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我劉辯,讓大漢再次偉大

第267章 董公,還是忠厚人吶!

漢陽四姓姜、閻、任、趙雖是涼州人,卻頗受朝廷重用,如今的益州刺史趙昂亦是漢陽趙氏,而且與趙融俱是作為嫡支的西縣趙氏。趙融雖沒有趙昂這般外出鎮一州的才幹,卻也是先前太上皇在太子攝政前任命的射聲校尉,這般人想來應當也能聽他號令。

真正讓董卓驚異的,是這兩人身後的一眾人,赫然是昔日車騎將軍何進府中屬官!

前車騎將軍府長史王謙、左司馬範曾、右司馬許涼、從事中郎鄭達、東曹掾蒯越、東曹屬伍孚、府掾王匡、府掾鄒靖、府掾韓卓、府掾綦(qi)毋萌以及軍假司馬伍宕!乖乖,天子把這群人送來了?自何進被罷黜,袁紹伏誅,大將軍府的一眾屬官便彷彿人間蒸發。

除參與作亂的部曲將吳匡等被誅殺外,其餘人雖保全性命,卻被盡數軟禁雪藏,幾乎被朝野遺忘。

董卓萬萬沒想到,天子竟會將這批人撥給他用。

只是,這群人對董卓顯然也沒什麼好感。

倒非有什麼舊怨,純粹是中原士族對涼州武夫的天然輕視。

即便董卓如今貴為重號將軍,按禮制,他們這些下官見到董卓這位左將軍,理應主動報名並俯身行禮以示尊敬。

然而,這群曾在地方上享有“賢名”計程車人,骨子裡的傲氣並未因一年多的雪藏而消磨,面對董卓這般驟然顯貴的暴發戶豪強,自然是沒有那麼多敬畏的,他們只是沉默地站著,無人開口報名,更無人行禮,氣氛一時有些凝滯。

“兄長!你鞋都沒穿上,若是傷了腳,或是寒氣侵體,又該如何是好!”董旻氣喘吁吁地追上來,大口喘著粗氣,提著董卓的鞋履,毫不客氣地大聲抱怨著。

董卓惡狠狠地瞪了董旻一眼,旋即臉上堆起尷尬的笑容,竟主動朝著這群士人俯身行了一禮,解釋道:“諸位莫怪,某粗野鄙夫,在家中跣足慣了,方才出門急切,竟忘了著履,絕無輕視怠慢之意!”

眾人看著眼前這位赤著腳的左將軍,又看看董旻手中那雙鞋履,先前那份疏離和審視的目光,不知不覺間緩和了許多。

董卓舉止間那份粗鄙,此刻在他們眼中,也都透出幾分憨厚與率真。

好歹是大漢的左將軍,如今大漢僅次於太傅盧植與後將軍皇甫嵩的名將,在大漢有著赫赫威名的大人物!

這樣一位開府而治的重號將軍,竟能如此放下身段,禮待他們這群被冷落許久的車騎將軍府舊臣,無論是否是作秀,單就這份謙恭的姿態,已足以讓他們為之動容。

前車騎將軍府長史王謙,作為這群士人的領頭人,看著董卓那訕訕的笑容,再回想起昔日何進那廝對待他們的態度,心中感慨萬千。

他王謙的祖父是故太尉王龔,父親是司空王暢,好歹也是二世三公之家,若非受黨錮之禍牽連,又怎會拜入何進的車騎將軍府?

若非先受黨錮之禍,又遭何進牽連,如今也至少是個二千石朝臣!

落難時受到的尊重,反倒是更能進入人心。

董公,還是忠厚人吶!王謙神色一整,鄭重地整理了一下衣冠,向董卓深深彎下腰回了一禮,朗聲道:“古有周公一沐三捉髮、一飯三吐哺,以待天下之士!今觀董公,亦有倒履相迎之誠!(注1)”

“謙,拜見左將軍!”

(2504字)——

注1:歷史上第一次倒履相迎,應該是蔡邕和王燦(王謙之子)的故事,曹操和許攸那個則是跣足出迎,意思是一樣的,但時間晚於蔡邕。

《三國志·魏書·王粲傳》: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粲在門,倒屣迎之。

《曹瞞傳》:公聞攸來,跣出迎之。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