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大漢太子劉辯,前來拜見元方公!”
劉辯嘴角微微上揚,帶著一抹意味深長的笑意,不緊不慢地開口。
那聲音雖不大,卻如同洪鐘般在街道上回蕩,恰似一瓢冷水猛然潑入熱油鍋中,瞬間使得整條街道喧囂沸騰起來。
眾人紛紛交頭接耳,有的人瞪大了眼睛,滿臉不可置信,口中喃喃道:“太子竟然親自登門拜訪!元方公賢名遠揚,難道連太子都屈尊紆貴前來了嗎?”
只是太子那一身明晃晃的金盔金甲,麾下騎卒個個周身散發著騰騰殺氣,這般陣仗與其說是前來拜訪,倒更像是來抄家問罪的。
不過,眾人對此也只是一笑置之,以此說笑之人邊笑邊搖頭,畢竟誰都不相信太子會做出這種事。
聽聞近日太子在豫州與黃巾軍作戰連戰連捷,想來是剛剛抽出閒暇時間,便迫不及待地前來拜訪元方公了。
倒是有部分士人面露揶揄之色,嘴角掛著一絲嘲諷的輕笑,刻意將馬車停靠在陳氏府邸附近,悠閒地坐在車廂內掀起車簾,頗有些看熱鬧的意味。
潁川郡西部和南部的黃巾軍基本已被平定,世家豪門之間的訊息傳遞網路也隨之重新暢通無阻。
在這訊息網路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條訊息,莫過於陳紀三次拒絕前往長社拜見太子。
表面上,世家豪門遵循著相互扶持養望的規則,紛紛為陳紀三拒太子之事加以稱頌,言其不慕富貴,但私底下他們卻圍繞此事爭論不休。
潁川與三河相距極近,因而潁川人聽聞了不少關於太子的事蹟,例如太子親至城門迎接慈明公和伯喈公的佳話,但也知“謀同孝文,霸類世宗”之評語。
拿這樣一位手握實權的太子來養望,無疑是一場冒險。畢竟誰也不知道太子是否會配合士人養望的手段,若是太子反手就掀了桌子,又當如何?
沒有人知道太子會不會願意配合士人養望,或者大漢的頂級士人圈子都在密切關注著陳紀三拒太子這件事的最終走向。
“來者不善啊。”
陳氏府邸內,陳紀聽聞太子身著金甲、率領騎卒前來拜訪,原本平靜的臉上瞬間閃過一絲慌亂,當即意識到太子此行絕非為示好而來。
“父親,兒早就說過,去拜會為百姓親征平叛的國之儲君又有何妨呢?”陳群梳著椎髻,無奈地嘆了口氣,看著已然有些惶恐不安的父親滿臉無奈地說道。
陳群年僅十八,尚未踏入仕途,卻也明白太子這樣一世雄才大略的君主,又被太尉楊賜評下“謀同孝文,霸類世宗”八字批語,自然是不會容許有人踩著他的養望的。
若是父親披麻戴孝前去拜見太子,也許太子還會為他賜以“孝名”,就如同祖父為張讓之父弔唁換來潁川陳氏平安一般,透過一場利益交換來換取切實利益。
而且父親完全可以以為潁川百姓感激太子活命之恩為由前去拜見,如此既不會顯得趨炎附勢,還會進一步揚其賢名。
可父親偏偏不聽勸,如今倒好,太子竟親自前來“拜訪”,如此舉動算上徹底把他架住了。若是不見,也沒有合適的理由,太子親至卻閉門謝客,實在是無禮。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