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妖

第105章 生入太和,死入太廟

有知府大人表態,有眾多官員支援,府學搞借讀的事自然沒有問題,何況府學怎麼辦學也不關他們地方官的事。

只要不違反朝廷規定的學籍問題,不觸及地方官教化利益,誰會多事呢。

何況借讀、強化雖是趙安用來斂財的手段,卻能從根本上提高揚州府的整體教育水平。

假設以往一年出一百個秀才,今年一下出五百個,你說這成績會不會讓地方官為之集體興奮,振臂高呼趙校長千歲?

真就是校長站著把錢掙了,地方官也站著把官升了,學生累著把功名考了。

不是雙贏,是參與各方全贏。

別提這麼一搞,當官的、地方有錢人和士紳都“欠”了趙校長一筆恩情。

沒有趙校長大膽的教育革新嘗試,他們家那幫玩物喪志的孩子能有機會進市重點,能有機會成材?

做夢想屁吃呢。

考中秀才的學生再有考上鄉試、會試的,回憶青少年時期如何邁過秀才這一科舉門檻時,肯定要想到在揚州府學的強化歲月。

雖然苦,但真出成績啊。

搞不好趙安將來還真能成為大江南北人人歌頌的老宗師。

雖然,他不稀罕。

他連文華殿都不屑的進,因為他的理想是生入太和,死入太廟。

愛新覺羅要是不挪窩的幹活,只能死啦死啦。

結束愉快的午餐後,趙安回到府學就把馬學正、童訓導等業務骨幹召集到一塊,就強化班、普通班做了一個系統性解釋,並做了細緻劃分。

也沒啥區別,就是一個收的錢少,一個收的錢多。

初定強化班三個,普通班七個,每班招收學生40人。

這是第一期,第二期明年開春再招。

畢竟,新政策落地都要有個適應時間,總結出經驗後才能大力推廣。

一開始就一窩蜂的收,很容易忙中出錯。

趙安給了個大致參考價,具體由馬、童二位擬定。

先前老馬已經安排人去江南聘請名師了,等名師們就位強化班就能搞起來。

揚州府學保管有近百年來的童試卷宗,嫌少還能請省學政衙門協調一下江南各府的試卷,總之,有的是試卷供趙安搞題海戰術。

前明的試卷沒法搞,都被乾隆的禁書政策給焚了。

《四庫全書》修撰以來是錄多少書便毀多少書,也就是收入庫中一本,便要禁燬一本。

錄入庫中之書也要如修《明史》一樣,冊冊經十人核驗,卷卷要百人過目,絕不使任何有損大清的文字於書中出現。

一些重要經典也要加以修飾篡改,方能入庫。

前後毀書目錄1500餘種,毀禁書籍120萬卷之多。

書都沒了,更別提什麼考卷。

就是有遺漏的也是深藏在某個地方,哪裡搞得來。

也沒必要搞,現有試卷足夠。

只是一個新的問題隨之出現了,收上來的錢是入府學公賬呢,還是另外做筆賬。

提出這個問題的是教導處主任童訓導。

很專業的問題。

校長、副校長、教導主任不約而同的選擇另外搞個小金庫。

府學的賬一分為二,公賬仍由“會計室”掌握,但創新得來的款項一律由校長大人本人支配。

小金庫就設在校辦,由校長大人剛剛委任的校辦主任王校吏負責,收上來的銀子則找一家大錢莊存著,這樣也好隨支隨用。

為讓屬下學官和教職員工們安心,也為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趙安定了一個蛋糕分配比例。

如小金庫有100兩的話,那首先提取20兩作為活動資金使用,這筆資金是固定不變的。

剩下80兩提出20兩用於給全體教職工發工資(漲的那部分),爾後再提20兩用於全體教職工的福利。

哪些福利呢?沒具體,反正只要是過節就發東西,不過節校長大人心情好也發。

小至米麵油炭,大至豬肉粉條、綢布頭花衛生紙,反正只要是教職工們家裡用得著的,校長大人都發!

毫不吝嗇。

生孩子、娶媳婦也可以發。

也就搞不出計生用品,不然趙校長鐵定親自給員工媳婦們發個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