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士是讀書人這輩子能夠享受到的最高榮譽,乾隆朝大學士有“三殿三閣”之說。
保和殿、文華殿、武英殿加文淵閣、東閣、體仁閣。
能成為這三殿三閣大學士的,基本上都能稱中堂大人,讀書人這輩子的天花板存在。
紫光閣則是乾隆老太爺專門存放為國捐軀有功之臣畫像的地方,跟漢代的雲閣、唐代的凌煙閣差不多。
“三殿三閣”又以保和殿最貴,只原保和殿大學士傅恆死後,該殿大學士不再授予官員,如此一來形成“二殿三閣”格局,文華殿成了最貴大學士。
趙安提出“生入文華殿、死入紫光閣”的口號,表面是以此激勵學生努力讀書,在科舉道路上越走越遠,最終成為超越前人的存在,光宗耀祖同時也為大清奉獻一生。
實則就是變相的將馬屁藝術上升到一個高到不能再高的高度,從而引起上司重視。
這個上司也包括老太爺。
趙安現在的品級跟老太爺也就差了十二級。
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努努力還是能縮短雙方差距的。
在此之前,各地官學可能也有一些激勵學子的標語口號存在,但哪句標語口號有趙安提出的這般響亮,這般動人心魄,這般振聾發聵,這般直擊靈魂深處,這般忠孝無雙?
沒有,肯定沒有。
沒有比趙安更不要臉的學官了。
別地的教授、教諭那都是經過正統教育在科舉場上殺出來的舉人老爺,再怎麼想進步也得顧及一下最基本的臉面,不能被官場笑話是個馬屁精。
攤上這汙點,一輩子都抬不起頭。
趙安在乎這?老太爺都不在乎,他在乎個屁!大清開國以來就沒有捐監的童生當府教育局長的先例。
你老太爺都不要臉了,趙安要臉這不就是跟老太爺唱反調麼。
既然是大清教育界的獨一份,當然就得繼續標新立異,沿著這條成功的道路毅無反顧走到底。
這句口號也給趙安帶來一個直接好處,那就是他在揚州府學做的一切大膽嘗試都不容質疑。
因為,趙教授主打一個忠字在心頭。
任何對趙教授的質疑都是對老太爺的質疑,都是對“生入文華殿、死入紫光閣”這一偉大口號的質疑。
當天學廟的牆壁就被石灰水刷上了大大的“生入文華殿、死入紫光閣”的口號。
配上學廟正前方那根三尺高竹竿掛著的府試倒計時牌子,效果一下就來了。
不說有多大效果,起碼備戰府試的學生們在看到學廟口號那一刻,無一不是觸動心靈,思想覺悟乃至個人品德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昇華。
趙校長這邊也昇華了。
桌上那份官員子弟就讀名單讓他大大昇華。
於府學就讀的官員子弟比例其實不太高,只有48人,約佔學生總數的八分之一。
根據含權量,趙安將學生家長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就是實權官,也就是通常說的正印官。
共四人。
品級最高的是正四品的淮揚鹽海道喬巴山大人。
“道”這個官職是從前明布政使司左右參政演變過來,介於省和府之間,用後世理念講的話應屬於地區專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