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劉辯,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273章 朝廷也就是幾座宮殿 幾處署衙,飯還

除了世祖光武帝建武年間是完完全全由少府下轄主作兵器、兼領紡織綬帶等雜工的考工令外,哪怕是明章之治時期,也並非完全將貨幣鑄造歸於考工令。大司農署也短暫擁有過鑄幣和抵制、回收劣幣的職責,但很快權力便被剝奪轉而交給太尉,在太尉府設金曹,主貨幣、鹽、鐵事,而這兩者還只是中央朝廷擁有過鑄幣權的職能署衙,甚至出現過三個機構同時鑄幣的情況。

中央鑄幣權力混亂的原因,是由於鑄幣權放權給了地方。

重要的郡國,比如南陽郡、沛國、京兆尹、河南尹等地,也被允許設立鑄錢作坊,地方鑄幣活動由郡守或國相負責管理,通常會委派專門的屬吏“督鑄錢掾”負責,由中央朝廷進行監督和驗收。

但這種制度隨著時間推移被腐蝕只是早晚的,永遠不要用鑄幣的事情來考驗人心,面對堆積如山的五銖錢,人性中的貪婪只會被無限放大。

同時錢幣模具和陶質錢範也都流傳至其他郡國,落入各地世家豪門手中,非法私錢也就開始逐漸流行。

私鑄盛行就會導致劣幣氾濫,而劣幣氾濫的結果便是經濟混亂,五銖錢的購買力大幅下跌。

但封建王朝對於金融和錢幣的理解力和重視度實際上並不高,尤其是封建王朝早期的時候,後漢的天子們不僅沒有大力禁絕,反而看著這些民間劣幣,表示……

誒,朕有一個點子!沒道理民間可以鑄造劣幣,朕這個天子怎麼就不能鑄造劣幣啊!

第一個鑄造劣幣的正是世祖光武帝,減少了五分之一的前漢五銖錢的重量發行建武五銖錢。

不過相對於王莽發行的國寶金匱直萬、國珍金匱直五千、布泉、大泉五十餅錢、貨泉餅錢而言,建武五銖錢總算是正經的五銖錢貨幣了,百姓們也不想再計較那麼多,但依舊會將前漢的五銖錢奉為最上等的良幣。

後漢中期,為了應對百年來的涼州羌亂和不時爆發的鮮卑、匈奴、高句麗以及諸多南蠻襲擾,後漢朝廷直接開始正式鑄造諸多劣幣。

孝桓皇帝時期,朝廷正式演繹了一番什麼叫作“一文錢掰成兩半花”,將一枚五銖錢掰成兩半,即“對文錢”和“綖環錢”。

“對文錢”,是指一個五銖錢被剪鑿後的中心部分,其剩餘的外環部分稱為“綖環錢”。

當朝廷和地方官府以及各地豪強一同鑄造劣幣的時候,名義上被喚作“五銖錢”的貨幣購買力自然是大幅下跌。

以如今五銖錢的購買力,,一石70錢的糧價已經是一個危險的訊號了。

米賤則傷農!這意味著,今年農民的收入可能會出現問題!劉辯看向一干重臣,左手撐在桌案上,身軀微微前傾道:“朕欲重啟常平倉,谷賤時增其賈而糴,以利農,谷貴時減賈而糶,以利民。”

什麼是常平倉,也就是調控物價的倉庫,而這個物價主要是糧食。

也就是在糧食豐收、價格低廉時,朝廷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糧食儲存起來;而在糧食歉收、價格高昂時,朝廷以低於市場的價格出售庫存糧食,以此穩定糧價,保障民生,防止“穀賤傷農,谷貴傷民”。

這是孝武皇帝時期頒佈的政策,然而在前漢末被孝元皇帝廢黜,雖然在後漢被世祖光武帝恢復,卻也是由於財政壓力和吏治腐敗等問題,管理經常廢弛,常平倉亦是時設時廢。

原本常平倉在後漢雖說時設時廢,但部分地區還是能運轉的,但那所謂的“三君”、“八廚”、“八顧”等清流士人總是認為,市場經濟應該是自由的,不應該透過朝廷去幹預市場進行宏觀條款,認為這樣的行為是在與民爭利。

對,在朝廷的制度侵犯了士人階級的利益時,商賈這些賤民在士人眼裡也算是“民”了!

所以他們正式廢除了常平倉制度!殊不知,百姓先前還能奢望朝廷今年啟動常平倉調控糧價,在賣身為奴成為世家豪門的人形韭菜和造反以及餓死外,選擇等待糧價被調控。

然後第四條路被廢除了,堵死了百姓在災荒年指望朝廷平抑糧價的最後一條生路,因此要麼選擇當人形韭菜,要麼便是造反,沒有人願意老老實實餓死!沒有人不想求生,因此餓死這條路很少有人選擇。

哪怕是去當人形韭菜,雖說過得也算不得好,卻也算是一條活路,一條不用冒著殺頭的危險造反的活路。

太僕卿張溫聞言頗有些驚訝,眼中精光一閃。

他是擔任過大司農的,對於常平倉制度自然是不陌生的,自然是舉雙手贊成,立刻撫掌贊同道:“此乃善政,國家仁德澤被蒼生,當為之!”

“臣附議,此德政也,當速設常平倉。”大司農曹嵩也向天子俯身行了一禮,但旋即話鋒微轉,試探性地問道,“不知國家欲將此倉歸於何署管轄?”

曹嵩這便是在明知故問了,若當真確定要將常平倉設在大司農署衙之下,那何必開什麼大會,直接在大司農署衙開小會,交代平準令甄逸兼任常平令便是。

很顯然,天子想要將常平倉剝離出大司農署衙,不過曹嵩還是想要爭取一下。

畢竟常平倉運轉得好,那就不僅僅只是調控糧價這麼簡單了,桑弘羊任大司農時,能讓常平倉在調控糧價的同時進行盈利,這就是個人的本事了。

曹嵩想要進一步表現一下他的能力,卻被天子拒絕了。

採購和銷售若是由一人負責,這常平倉的上下官員還能幹淨嗎?劉辯嘴角掠過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略微側著身子看向曹嵩,手中木棒輕輕敲擊著玉磬,清脆的擊磬聲傳至曹嵩耳中,曹嵩微微抬起頭看向天子。

卻見天子手持木棒隔空朝他虛點了點,眼眸微眯,語氣平淡道:“朝廷也就是幾座宮殿、幾處署衙,飯……還是要分鍋吃的。”

分鍋吃飯?

“飯”是什麼,是政治資源,是權力份額,一如秦朝的三公。

軍事這碗“飯”分給了太尉,政治這碗“飯”分給了丞相,而監察這碗“飯”分給了御史大夫。

大漢為何要設立內朝的尚書檯、侍中寺,與外朝的三公九卿兩套班底呢?

不就是分為兩口大鍋,大鍋之中又分為一個個小鍋,小鍋之中還有小鍋,彼此相互分權,相互制約,相互扯皮?

曹嵩頓時一驚,後背驚出一層薄汗,旋即意識到了問題所在,心中懊悔不迭。

他有些立功心切了,卻忘記了如今大司農署的權力之重。

大司農既管控鹽鐵,又掌管農耕賦稅,若是再將常平倉這柄調控糧價的利器把控在手中,權柄過重,這是觸犯大忌的事情。

難怪天子要讓平準令甄逸與會!(4660字)——

ps:對文錢(下圖)綖環錢(下圖)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