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用力拍了拍他自己的心口,像是在起誓。
見到桌上的紙張,項羽困惑道:“這是……”
項梁解釋道:“這是秦人的紙。”
“秦人?”
“現在的秦人官吏會將文書與書信寫在紙上,用來傳遞訊息。”
項羽拿起紙張,用力一扯紙張就破了,又道:“侄兒聽聞過,此物遇水便化,遇火就燃,如何保證運送。”
關於紙張,如今出現在楚地還很少,倒是齊魯兩地已有不少文書往來用紙張。
但在楚地,用得不多。
項梁能夠得到這些紙,也是其這麼多年以來培養出來的人脈,得到了一批從關中運來的紙張。
項梁道:“此物是公子扶蘇所造。”
“公子扶蘇?”項羽即便是在會稽郡,也時常聽到公子扶蘇這個名字,應該說自他跟隨叔父從彭城見到皇帝的東巡之後,就時常聽到公子扶蘇。
皇帝東巡前,項羽還不知道丞相李斯,或者是公子扶蘇。
直到東巡之後,好似是這個公子扶蘇在皇帝東巡的路上做了很多事,造成了公子扶蘇賢名遠播的樣子。
項梁道:“羽兒,你要記住,以後若要復楚,這位公子扶蘇將是我們最大的敵人。”
項羽應聲道:“侄兒領命。”
看到自己的侄兒行了一個楚軍軍中的禮儀,項梁接著道:“你覺得此物不夠結實,也不像竹簡那樣可以長久儲存,是因不知公子扶蘇的野心。”
“還請叔父賜教。”
項梁說出了一個有關書籍的陰謀,這個陰謀有關公子扶蘇為了踐行皇帝與秦丞相李斯的野心,而開展的陰謀。
公子扶蘇是皇帝的兒子,也是丞相李斯的弟子,這位公子繼承秦法的一切。
並且,這位公子就是暴秦為了施展秦法,而被教匯出來一位更嚴酷的秦國繼承人。
這位公子在年少時就與丞相李斯聯手,趕走了原本的秦國丞相王綰,並且還拜李斯為師,學習秦律,施行嚴苛的秦律,發動比李斯更甚的遷民戍邊之策。
皇帝東巡以來,皇帝命丞相李斯毀了人們在泰山腳下的神祀,並且勒令齊地的人只能行秦律,毀地方宗法根基。
皇帝行郡縣制,丞相李斯分化六國各地舊民,是要毀六國舊民的身份,讓天下所有人都成為秦律之下的秦人。
如果說李斯所作所為是在政令上的抹去六國各地的禮教,讓所有人都打上秦的身份烙印。
那麼公子扶蘇就是從人的思想根子上,要一統天下禮教,廢除各國舊法與舊俗。
換言之,在項梁對項羽的講述中,這位公子扶蘇繼承了皇帝與李斯的一切,並且會成為比之歷代秦王更甚的人,其人會施行更嚴苛的秦律。
而同時,公子扶蘇又是一個十分有野心且有城府的人。
項梁一邊說著,一邊看著項羽,這個侄兒的眼神中還有些慶幸,他應該是在慶幸他現在還能以楚人的身份自居。
項羽看著眼前的紙張,一張張薄如絲絹的紙張,眼神中已沒有了輕視之意。
項梁又道:“公子扶蘇深知,他要一統禮教是漫長的,因此秦人就需要更多的書,而這紙張就是為了造出書籍,它比之竹簡輕薄,秦人一天可造上千卷書,便是因此。”
項羽心中暗想,要是楚人能夠掌握這紙張就好了,偏偏給了秦人,暗歎叔父見識之廣,只是幾張紙,就明白公子扶蘇的野心。
項羽道:“秦公子竟是如此人物。”
項梁笑著沒有多言,又道:“羽兒,你要記住,萬萬不要輕視他人。”
“侄兒銘記叔父教誨。”
項梁滿意點頭,道:“今天項莊做了不少吃食,都是下相的菜。”
“太好了。”項羽高興一笑,快步去找項莊一起吃飯。
項梁是真的將項羽當作自己的兒子撫養,他是一個很好的孩子,這個孩子疾惡如仇,神勇且純良,重情重義,出去遊獵時也有善良之心。
坐在堂內,項梁又遠遠看到一邊搶著吃食一邊打鬧的項羽與項莊,無聲一笑,對他們的胡鬧只能搖頭,羽兒真的太想念他的家鄉下相。
就是項羽這孩子,依舊不好好學劍,依舊不肯靜下心學春秋。
項伯回來了,他帶來了一個訊息,關上門之後,堂內也陰暗了下來,將項羽與項莊的笑聲隔絕在外。
聽罷項伯講述這一次大試的結果。
項梁追問道:“各地反應如何?”
項伯道:“多數人都覺得公子扶蘇不公。”
項梁遲疑道:“難道公子扶蘇不想在這個時候招攬天下名仕嗎?”
“據我所知。”項伯的話語一頓,又道:“李牧的孫子李左車也是六國的舊貴族,他入選了。”
項梁搖頭道:“李牧是秦國的敵將,卻死在趙人手中,但李牧的後人從未說過要反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