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梟賊

第236章 品茗之會

“治理之道,無非是大興教化,開啟民智。”黃巢侃侃而談:“有韓文公韓愈治理潮州的例子在先,我輩自然要踵武前賢。其餘勸課農桑,廣興商貿等等,也是應有之義。”

馮誠想問的是利益分配的事情,黃巢卻避而不談,把話題帶到教化上。

馮誠眼神微動,全無慍色,撫掌笑道:“教化蒼生,那可是大好事啊!咱們這些嶺南大姓,亦聘請了許多中原士人。黃帥欲宣教化,定有用得著的地方。”

兩人言語聽起來情投意合,實際上片刻之間,就過了一場機鋒。

嶺南眾多大姓,無論祖上是漢人還是俚僚,只要能從朝廷撈到一官半職,必然設法攀附門閥望族,以雅好文學自我標榜。

為了提升自家子弟的文化水平,他們不惜大價錢,延攬豢養一批五嶺北邊不得志的文士。

收容落第書生這塊,這些人與黃巢不謀而合。

目的卻全然不同。

透過漢化建立家門榮譽,混進仕宦交遊圈子後,嶺南大姓們想方設法讓領民與知識隔絕,甚至禁止領民說漢語學漢字。

領民們被圈在大姓們的地盤上,無法與外界的漢人文化圈交流,對大姓的人身依附也就無可斬斷。

這些大姓要人們,往往有兩張面孔。既是嶺南筵席上的風雅文士,又是蠻人部落的勇猛頭人。

馮誠的意思相當明白,搞文教很好,但不要在我們的地盤上搞,我們自己知道怎麼辦。不僅如此,咱們的師資還有富餘,若黃帥有需要,嶺南大姓還能勻給草軍一些儒生。

黃巢皮笑肉不笑:“馮君好意,某心領了。但教化非一日之功,待克城之後,局勢底定,方好做個全盤計劃。”

眼神投向一旁的朱溫:“涼玉,看茶!”

朱溫早已做好準備。

盛水放於木炭火上的小鍋釜隱約有聲。

水面顯魚眼紋,微微發聲時,謂之初沸。

朱溫將精鹽悠然撒入水面。

釜邊緣冒泡如連珠湧泉,謂之二沸。這時用銅瓢舀一瓢水,放一邊備用。

兩頭包銀的竹筴攪動著沸水,細如麥屑的茶粉簌簌向水心灑落。此時茶水又沸,將此前舀出的水倒回釜中,壓一壓火頭。

待到“騰波鼓浪”的三沸,茶就算煎好了,馬上提釜離火,將茶水分傾入各口茶碗當中。

這才是茶道最見功力的時候。

高手傾茶,不僅要厚薄均勻,色澤通透,更講究浮沫的倒法。

唐人幾乎不喝葉子茶,都是以茶粉煎泡。茶粉卻不夠細,沒法溶於水,大部分在碗麵上漂浮,有道是“碧雲引風吹不斷,白花浮光凝碗麵”。

配合精妙的斟茶技巧,就能讓碗麵浮現各種圖案,謂之鬥茶。

朱溫以銀勺擊水,給馮誠家主上了一碗雙鯉躍龍門,又給另一位家主上了一碗天女散花。

如是傾了五碗,棄去餘水,朱溫慢悠悠地坐回自己的位置。其他的來客,就只能享受僕役泡的茶了。

這是獻茶的規矩,煎一釜茶,最多隻能倒五碗。餘茶被視作廢水,依照茶聖陸羽的說法,這才顯出珍貴之處,與俗人鯨吸牛飲區別開來。

打量著這幫嶺南土饅頭歎為觀止的神情,朱溫突然覺得相當滑稽。

自己十幾歲時住在張家三兄弟莊子上,練了一陣烹茶和煮酒,想的是日後可以用來收攬文武人心。

後來自己做了將帥,才知道幾乎一點用沒有。他得到蘭素亭的忠心,靠的是真心相待,蘭素亭從沒喝過朱溫泡的茶,倒是經常做菜給他吃。

這種花活,卻能夠拿來唬附庸風雅的土饅頭。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