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濃霧依舊,司馬欣策馬朝著咸陽方向而去,距離後方的華山與秦嶺越遠,霧就稀薄。司馬欣策馬像是衝出了一片濃霧,身上的衣衫已被霧氣打溼了一大片,他來到了上林苑外。
上林苑外沒有守衛,可以很輕易就進入,司馬欣甚至還能見到在上林苑外正在摘著柿子的孩童。
他們的籃子中裝滿了柿子,這裡的柿子也有很多,多到吃不完。
司馬欣翻身下馬,牽著馬匹並沒有驚擾這些孩童。
這些孩子是從周邊的村縣來的,看來他們是每年都會來這裡摘柿子。
原本以為進入這裡會被人詢問,不過司馬欣意外地發現進入這裡很順利。
直到來到一片田地邊,司馬欣發現了幾塊田地,也終於有人上前來詢問了。
司馬欣說明了來意,也考慮對方會拒絕自己進入。
沒想到這裡的人如此快就允許,不遠處幾間小屋就是公子扶蘇曾經在此地居住過的地方。
司馬欣問道:“是公子提前吩咐過?”
“是啊。”那侍衛吃著柿子有些慵懶地道:“今年早春時節,公子離開時就與我們說,若是有人來問詢這裡的農事,就允許他人進來。”
“公子早在大半年就安排好了?”
那侍衛頷首。
司馬欣定了定心神,即便那侍衛點頭了,他依舊覺得在早春時節就知道他司馬欣會在秋季來上林苑問詢農事的。
這裡應該也算是給別人準備的。
司馬欣問道:“我是第一個來這裡的嗎?”
侍衛回道:“平日裡沒什麼人來上林苑,多數都是一些孩子來這裡玩鬧,我們都把他們趕走了。”
司馬欣將馬兒拴在一旁的樹上,他走向田地邊,這裡種著不少糜子,看來是這裡的侍衛自給自足種的,因為種的並不是多麼用心。
而後,司馬欣看到有一間庫房,推門而入這間庫房空落落的,內部只有一個個的架子。
架子上也是空空如也,只有些許泥土。
司馬欣在這裡走了一圈,也沒有發現什麼有用的東西。
已是午時了,濃霧早就散去,在這個華西秋雨的時節,能短暫地有幾天晴天,倒是極好的事。
司馬欣來到另外一間屋子前,推門而入。
第一眼所見到的,就是一排排擺放整齊的竹簡,拿起其中一卷,在案上推開這卷竹簡,入眼的便是一列列的文字,其中就有些有關預知倒春寒的記錄。
一卷又一卷的竹簡被司馬欣推開,他這才發現當初公子擔心倒春寒會來,將倒春寒的氣候特點以及當時農禮前後的每一天的風況,雨水,陽光,冷暖,都記錄了下來。
天色入夜,司馬欣點亮了油燈,繼續看著。
秋雨只是短暫地停了兩天,第二天秋雨便再一次飄灑而下,讓整個關中都被籠罩在了雨幕之中。
翌日,天亮之後,司馬欣就坐在屋簷下,看著公子留下來的書卷。
從昨晚到現在,他只是必要地吃了一些吃食,餘下的所有時間,都是捧著竹簡看著,他對同樣來屋簷下躲雨的侍衛道:“能否給我帶一些筆墨。”
未等對方說話,司馬欣從腰間取下布袋子,遞給他,這裡面都是銅錢。
侍衛接了錢袋子,就離開了此地,再回來時帶來了十支筆,還有幾塊墨。
侍衛解釋道:“咸陽的筆墨貴,餘下的一些錢我買肉吃了。”
“多謝。”司馬欣聞到了對方身上的酒味,意識到對方拿著自己的錢去吃酒吃肉,但這也無妨,反正是請他相助,有了筆墨才是最重要的。
接連半月,這位華陰縣的縣令沒有回華陰,而是一直留在此地看書,寫記錄。
眼看一個月就要過去,司馬欣走出了這間屋子,他帶著一個包袱離開了這裡。
當侍衛再來這裡看,發現司馬欣住過的那間屋子依舊很整潔,因司馬欣這些天都是睡在屋簷下,他沒有進屋睡。
“真是一個古怪的縣令。”侍衛言語了一句,也不再理會,重新將這間屋子的門關上。
司馬欣策馬在回華陰的路上,他在上林苑收穫頗豐,不僅解開了心中的困惑,他甚至還理解了關中秋雨,這種連綿的秋雨是有成因的。
是因北方的冷風南下,加上蜀中與秦嶺西南的溼暖北上,冷暖交匯之後,在關中形成了漫長的秋雨。
剛停兩天,關中難得有了晴天。
扶蘇站在咸陽城前,正要送都水長一行人離開。
“這是第二次給你送行了。”
“公子其實不必送行的。”都水長祿行禮道。
跟在他身後還有十餘個關中老農。
與當初還是有所不同的,上一次祿是一個人跟著大軍離開。
而現在,都水長祿帶著妻小與一眾老農一起離開,還有一支騎兵護送。
扶蘇與他在咸陽的城門前坐下,說著將來隴西形勢。
“養馬的成本很大,其實北郊沒有這麼多的草地來養馬,所以少府才會著急讓戰馬北上,送去上郡。”
聽公子的話語,他頷首道:“公子所言不錯,數千匹的戰馬放在關中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負擔,我們依舊需要河西走廊。”
扶蘇道:“父皇說過,即便是蒙恬掃清了北方,依舊不能治好匈奴之患,在我認為……哪怕修築好了長城,還是需要巨大的人力與兵力需要守著長城,這對中原依舊是個巨大的擔子,在我看來得到河西走廊鉗制匈奴,才是迫在眉睫的事。”
張蒼頷首,頗為贊同,既要消滅匈奴之禍,也要控制住匈奴,更需要有一條路,這條路能夠威懾匈奴人。”
扶蘇對都水長行禮,道:“去了隴西,就有勞你了。”
“臣領命。”
扶蘇行禮送別,看著這隊兵馬一路朝著隴西方向而去。
張蒼站在後方,低聲道:“公子,司馬欣回華陰了。”
“我沒想到司馬欣做事,挺認真的。”
張蒼道:“有這樣的人輔佐公子,不是壞事。”
“這樣的人當然是越多越好。”
“公子,若司馬欣真的能在冬天種出蔥,那華陰縣就真的要富裕了。”
扶蘇道:“糜子長勢還好嗎?”
“章邯讓人送來了文書,說是糜子長勢比預想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