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入秋,也就是關中食物最豐富的季節。
潼關城內的一座食肆內,李覓向店家要了兩碗麵,又要了兩碗羊湯。
李覓喜將肉醬拌著面,先是一口面,再喝一口羊湯,讓口中的面順著羊湯一起下肚。
其實韓信並不餓,他只是一口面一口蒜的吃著。
像這種食肆他平日裡幾乎不來,因他沒有錢,反正在潼關城做雜役,管吃管住,雖說沒有工錢,也算是安穩。
見李覓正狼吞虎嚥吃著,韓信將自己的羊湯也端給他。
待對方終於將碗中的面吃完,兩碗羊湯也下肚了,韓信嘴裡依舊嚼著蒜,沒有多言。
李覓用袖子擦了擦嘴。
店家笑呵呵道:“李夫子不用給錢。”
聞言,李覓笑著道:“還是要給的。”
言罷,他放下了幾枚銅錢,又問店家,“你兒子讀書如何了?”
店家道:“兒子笨,怎麼都學不好。”
李覓又道:“這關中就是笨娃娃多,誰家都一樣。”
店家面帶笑意,也總算收了錢,去照顧別的客人了。
這李覓也是關中的支教夫子,他應該很早以前是在關中教書的,只是後來去了淮陰支教。
韓信問道:“公子會親自看我們的卷子嗎?”
李覓點頭。
“全部都看?”
聽到韓信有些不太置信的語氣,李覓道:“公子每天要出去繁重的國事,還要親自看那些卷子,確實是難得。”
韓信嘴裡嚼著蒜點頭。
李覓又道:“再過三兩天你們的大試成績就會有結果了。”
聞言,韓信的神情依舊平靜,正吃著蒜,目光看著遠處,好像考試的結果好不好都與他無關。
李覓接著道:“最近又聽聞了一件事,咸陽廷議時又說起了東巡,不過又被丞相李斯勸了,皇帝這才沒有再次東巡。”
韓信聽著這些與自己無關的事,目光看著遠處玩鬧的孩子。
白露時節的五天後,天才剛亮,一隊騎兵就來到了潼關城前,在城門開啟之後,他們進入了城中。
司馬欣匆忙趕來迎接。
帶著這隊騎兵而來的人是程邈,他剛翻身下馬,走入城中笑著道:“許久不見了。”
司馬欣行禮道:“程御史。”
程邈道:“公子讓我順路來領文書。”
司馬欣從袖子裡拿出一卷書遞給他,又問道:“聽聞廷議又說起東巡了。”
程邈嘆道:“原本是要東巡的,可丞相忽然說身體不適,若要東巡恐怕無法陪同皇帝,丞相又是公子的老師,公子不能不照拂丞相,這才沒有接著議論。”
蕭何站在一側,聽著兩人的話語,沉默不言。
程邈又道:“近來張蒼也是分身乏術,原本這裡的事是張蒼安排。”
司馬欣頷首,他明白程邈一直都是在丞相府幫著公子扶蘇處置國事的,能讓程邈跑一趟潼關,說明公子手下確實是缺人了。
程邈又道:“這一次大試的結果還要發放到各縣,渭南與渭北都送去了,我親自送來潼關這邊了。”
言罷,程邈就讓幾個騎兵帶著一卷紙走到城牆邊,而後將這捲紙開啟貼在了城牆上。
蕭何抬眼看去見到了一個個名字。
所有透過大試的人的名字都寫在上面,因為站得比較遠,蕭何沒有看清紙上的名字,曹參見狀就急急忙忙上前去看。
蕭何還要陪同著司馬欣與程邈用早食。
程邈要了一碗豆花,一張餅。
一邊吃著,程邈還在與司馬欣說著將來的建設,潼關還要繼續擴建,這一次要修建潼關的河堤。
司馬欣道:“如今正是農閒,倒是可以徵發一些民夫來做徭役。”
程邈道:“要修繕的河道不只是潼關的,沿途的華陰,大荔兩縣都要修。”
司馬欣蹙眉思量著。
“敬業渠修了這麼多年了,修了之後也不能不管不顧,今年不僅要把渠修繕一番,還要收拾一番河道。”
“敢問需要多少徭役?”
程邈道:“需要一千民夫,不過公子說了給錢。”
“嗯。”司馬欣撫須道:“那就不是徭役,即是僱用也不一定非要關中的人。”
程邈道:“潼關城前的河道最深也最長,此事還是要交由你。”
“還請轉告公子,此事公子儘可放心。”
見城牆上的告示也張貼好了,程邈起身又遞給司馬欣一卷書,道:“趕在午時前,我還要回咸陽,透過大試的人如何安置都寫在書中了,還請郡丞安排。”
司馬欣起身送別了程邈。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