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民是為了人口增長,如果沒有天變,在萬曆維新的大環境下,大明應該迎來一波人口大爆發,但天變之下,只能緩慢增長了。
在萬曆五十年,要有2.5億人至3億人口,才能滿足陛下擴張的需求,遷徙百姓到遼東、到南洋,都是為了騰出位置,滋生人口。
“先生和凌次輔所慮,完全是多慮了。”朱翊鈞回到了通和宮御書房,休息了一刻鐘後,看了兩刻鐘的雜報,等到了文淵閣的奏疏。
凌雲翼有小本呈送,就是不走正式奏疏流程,甚至陛下不必回覆的悄悄話。
凌雲翼坦言,他覺得皇帝有點不善馭下之術。
“只是當下朝臣,都是倭患虜變之後,篩選出的忠君體國之輩,不必用而已。”朱翊鈞硃批了這封小本,是不需要,不是他不會。
他在小本上寫道:把那聰明伶俐之人的腿打斷。
馭下之術,不是什麼難學的本事,他就是不懂,沒人教,只要把《世宗肅皇帝實錄》看完,也就懂得如何馭下了,馭下也算是家學了。
世宗皇帝的一生精於算計,哪怕身居西苑,依舊對朝堂具有絕對的掌控力。
世宗肅皇帝《寶訓》共計二十四卷,世宗寶訓就是道爺的家學,也就是所謂的帝王心術,裡面記錄了世宗皇帝與臣子奏對,聖旨等內容,是祖宗成法的重要構成,包含事親、待外戚、尚儉、朝綱等等內容。
世宗皇帝《實錄》共五百六十六卷,記錄了大明發生的大小事件。
如果覺的實錄太長了,可以只看寶訓,如果覺的寶訓太過枯燥,也不想學,就看一看林輔成的《南洋遊記》,照樣可以學習馭下之術。
這馭下之術,說起來千頭萬緒,但南洋遊記,將其歸總為了一句話:把那聰明伶俐之人的腿打斷。
大明對南洋進行開拓,除了椰海城、馬尼拉等總督府駐地之外的地方,都是無序的,總督府根本管不到的地方,複雜的鬥爭之下,誕生了許多殘忍、冷酷而有用的規則。
林輔成被流放南洋的時候,觀察過很久的種植園,在種植園裡,對待聰明伶俐的奴隸,莊園主通常就一種辦法,那就是把腿打斷。
這人越是聰明,就越是能夠明白苦難的來源,就越容易在奴隸之間,四處煽風點火,暗中積蓄自己的力量,或者振臂一呼,或者鼓譟聲勢,蠱惑奴隸逃亡或者暴亂。
即便是懼怕危險,不會做這些,這些聰明伶俐之人,也會想方設法的逃亡。
所以,南洋莊園主們,會對每一批奴隸進行觀察,遇到聰明人,就直接把他腿打斷,而不是委以重任,讓他管理奴隸。
莊園主們更加傾向於使用那些殘暴不仁,沒有什麼想法,只知道對下壓榨,孔武有力之輩,充當奴隸頭子,管理奴隸。
這樣一來,再加上餓肚子這些手段,莊園主們才能高枕無憂。
林輔成用了三年時間,走遍了千山萬水,走訪了數百個種植園,終於明白了莊園主們為何會這麼做。
奴隸之間也有朘剝,一旦身體出現殘缺,無論才智多麼的傲人,都會被欺辱,被欺辱就沒有任何的威望,振臂一呼、鼓譟聲勢、揭竿而起,都需要極大的威望才能做到。
而腿打斷,仍然可以幹活,開門、餵養牲畜、繅絲、紡車等等。
林輔成把南巡的經歷寫成了遊記,一經發表,就引起了極大的震動,就因為這段話,林輔成被罵慘了,人情世故,被林輔成點透了。
有意思的是,大宗伯沈鯉看完了遊記,在和皇帝私下奏對的時候,曾經提到過,林輔成提到的內容,不是假的,也不新鮮。
因為在商周時期,也有類似的規矩,那就是‘刖者使守囿’的刑罰。
刖者,被砍掉、鋸掉、打斷腿的人;
使:派遣;
守囿,看守帝王畜養禽獸的園林。
宮裡有件鼎,就是西周時候的青銅器,名字叫:西周刖人守門方鼎,爐門就有一個受刖刑的奴隸在守門。
馭下之術千頭萬緒,若是能把這句‘把聰明伶俐的人腳打斷’,理解清楚,就能領悟馭下之術了。
這樣可以,最大程度的維持莊園主的威嚴,保證秩序的穩定。
類似的做法,在漫長的歷史上,在皇帝之中,也並不少見。
宋高宗殺岳飛,岳飛太能打了,他太聰明伶俐了,但卻沒有多麼深厚的背景;萬曆皇帝朱翊鈞,清算恩師張居正,驅逐鎮守北方的戚繼光。
這些皇帝的思維方式,和莊園主幾乎沒什麼區別,他們根本不在乎什麼家國大義,只在乎自己皇位是否穩固。
朱翊鈞倒不是不屑馭下之術,只不過是考成法遴選機制之下,暫時用不到而已。
“皇史宬裡的實錄,抄錄小本,可曾抄錄完了?”朱翊鈞問起了一件舊事。
萬曆十六年,他下旨翰林院,申時行為總裁,梁夢龍為副總裁,領翰林院,對過往所有實錄進行謄抄,方便皇帝隨時觀看。
大明的實錄修成之後,過往文書都會全部焚燬,就連修史過程中的底稿也會一併焚燬,以實錄正本、副本為準,算是對過往的一個整體定性,蓋棺定論。
實錄修成後分成了正本和副本,正本放置於古今通集庫存放,副本放置於文淵閣存放。
嘉靖十三年宮中大火,道爺下旨修建了皇史宬,讓翰林們抄了一份,存放皇史宬算是備份。
朱翊鈞動心起念,想把之前所有的實錄都看看,就下旨再次謄抄小本。
正本、副本全都是大開本,不便拿去觀看,而且每次看,還要沐浴焚香,還要敬告列祖列宗,頗為麻煩。
小本,就是為了方便取閱,而這次抄錄還有一個主要目的,那就是方便民間窺伺。
雞蛋完全放在皇宮、內閣這兩個籃子裡,有些危險,翰林們謄抄實錄,通常會多抄幾份,或者做人情、或者求金銀,賣給民間收藏家們。
乾隆年間明史修訂完成,正本、副本的明實錄,全部被付之一炬了,若不是館本、民間抄本相互印證,大明很多事,都無法窺見真相了。
“已經抄完了,自洪武至隆慶,通共二千三百四十五卷,裝為百套。”馮保奏聞了所有情況。
朱翊鈞想了想說道:“把世宗皇帝的實錄呈送來看,早晚各一卷。”
凌雲翼、張居正擔心皇帝不會馭下之術,朱翊鈞打算做出姿態,把世宗皇帝實錄挨個看完,馭下之術自然大成,也省的二位宰輔擔心了。
“臣遵旨。”馮保俯首領命,陛下本來就很緊張的時間,更不夠用了,馮保有點急切,又不知如何是好。
一個時辰之後,張居正和凌雲翼就收到了皇帝的硃批,看到那句有些古怪的批覆,二人立刻明白,陛下真的懂,只是不屑用。
“上月,應天巡撫松江巡撫水師總兵聯名上奏,請陛下移王駕駐蹕黃浦江行宮之事,諸位閣臣如何看法?”張居正放下了手中的筆,說起了駐蹕之事,陛下有意駐蹕松江,就要把這件事提前準備好。
八月皇帝去蹭飯,表明了自己的態度,張居正也表達了自己的擔憂。
“我覺得可以。”凌雲翼面色凝重的說道:“這件事遲早要做,而且我贊成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陛下真的太累了,駐蹕松江,還能輕便些,漢室江山,代有忠良不假,可是這歲月不饒人,得給他們成為參天大樹的時間。”
凌雲翼的話已經非常直白了,在場的閣臣都聽得非常明白。
磨坊裡的驢,是潞王殿下的胡言亂語,陛下都一笑而過,甚至偶爾以上磨自我調侃,卻道盡了陛下為了萬曆維新所付出的代價。
強人政治,威權政治,最重要的就是熬。
把那些抱殘守缺之徒全都熬死了,維新派就贏了。
而抱殘守缺的賤儒們要贏,也要熬,熬陛下精力不濟,熬陛下對政事倦怠,熬陛下對國事失去了熱忱,熬走陛下的政治生命,就可以反攻倒算了。
一個人不可能永遠英明,連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不能免俗。
那麼讓皇帝勞逸結合就變得十分重要了,而到松江府駐蹕辦事,就是延長陛下政治生命的舉動。
熬老頭戰術雖然無恥,但是有用,把老頭們都熬死了,朝中全都是在萬曆維新中長大的人。
哪怕是開歷史倒車,也倒不了多久,因為所有人都認為,理當如此。
張居正聽完凌雲翼的理由,咬著牙說道:“我本身是反對馳道修通後駐蹕,因為順天府百一之事,實在是讓人束手無策。”
張居正有點恨了。
一個讓萬曆維新持續推動,延長核心政治生命的絕妙手段,無法推行的阻力,來自於順天府那只有百分之一的願意應徵人數,這實在是讓張居正恨得有些咬牙切齒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但順天府觸目驚心的百一,讓此事無法進行。
凌雲翼一聽順天府百一,面色變了數變,甚至帶著憤怒,但這就是現實,他眉頭緊蹙的沉思了下說道:“如果馳道修通,我還活著,我可以留守京師;如果我已經死了,就讓高啟愚留守京師。”
“我沒有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我只能解決人。同樣,高啟愚是個獨臣,用好了,就是一把快刀利刃。”
“高啟愚之後,可以用王謙,文成公為他兒子鋪路,王謙舉人作弊,他就只有獨臣一條路可以走。”
“諸位以為呢?”張居正看向了其他三位閣臣,詢問他們的意見。
“我贊同元輔次輔所議,但我還是要說,大明哪有那麼多的反賊?不必過分的料敵從寬,陛下聖明,如日中天,魑魅魍魎安敢造次?”沈鯉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他不認為需要凌雲翼大開殺戒解決問題,理由是上次南巡,九歲太子監國,沒出亂子。
京營在側,誰敢胡來?元輔和次輔,有點小瞧九族之間的羈絆了。
“順天府百一。”張居正重複了一下自己的理由。
“元輔所言有理。”沈鯉聽聞,終究是嘆了口氣。
這個百一,實在是太扎眼了,無論做什麼決策,都會無端聯想到這裡,綏遠也完成了登記造冊,綏遠自願應徵者,足足有百四之多,綏遠可是新闢之地!
順天府這百一,實在是說不過去。
“我贊同,松江府是金山銀海彙集之地,陛下必須要去。”張學顏作為大司徒,選擇了認同。
“我贊同。”陸光祖鬆了口氣,他這個閣臣就是為了反腐才入閣,壓力委實有點大,表態總是俺也一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