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義非唐

第538章 義武奮揚

牙帳內,斛斯光與安破胡討論著是否北上的問題,而馬懿、譚凱、李可舉等人則是在位置上安靜聽從。

在斛斯光說完後,安破胡摸了摸自己的短鬚,一時間也有些拿不定主意。

此役本該是圍殲戰,但由於奚部投降導致契丹北逃,致使原本的計劃破滅,只能改圍殲為追擊。

如今他們兩部兵馬也差不多擊斃四萬餘契丹、奚部兵馬,投降、俘虜的契丹與奚人更是多達十餘萬。

如此情況,絕對算得上是重創了,按照他們從去諸等人口中所瞭解的情報來看。

契丹和奚部加起來也不過四十餘萬人,如今近二十萬被殺被俘,剩下最多不過二十餘萬人北逃。

二十餘萬人,頂多拉出四五萬不披甲的男丁,若是以萬餘騎兵追擊,倒是有可能擊敗他們。

想到此處,安破胡目光看向譚凱:“去請去諸過來。”

“是!”譚凱作揖應下,隨後便離開牙帳,前去請奚部的去諸。

不多時,去諸便被帶入帳內,同時對安破胡、斛斯光作揖行禮。

“眼下契丹的遙輦欽德及時瑟啜等人率二十餘萬眾北逃,若是我軍北征徹徹兒山以北的平地松林,汝以為如何?”

安破胡詢問去諸,去諸聞言則是作揖道:“我知道平地松林,如果安王要出兵攻打平地松林,恐怕不太好對付那些契丹人。”

“平地松林西邊就是室韋山(大興安嶺),契丹人有時瑟啜那群人帶路,完全可以躲到室韋山去。”

“除非安王能率軍將他們圍在室韋山內數月,不然根本無法逼出他們。”

去諸話音落下,斛斯光忍不住開口詢問道:“若是派兵搜山呢?”

去諸聞言搖搖頭,解釋道:“室韋山南北兩三千里,東西三四百里,比燕山更為廣袤。”

“即便派出十餘萬軍隊進行搜山,恐怕也需要數月時間才能搜尋到他們。”

在去諸的口中,安破胡和斛斯光知道了繼續北征的難度,隨後擺手示意讓譚凱送他下去。

在他走後,安破胡率先開口道:“此事理應告訴陛下,若是陛下同意繼續北征,則是可立即令布政司徵募民夫。”

“想要率五萬大軍北上平地松林,最少還需要增派十五萬民夫才行。”

“好!”斛斯光沒有半點猶豫,直接點頭同意了奏表的事情。

很快,兩人分別寫下奏表,派快馬向南疾馳而去,而他們則是帶著民夫和俘虜沿著遼河築城。

與此同時,已經撤到徹徹兒山以北的契丹八部,此役可以說是死傷慘重。

哪怕已經提前撤退,可漢軍的騎兵速度實在太快,大部分牧群都丟失在了遼水以南,帶往徹徹兒山的牧群只有二十餘萬。

徹徹兒山下,可汗牙帳搭建起來,外圍則是數萬獸皮帳篷,每座獸皮帳篷內都擁擠著七八個人。

所有人都頹靡的坐在帳篷外,雙目呆滯,時不時發出飢餓的呼喚聲。

“十餘萬部眾被俘被殺,現在牧群也丟失了大半,只有二十幾萬牧群,怎麼夠吃?”

“我現在擔心的不是吃喝的問題,而是漢軍還會不會繼續北上?”

“如果漢軍還要繼續北上,那我們就只能逃到室韋山裡了!”

“狗鼠的漢人……”

可汗牙帳內,八部頭人與奚部的時瑟啜、突勒斯紛紛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只是原本屬於迭剌部的位置,此刻已經被乙室部的頭領咄曷佔據。

乙室部雖然也遭到了漢軍的重創,但實力依舊僅次於遙輦部,而曾經強大的迭剌部,此刻只能由耶律阿保機作為代表,坐在八部位置的最末尾,與突勒斯和時瑟啜坐在一起。

耶律阿保機此刻沉默,但卻時刻關注著諸部頭領的爭吵。

他在沉默,而遙輦欽德則是在隱晦的打量他。

遙輦欽德還記得,當初這個狼崽子趾高氣昂的模樣,而如今卻像是條落水狗,只希望旁人不要注意到他。

望著他的模樣,遙輦欽德心中暗爽,只覺得犧牲兩萬多部眾也不算什麼了。

“好了!”

暗爽過後,遙輦欽德提起了正事,主動開口打斷眾人,接著說道:

“漢軍兵鋒強大,我們暫時在平地松林放牧,若是漢軍北上再撤去室韋山也不遲。”

“時瑟啜和突勒斯他們的部眾擅長在河谷開墾耕地,室韋山裡獵物眾多,只要部眾分散,活下去還是沒有問題的。”

“現在把平地松林和室韋山的地方劃出來,每個部落根據部落的人數多寡來定下草場和獵場,如何?”

他的這番言論,很快引起了拔裡部和乙室部的不滿,身為耶律阿保機舅舅涅裡袞主動說道:

“迭剌部距離漢軍最近,這次也是他們死傷最多,按照部眾數量劃分獵場和草場對他們不公平!”

“沒錯!”乙室部中份量較重的胡裡只也附和道:“他們的草場和獵場不能小,不然以後其他部落遭受重創,是不是也要被這樣排擠?”

二人的話,頓時令原本滿意的其餘六部思考了起來。

畢竟有迭剌部的例子在前,誰都不敢保證自己的部落會永遠強大。

想到這裡,他們紛紛點頭,將目光看向了遙輦欽德。

遙輦欽德見狀,心頭暗罵迭剌部這些年搞得聯姻壞事,竟然能拉到兩個大部為他們開口。

想到這裡,遙輦欽德微微頷首道:“迭剌部自然不能虧待。”

“這樣吧,從北邊到南邊,由遙輦部、乙室部、楮特部、迭剌部、烏隗部、涅剌部、品部、突呂不部和阿會部、處和部先後跑馬圈地,如何?”

北邊雖然能無上限的去開拓獵場和草場,但畢竟靠近室韋諸部,很容易爆發戰事,實力小的部落佔據不了,因此自然由現在實力最強的遙輦部佔據。

迭剌部被排在中心位置,獵場和草場不算多也不算小,也確實不算虧待他們。

畢竟就以他們如今的實力,哪怕是八大部下面的一些中小部落都能挑戰他們。

他們想要擴大,要麼就是慢慢繁衍,要麼就是北上劫掠室韋人做扈從,從而擴充實力。

遙輦欽德把他們安排在中間,看似保護他們,實際上也是在防止他們透過戰爭壯大實力。

這些事情,耶律阿保機看得十分清楚,但他現在實力不足,只能點頭應下。

“既然沒有人反對,那就這樣定下了。”

遙輦欽德眼看沒人反對,得意的開口將這件事定下,同時說道:

“草場和獵場的事情定下,還有一件事也得定下了。”

眾人聞言,瞬間便知道他要說什麼,而遙輦欽德也主動說道:

“部落中有可汗和夷離堇兩個位置,可汗是遙輦世襲,但夷離堇卻不是。”

“雖然部落的夷離堇,已經有好幾代都是迭剌部的頭人繼承,但現在迭剌部受創,敵輦也不知死活,所以夷離堇的位置……”

遙輦欽德話音還未落下,便見乙室部的頭領咄曷起身,掃視眾人道:“可汗不能兼任夷離堇,那就讓我來做吧!”

他話音落下,遙輦欽德臉色一沉,而拔裡部的涅裡袞也連忙附和道:“我支援!”

見到涅裡袞支援,其餘各部也紛紛表示支援,畢竟他們都知道遙輦欽德的心思,心中更是不希望遙輦欽德兼任夷離堇,於是紛紛支援咄曷。

“好……那夷離堇就由咄曷擔任。”

遙輦欽德眼見眾人都不支援自己,他頓時怒火中燒,可面上依舊還得表現大度。

在他表態過後,諸部頭領紛紛祝賀咄曷,遙輦欽德則是拿起杯子喝了口水,目光看著接受祝賀的咄曷,眼底閃過寒芒。

“既然事情已經定下,那就散去吧,三日後開始劃分草場和獵場!”

遙輦欽德眼不見心不煩,而諸部頭領也紛紛起身走向帳外,期間不斷祝賀咄曷。

在他們走後,遙輦懷德走入帳內,滿臉錯愕道:“阿點,怎麼是咄曷當上了夷離堇?”

“哼!”遙輦欽德冷哼,接著攥緊手中木杯:“我能殺死敵輦,難道還殺不死個小小的咄曷嗎?”

“先讓他高興高興,等到室韋那群野狗找上來的時候,我看他怎麼辦……”

在他與遙輦懷德交談之際,諸部頭領也返回了各自的部落,而身為迭剌部頭人的耶律阿保機在回到自己的部落後,見到的卻只有數百頂帳篷。

“啜裡只……”

遠處有青年朝著耶律阿保機走來,來人是本該繼承迭剌部頭人的胡剌,但如今的他卻選擇加入其母族品部,將迭剌部留給了耶律阿保機。

“部落中的人我要帶走一半。”

胡剌所說的話,令本就困難的迭剌部變得更為困難。

耶律阿保機見狀深吸口氣道:“我願意奉阿點為主,阿點可以留下做迭剌部的頭人。”

“不……”胡剌搖搖頭,但並沒有任何解釋。

耶律阿保機清楚,胡剌是不認為迭剌部能壯大,加上迭剌部得罪了遙輦欽德,所以他準備拋棄迭剌部,去品部做個小頭人。

這樣短視的目光,也難怪自家阿魯會不喜歡他,將他留在北邊放牧。

只是這樣的安排,倒是讓他僥倖逃過了一劫……

“挑選好後告訴我吧。”

耶律阿保機沉默許久,最終還是同意了他的離去。

南邊的戰事,讓他失去了太多東西,他所敬重的伯父和父親,以及他所愛惜的弟弟妹妹都下落不明。

如今的他被遙輦欽德所敵視,現在又被分走了本就不多的部眾,未來將會更為艱難。

但即便如此,他也不準備向命運低頭,迭剌部終將在他的帶領下走向強大。

他返回了作為頭領的牙帳,而與此同時的南方,無數快馬正在朝著作為大漢東都的洛陽疾馳。

“松漠大捷!契丹北遁徹徹兒山,松漠自此歸漢家所有!”

“松漠大捷……”

當快馬疾馳衝入洛陽城內,傳唱大捷的聲音,立馬吸引了無數百姓看去。

“大捷了?”

“不會吧,契丹的胡人鬧了數百年,不是那麼好對付的。”

天街兩側的百姓與商賈們錯愕看向那已經遠處的報捷快馬,都不敢相信契丹人竟然那麼容易就被趕出了松漠地界。

要知道契丹從唐初開始就襲擾河北,為了防備契丹和奚部,河北更是聚集了十餘萬兵馬來防備他們。

如今快馬報捷,契丹人被趕出了松漠,松漠成為了大漢的疆域,這令人不敢置信。

百姓們的震驚只是開始,隨著快馬進入皇城,南衙的百官們很快知道了北征大捷的訊息。

李商隱、崔恕、蕭溝等人帶著三省六部的重要官員前往了貞觀殿,等他們抵達並行禮起身時,劉繼隆已經放下了捷報。

“陛下……”

李商隱試探詢問,劉繼隆微微頷首打斷:“北征大捷,契丹與奚部被殺、俘近二十萬,俘獲牛羊馬匹近百萬,遼水以北百里盡屬大漢。”

群臣聞言,紛紛激動的難以自控,而劉繼隆也開口道:

“此地盡屬大漢,若是不派兵實控,恐怕日後還會被胡虜侵佔。”

“朕欲在此設大寧道,置三司治理大寧,十餘萬俘虜盡數南遷河北,日後關東諸道犯事官吏百姓及其親眷,盡數發配大寧戍邊。”

“陛下聖明……”

眼見劉繼隆如此吩咐,群臣高唱聖明,而劉繼隆則是搖了搖頭。

群臣如今高唱聖明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治理大寧的成本,等到三司徹底落地大寧,他們就知道大寧是個多麼大的財政包袱了。

明初朱元璋在燕北設大寧都司,遷徙軍戶及親眷三十萬前往大寧戍邊屯墾,結果屯墾十年後,大寧都司每年還需要從何必、山西等地轉運二百萬石糧食才能自給自足。

要知道後來朱棣五次北征,其中規模最大的第一次,消耗糧食也不過近百萬石。

可以說大寧都司一年的消耗,足夠朱棣北征兩次了。

當然,明初的蒙古人和明軍裝備差距不算太大,諸如韃靼、瓦剌、兀良哈等部落動輒拉出數萬披甲騎兵,這不是如今的胡虜能比的。

此役漢軍動兵九萬就差點把契丹和奚部亡族滅種,因此大漢也不需要在大寧佈置太多軍隊。

在劉繼隆看來,兩個軍團三萬軍隊就完全足夠對付北邊的契丹和室韋了。

按照這次糧草轉運的數量來看,維持三萬人的軍隊在遼河兩岸駐防,每年消耗的糧食大概在二十萬石,算上從河北起運糧食五六成的損耗,每年起運五十萬石糧食就足夠。

至於開發大寧,這完全可以由南向北的緩慢開發,這麼做對後勤壓力也小些。

想到此處,劉繼隆便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而李商隱他們聽後則是不斷點頭。

每年五十萬石的軍糧消耗,外加上幾千上萬移民不斷向北遷徙的消耗,這點消耗朝廷還是能承受得起的。

“臣領旨……”

李商隱帶頭開口,劉繼隆也頷首看向了內閣的敬翔、張瑛等人。

“此役到此為止,從河北攻打平地松林還是過於遙遠了,等大寧什麼時候能提供糧草與民夫,再從大寧向平地松林攻打也不遲。”

“大寧三司的事情,由內閣與南衙商量處置。”

“大寧境內,契丹與奚部開墾的耕地少說有三四十萬畝,若是有百姓願意北上耕種,每口發田十畝,每戶發耕牛一頭或挽馬一匹,免除三年賦稅。”

“臣領旨……”

三四十萬畝燕山河谷的耕地雖然少,但也總比沒有要好。

起碼能提供少量軍糧,不用從河北南部調派,省去了沿途許多損耗。

“陛下,北鄙戰事方戢,而臣聞南疆諸道復將興師,其毋乃勞?”

蕭溝躬身詢問劉繼隆,畢竟還未結束的松漠戰事可是調集了三十萬民夫來為那九萬兵馬供應錢糧物資,如今南邊若是再起戰端,確實有些過於頻繁和消耗民力了。

面對他這番見解,劉繼隆則是緩緩起身,在金臺上來回渡步,聲音在貞觀殿內不斷迴盪:

“南蠻自鹹通元年入寇至今,三十四犯西南諸道,罹兵燹之民豈止百萬。”

“朕聞祐世隆昔年掠西川、黔中、安南漢民三十餘萬為奴,自今二十餘年未有朝臣提及。”

“朕少時亦嘗為吐蕃之奴,深知為奴之苦。”

“昔年朝廷疲弱,不能庇民,百姓猶可諒之。”

“今朝廷強盛而棄民不顧,此何理耶?”

他的這番話,令蕭溝及三省六部許多準備勸諫的官員紛紛低下頭。

若非劉繼隆提及,他們根本想不起來,大禮在西南擄掠了三十多萬百姓。

自那些百姓被擄掠開始算起,過去二十餘年時間裡都未曾有人提及他們被擄掠過後的下場,他們彷彿被遺忘了般,自詡為漢人,卻為奴於南蠻。

劉繼隆用餘光看著他們低下頭,隨即深吸口氣站在了金臺中心,背後則是那幅廣袤的輿圖。

“朕此戰非惟救被擄之民,更欲盡拔南蠻於漢土西南,以昭告四夷。”

“義武奮揚,跳梁者,雖強必戮;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