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還是得想辦法既能保證民間賦稅低,又能保證朝廷的財政開支。正常情況下,維持個三五年,就慢慢把賦稅調上來,這樣國家也能夠緩過勁,百姓休養生息幾年,也不會造成太嚴重的後果。
順治康熙就是這麼做的,順治繼續加徵三餉,一直到康熙年間才慢慢減免掉。
但如今有了更好的辦法。
朱雲峰的雲峰集團可以從現代搞來大量白銀,承武朝廷就可以用白銀做財政支出,這樣還能加速商品經濟流通,保證國家發展。
代價則是稀土。
反正古代也沒法提煉,以每噸未提煉的原礦稀土換十斤白銀。
雖然到2033年,隨著世界局勢愈發動盪,我國加緊了稀土收縮政策,導致未提煉的原礦稀土價格飆升,每噸平均在12萬元左右。
如果提煉出來的輕稀土和重稀土價格更是飆上天,有些特殊重稀土如氧化鋱一噸能賣幾千萬。
而白銀價格則目前維持在8元,十斤白銀還不到五萬,雲峰集團幾乎是左右手一倒騰,就翻倍地在賺錢。
但賬不是這麼算的。
一是稀土在古代大明手裡本身沒用,拿去換錢是最好的選擇。
二來古代也沒法承接稀土的尋找、採礦和運輸,到時候還是得靠朱雲峰出錢出力去僱人開採拉回去。
三是稀土本身我國儲備就驚人,又有那麼多個世界供應,導致現在我國的稀土資源驚人地多。現在價格漲,是國際局勢緊張的問題,不代表稀土缺少。
量大管飽的情況下,如果我國選擇不再收縮稀土戰略,大量出口來增加就業和財政,價格很有可能一瀉千里,一路往下跌。
再加上提煉稀土的技術和裝置都是成本。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朱雲峰這筆錢賺得還是很有風險。
只能說他對自家老祖已經夠意思了。
也就是朱慈焙作為尚峰山老朱家的開山老祖才有這特殊待遇。
換了別的明朝皇帝,他肯定白菜價收購,不壓到一噸稀土一斤白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個商人。
這樣有了底氣,朱慈焙就可以安心地先花從韃子那繳獲的錢糧,繼續對民間維持著低賦稅,等以後則可以發展工業,推進製造業的進步。
種種舉措,也讓這個剛剛建立的新大明迅速恢復元氣。
朱元璋並不插手朱慈焙行政。
事實上最開始讓朱慈焙當皇帝,除了朱慈焙善拍老朱馬屁,讓老朱心情愉悅以外,多多少少也是看在了朱雲峰的面子上。
不過經歷了大半年的時間,朱元璋對他原本只是個馬屁精的想法有所改觀。
雖然這貨是個馬屁精,但確實有點東西。
而且最主要的是,朱慈焙事事都來向朱元璋請教,每天早晚請安,態度非常好,這樣的子孫後代,那自然滿意。
四月十五日,徐達進京。
李文忠是和朱慈焙一起進的南京,只有徐達之前依舊在雲南鎮守,如今則把石碑也帶到了北京來。
正是四月剛入夏,小冰河時期天氣冷,到了夏天居然也不是特別熱,反而涼爽。
太陽高懸,悠悠的白雲在天邊遊蕩,北京城變得寧靜安詳。
運河變得熱鬧起來。
南方去年下半年的秋糧運到北京,這些糧食只有極少數是賦稅,大部分則會成為商品流入市場,供應北京數十萬人口。
一支明軍徐徐從西北方向而來,從西直門徑直進入內城,最後在午門外停下。
朱棣和朱雲峰親自過去迎接。
現在洪武和承武完全是兩個系統,朱元璋也不管朱慈焙的行政和軍事,每天就待在宮中,最多就是聽聽朱慈焙的彙報,儼然太上皇。
洪武士卒們此時也都已經回來,目前駐紮在城外,宮中則暫時由三千禁衛軍看守,戒備森嚴,井然有序。
“臣參見陛下!”
朱雲峰和朱棣在午門口接了徐達,一路到乾清宮覲見朱元璋。
並不是乾清宮大殿,而是書房內。
老朱喝了一口茶,隨後說道:“起來吧。”
“謝陛下!”
“在外八個月了,有些想家了,你們呢?”
“臣也想。”
徐達笑著說道:“有些想我那幾個孫兒孫女了。”
“哈哈哈哈哈。”
老朱笑道:“都到了這把年紀,還隨朕四處奔波,倒也辛苦了。”
徐達趕忙說道:“跟著陛下不辛苦。”
“嗯。”
老朱點點頭道:“把石碑安置好,過幾日就能開門走了,該回去了。”
“是。”
徐達應下。
接著又說了一會兒話。
此時乾清宮外廣場,還是那個位置。
下面有填補的痕跡。
想來正常歷史當中,應該是朱祁鎮的正統時期,地宮塌陷,然後拿出石碑,重新填補,石碑也隨著朱見浚就藩而去了長沙。
只是洪武年間發生了特殊的變化,雷雨交加的天氣,一次平行世界的偶然,造成了特殊的情況,才弄得如此。
如今又把那地宮挖開,鋪設了地磚,把石碑安置好,等待現代那邊充電轟開空間節點。
又過了幾日。
朱元璋和朱標約定是四月二十日現代那邊供電。
這幾天來朱元璋又叮囑了朱慈焙一些事情,等到四月二十日的時候,總算是要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