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後,司馬欣也就任由蕭何參與河堤修建之事。
一個月的時間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也不短,咸陽的一道道調令來到了潼關城,許多人都要被指派去各地為官。
蕭何站起身,拍了拍案上的賬冊,這是他回報司馬欣的。
這一個月間,蕭何幫著司馬欣完成了河堤修建的籌備,其中包括民夫,工匠與糧食,包括石料,並且河堤修建已開始了,往後只要按照所寫的流程進行,河堤修建就不會出岔子。
在關中處理這些事比在楚地方便多了,蕭何只是讓司馬欣寫一道文書,該到了的輜糧與人手最晚三天就能到。
這讓蕭何有一種感覺,在關中為吏該是十分謹小慎微的,任何一道指令他們都不敢怠慢。
不像楚地,有時春季的政令送到各地,到了夏季才會籌備好。
蕭何收拾了一番心情,見曹參已將屋子收拾乾淨,在外面等候。
外面的天色看起來也快下雨了。
蕭何走出屋外,對揹著包袱的曹參道:“走吧,去渭北當值。”
曹參道:“不告知郡丞嗎?”
“不用了,調令不得延誤,我們只能走著去,早點到渭北,早點安心。”
“是。”
渭北郡是新建立的,與渭南隔著一個咸陽。
渭北就是渭水的北面,也是咸陽的北側。
那裡是一個新建設的郡,司馬欣說那裡的幾個縣都是新建立,是施展身手的好地方。
蕭何還問過司馬欣,他與曹參怎麼分在一個縣裡任職。
原本,蕭何有所準備,這一次調令下達,他們會各自去不同的地方,可是偏偏卻分到了一起。
對此司馬欣沒有回答,他說你們都是公子扶蘇親自任命的。
公子扶蘇,親自任命……蕭何心中暗想著走到潼關城門下,望著咸陽方向,他現在很想去咸陽,去看看那位公子扶蘇是什麼樣的人。
但也只是想想而已,可能像他們這樣的人一輩子都見不到公子扶蘇。
就像是這一次透過大試的婁敬,他來關中數年從未見過公子扶蘇。
蕭何還聽說,婁敬有一個好友叫作毛亨,毛亨此人就在潼關城中教孩子們詩文,他見過公子扶蘇,但也只見過一次。
婁敬怎麼都沒有想到,他透過了大試,卻還要前往河西走廊任職一個縣丞。
好似這一次調令中最高的就是縣丞,蕭何也得到了縣丞一職,而曹參是縣裡的文掾。
曹參問道:“不向郡丞告別嗎?”
曹參對司馬欣真的很感激,想當面謝謝對方。
蕭何道:“不用了。”
之所以這麼說,是蕭何知道他給司馬欣幫了一個大忙,看著正在修繕的河堤,該還的人情也還清了。
如今,終於沒有負擔地離開這裡了。
蕭何道:“快趕路吧。”
曹參回道:“是。”
這一次落選的一千人中,有兩百人選擇了入軍,有一百人選擇了去支教,餘下的都離開了。
離開了也好,總要有人離開了,他會將這一次考試的結果告知天下,以及這個過程是怎麼樣的,是不是真的可以為官。
事實沒錯,真的可以為官,只是要競爭。
蕭何一路走著,他覺得公子扶蘇終於達成了他的目的,並且還會以此為大秦的將來打下根基,以後的秦之官吏,就該都是這樣來選拔人才。
人才應該是公平選拔的,蕭何在公子扶蘇的政令中學到了以前沒學過的經驗。
這種選拔人才的方式也只有秦能夠施行,因歷代秦王用人都是看重才能的,而不在意一個人過往的名聲,如范雎,張儀。
也正是以前的秦國有過這些人,公子扶蘇的這種政令能夠得以施行。
這彷彿是一個先天就適合秦國的方略,而且十分契合秦律的用人標準。
蕭何心中這麼想著,原本就陰沉的天空忽然下起了秋雨。
兩人一路跑著來到了敬業渠邊的一處草棚中,這裡還有幾個路人正在避雨。
不知不覺,已走到了商顏山下,再往前就是敬業渠的起點。
曹參拿下斗笠,放下了包袱,用乾草鋪了鋪就坐了下來。
蕭何喝著水望著這漫天的遠處,關中平原開闊得一眼看不到頭,遠方的景色都被淹沒在雨中,雨聲淅淅瀝瀝。
“看來這場雨三兩個時辰不會停了。”有人抱怨了一句,看來也是從潼關去別的地方任職。
曹參看到了熟人,問道:“韓信?”
韓信抬眼看向呼喚自己的人,道:“敢問……”
“我是曹參,我們在潼關城見過好幾次。”
韓信搖頭,他真的不記得有見過曹參。
曹參比劃著,在冬天與夏天,他們見過好幾次。
韓信根本記不起來,他在書庫當值,每天要見的人數都數不清。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