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人的悠閒生活

第193章 去信中陽裡

白渠在開挖的時候,涇陽縣才開始建設,此縣落成也不過兩年,如今縣令一職還空缺至今。

不僅沒有縣令,而且也都是當初遷入關中的平民,這兩年卻沒什麼亂子,一直都很穩定。

這讓蕭何挺好奇的。

正在看書的蕭何聽到不遠處有話語聲,抬眼看去見到了有人正在與看守這裡的秦軍說著什麼。

之後,就有秦軍提著一個籃子快步走來,開啟籃子是四碗熱乎的面,又道:“這是章小子給你們吃的,面里加了姜,我們關中的秋雨很涼,吃了驅寒。”

原來,剛與秦軍說話的人是章小子。

蕭何心中暗暗記下。

甲士從籃子中將面端出來,就提著空籃子離開了。

先將面吃完,再將碗中的羊湯喝完,也讓五臟六腑有了暖意。

吃罷一碗麵,蕭何繼續看著手中的書,也不知道到了夜裡的什麼時候,秋雨依舊在下著。

這個村子的守衛依舊森嚴。

直到有了睡意後,蕭何這才放下手中的書。

翌日,等蕭何睡醒時,見那對年輕的夫妻已不在這裡了。

“半個時辰前走的,他說他們要去的雲中郡路途遙遠,要接著趕路。”

蕭何走到屋外,眼前的景色一片溼漉漉,天空還在飄著細雨,兩人戴上斗笠揹著包袱就繼續朝著渭北趕去。

只是蕭何剛走兩步,就聽到了身後的遠方傳來了說笑聲。

回身看去見到了後方有不少人正在走向敬業縣,他們三五成群,男女老少皆有。

見蕭何停下了腳步,曹參也回頭看去,見到了成群的人們正在湧入敬業縣。

“傳聞,敬業縣有個很大的作坊,可以容納上千人。”

蕭何又望向敬業縣,看了片刻之後,收回了目光繼續往渭北走去。

新設定的涇陽縣就在三原縣與高陵的交界,三個縣捱得很近。

從離開渭南,蕭何與曹參先是經過頻陽縣,來到涇陽縣已是第二天的早晨。

秋雨總算是停了,總算是有了陽光,蕭何走入涇陽縣,這裡只有一個小村子,並且村子的房屋破落,道路泥濘。

人們的衣著單薄,還在忙碌地搬運著糧食。

曹參走在一旁神色有些不痛快,好不容易考得了一個縣丞的位置,來到涇陽縣卻沒有人來迎接。

蕭何倒是一路上無言,涇陽縣看起來是個很窮困的縣。

比潼關與渭南各縣差太多了。

兩人走了一段路,才在這個村子的北面找到了縣府,縣府坐落在白渠邊上,縣府看起來很大,也像是新造的,可門前就只有一個正在昏睡的門吏。

曹參喚醒了這個門吏,門吏的年紀看起來有五十歲出頭,說著地道的關中口音。

見到來人他用關中口音低聲抱怨了三兩句,但當他見到曹參與蕭何都是帶著佩劍的,頓時客氣了起來。

可在等曹參說明了身份,這個門吏終於行禮了。

門吏推門而入一邊道:“蕭縣丞,以後有什麼事都可以與我說,我是老烏,村子裡的人叫我烏伯。”

“烏伯?”

老烏笑著道:“昨晚家裡事多,沒睡好,我就坐在門前睡著了,蕭縣丞莫要見怪。”

初來乍到,曹參也知道就算是自己身份再高,也不能跋扈,對方一看就是關中的老吏,還是要客氣一些。

老烏領著兩人走入縣府,他又道:“以前,張府丞就是在這裡主持開鑿的白渠,後來白渠建好了,張府丞也走了,就留下了這座縣府與我這個老漢,我們縣是三縣之中最大的,也是人口最多的……”

老烏一直在邊上說個不停,蕭何與曹參看著縣府的裡裡外外。

“此地就只有你一人?”

“只有我一人,此縣新設,許多事還要等著縣丞來吩咐。”

人少一些也有人少的便利,蕭何不覺得這是難事,他和曹參慢慢做事,也能夠將這個縣建設好。

沒有縣令,蕭何就是這個縣最大的官吏。

當天夜裡,兩人就在縣府內住了下來。

收拾一下,其實這個縣府並不差,曹參煮了兩碗粥,他道:“聽老烏說明天他會去咸陽,可以去領米麵。”

蕭何頷首,繼續書寫著。

曹參看著信中的內容,又道:“這是給劉季的信?”

“不止劉季,還有中陽裡的縣令,你我的親人。”

聞言,曹參在一旁坐下來,他有些想中陽裡了,想吃中陽裡的稻米。

不過一想起劉季,曹參就三兩口把碗中的粥喝完,他又道:“這信要是真到了劉季手中,他肯定就把孩子送來了。”

蕭何道:“我許久不見劉肥與劉盈了。”

曹參嘆息一聲,自顧自去休息了。

這裡不比潼關,在潼關吃住不愁,每天吃得好,其實住得也不錯。

但在這裡吃住就只能簡單一些,曹參也不會做吃食,熬了一些粥還有一股糊味。

翌日,早晨時,蕭何走在村子裡看著村子各處的情況,這個村子建設得很整齊,像是他們用最少的土地,建設最多的房子,而後節省出更多的田地,用來耕種。

看罷村子裡的情形,蕭何又去看白渠的情形。

因曹參要看著縣府,如若村子裡有事他也可以先去主持,就沒讓他跟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