宗朝名宦高力士,則是冼夫人的五世孫,本來姓馮。

今日造訪草軍的,正是嶺南東道西部各州的頭面人物。

有馮家、冼家、談家這樣的嶺南老牌大姓,也有岑家、黃家、儂家這樣的新興家族。

其中有些在幾代之前,連漢話都不會講。

他們踏入草軍軍營時,卻一個個身著棠苧襴衫,頭戴方山巾,腳踏遠遊履,活脫脫大唐士人的形象。

朱溫這些草莽豪傑不屑於敷粉,但在唐代,士族子弟敷粉相當常見。

高涼一帶的頭面人物們,紛紛敷粉滿面,遮住了黝黑的臉面,臉上還塗了口脂面脂。

有幾位的鼻子耳朵上有穿環留下的痕跡,也用粉子給堵上了。

他們的衣服更是散發出濃重的薰香味道,由於過猶不及的緣故,燻狠了有些齁人,讓朱溫微不可察地皺了皺鼻頭。

“近來義師勢如破竹,我等仰望天威,與有榮焉,與有榮焉吶!”馮家家主馮誠一臉恭維笑意:“鹽帥對於攻取廣州,想必成竹在胸,如何治理嶺南之地,也有通盤的盤算?”

黃巢神色恬然,盯著這條老狐狸的目光,卻明亮如炬火。

桂林之戰時,馮誠派了三百精銳家兵去幫朝廷,現在死傷大半,他捱了個脆的,才貼上來討好。

但這幫地頭蛇勢力盤根錯節,又依託高山密林,真要剿平也非常困難。

馮誠貌似恭敬,實際是想與黃巢談條件。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