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劉辯,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70章 袁隗:汝妻子吾自養之!(求首訂)

雒陽城中,太子與皇甫嵩剿滅豫州黃巾軍的戰報已送達多日。

盤踞在豫州的十餘萬黃巾軍被一舉蕩平,此訊息傳來,無論是朝堂之上的公卿百官,還是三河之地的百姓,皆如釋重負,心中的巨石終於落地。

豫州與雒陽距離極近,若黃巾軍揮師西進,短短半月便能兵臨城下,實在令人難以安眠。

加之朝中官員裡,豫州籍人數居多,他們雖身處朝堂不必直面黃巾軍的威脅,卻無時無刻不憂心家族的安危。

不過太子和皇甫嵩以不到五萬人的兵力平定了十六、七萬黃巾軍,這也說明這群泥腿子的確羸弱不堪一擊。

當曾經被視作生死存亡威脅的外敵,驟然暴露出弱小的本質,原本因共同禦敵而緊密團結的內部,也開始悄然出現裂痕。

休沐日,袁隗在府上邀請太尉楊賜、尚書令劉陶,光祿大夫劉寬,以及司徒府長史何顒、御史中丞韓馥、侍御史胡毋班、騎都尉張邈、尚書郎鄭泰以及司徒府掾伍瓊等一眾今文學派士人聚集於府上,如此大規模的集會,自然難以逃過古文學派的耳目。

然而古文學派對此並未給予過多關注,如今攻守之勢易形也。

在他們看來,古文學派早已擺脫過去被打壓的困境,不再是那個只能在中下層士人之間發展,難登大雅之堂的學派。

大漢的掌權者是當今的太子殿下,而太子太傅是古文學派的領軍人物盧植,太子少傅兼太子未來岳父則是古文學派計程車人領袖荀爽,太子的兩位師傅皆出自古文學派。只要太子的地位穩固,古文學派的崛起便勢不可擋。

更何況,盧植如今身兼冀州刺史、太子太傅、北中郎將三項要職,還被賜予假節鉞的權力,堪稱大漢當下權勢最為顯赫的臣子。古文學派的另一位巨擘蔡邕,也擔任了徐州刺史,並被授予假節之權。古文學派之勢可謂如日中天,即便三公之中有兩位是今文學派士人,又能如何呢?

馬日磾不屑地表示,難不成今文學派的這群蟲豸還能把他們古文學派的這幾位巨頭統統扳倒嗎?

只是,馬日磾沒有想到,他的那位姑丈還真是這麼打算的。

司徒府中,袁隗看向今日召集的眾人,神色凝重道:“諸位,今日列席之人或為我今文學派中流砥柱,或為今文學派之青年俊才,老夫也不多贅言,只問你們一句,甘願讓今文學派在我們這一代沒落嗎?”

袁隗的聲音很平淡,但他的話語卻是令在座眾人不自覺挺起了背脊,尤其是那些年輕人。

無論今文學派面臨何等困境,都不能改變袁隗在今文學派計程車人領袖地位,更不能改變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計程車族地位和袁隗本人司徒的官職,能受到當朝司徒如此認可,這群年輕人自然是感動的。

而老一輩的今文學派大佬們,諸如楊賜、劉陶和劉寬幾人雖面上不顯,心中卻還是燃起了一團火焰。

無論今文學派走下坡路是否是他們的原因,無論今文學派在後世是何等地位,也無論他們做了再多的努力,今文學派的後人只要提及他們幾人,只會說今文學派的官學地位是在他們這一代丟失的。

這令他們這些老一輩的今文學派士人如何能接受?“王子師遣其子王景以探望其母為由返京,昨日入雒陽後給老夫帶了一封書信。”說著,袁隗從袖中取出一封竹簡,故作神秘地看向眾人。

“次陽公,王豫州信中寫了何事?”

作為袁隗的司徒府長史,何顒自然積極地充當起了袁隗的捧哏。

“此非王子師書信,乃是張角之書信!”

袁隗看著錯愕的眾人,起身親自將書信遞給右側下首位的楊賜,見袁隗竟然沒有當眾將書信內容念出,還親自遞送竹簡,楊賜的心中對這封書信的內容也是愈加好奇。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