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規蹈矩能叫重生嗎?

第222章 220回不來的輔導員

就在女生寢室盡情八卦的同時,周明遠也剛剛從浴室裡走了出來。

男女之間的區別,往往正在於此。

他和幾位曖昧物件的進度,室友們雖然也很關心,但沒有人追著問個不停。

因為對於周明遠的夜不歸宿,室友們都已經見怪不怪了,早就成為了一種習慣。

“對了老周,你在北苑的那家解憂咖啡是不是要開分店了啊?”

蔡志鵬扭過頭,好奇地望向周明遠。

男人光著上半身,這會正擦著頭髮,一身肌肉稜角分明,令人豔羨得緊。

“對,不過還沒定,最近正在討論。”

周明遠笑著點點頭,嘴角勾起:“老菜訊息這麼靈通?”

“不是我靈通,是我們家趙雪隔三差五就叫我去app上點一杯,我已經快要成為高階會員使用者了。”

“可以啊你.”

周明遠忍不住有些意外。

自家事只有自己清楚,解憂咖啡的會員制度才推出多久?

就已經有人能幹到高等級會員,絕對是實打實的鐵粉。

事實上,在解憂咖啡上線app打入市場之後,憑藉獨特的網際網路營銷策略,迅速吸引了大量消費者。

比如拼團、曬單、砍價以及各類折扣券,把南湖周邊的顧客吸得滿滿當當。

差不多一星期後,解憂咖啡很快上線了會員體系。

眾所周知,會員體系在消費零售行業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它不僅能提升消費者的復購率,還能為品牌帶來更多增值服務。

在解憂咖啡也是如此。

不同等級的會員可享受到的折扣商品各有差異,且折扣力度亦有所不同。

“最近我老是買不到咖啡,她好幾次跟我生氣了。”

說起這個,蔡志鵬長嘆一口氣,聲音中有些無奈。

“我都去店裡問過了,說是因為使用者量到了北苑店的承載極限,每天訂單太多,實在忙不過來。”

“但她還是不怎麼開心。”

蔡志鵬雙手一攤。

“所以老周,你們新店什麼時候能開?這樣的話我就能買到咖啡了吧?”

vip使用者語氣十分著急。

“本來最近就要敲定好的,但我和薇薇有點意見上的分歧,就遲遲沒能推進。”

周明遠站在鏡子前,一隻手拿起吹風筒,另外一隻手解鎖螢幕,瞥了一眼手機裡的新訊息。

一條是來自鍾雨筠的【室友拉著我聊天,先不和你說了,晚安!】。

另外幾條,是咚咚咚響個不停的群聊訊息。

【不好吧這樣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

【擴張歸擴張,商圈需要考慮的東西很多誒,我都沒做過詳細的功課!】

【就比如運營成本方面,商圈店的租金、裝修、人力成本都遠高於學校周邊。】

【本來複制我們的發展路徑能開2-3家店,放在商圈就很難~】

這天,不僅是周明遠和鍾雨筠同學聚會的快樂日。

同樣也是江城財大將60萬創業基金,發放到顧采薇銀行卡中的日子。

於是,拿到熱乎乎的創業基金後,水果公主微信群沉浸在成功的喜悅裡。

沒過多長時間,幾位核心決策者緊接著開始規劃未來。

顧采薇的想法很簡單。

她希望將解憂模式原封不動複製出去,穩紮穩打漸漸擴張,讓更多使用者喝到解憂咖啡。

所以,她的想法更加偏向深耕校內。

在江城財大的另外一個生活區,比如西苑這種類似的地方,直接選址開設第二家店,鞏固本校基本盤,順便還能利用已有品牌影響力和供應鏈。

或者在本校開設第二家店的同時,嘗試在南湖大學城周邊開設校外店,測試模式的可複製性。

但周明遠完全不一樣。

激進,激進是他的座右銘。

他試圖說服顧采薇和保持中立的小荔枝,將大部分資金投入在江城的核心商圈。

與其開校園店,不如用這筆錢去核心商圈開設一家旗艦店,面向更廣闊的社會人群。

得到年輕白領和自由職業者的肯定,才能進一步提升品牌高度和盈利能力。

雖說大家都是關係極好的好朋友,但在事業上,顧采薇可從來不會妥協。

【我們沒必要冒這麼大風險啊?】

【明明以現在app的註冊人數上看,平緩的開幾家校園店一樣可以消化掉。】

也不怪她趨向保守考慮。

60萬看上去不少,但在核心商圈開一家像樣的新店,成本其實很高昂。

她提到過的租金、裝修、裝置、人力乃至新供應鏈,都是需要考慮的問題。

【我就是想確保資金效率最大化,降低風險.不好嗎?】

顧采薇想不通。

事實上,在江城的核心商圈,比如武廣、江漢路、楚河漢街、光谷步行街這種地方,早就聚集了連鎖咖啡品牌。

咖啡巨頭星巴克,以及不少獨立小資咖啡館。

相比這些店鋪,解憂還是個牙牙學語的孩子。

新店如果缺乏鮮明特色,貿然走進商圈的殲滅戰裡,容易陷入低價促銷的惡性迴圈。

她雖然沒有像之前那樣做詳細的背調,但也對一件事心知肚明。

如果在核心商圈開新店,客戶群體需求差異相當顯著。

北苑店主要服務學生群體,這些人對價格敏感,社交需求又強,所以裝修中周明遠提出的打卡地和音樂角,就成了前期必不可少的出圈細節之一。

但商圈客群更復雜。

白領追求效率與品質,遊客注重體驗打卡,居民偏好休閒放鬆,大家都沒那麼吃這套。

假如沒有針對性的新東西,或者說空間設計依舊老一套,能不能留住客戶?

這是個問題。

【你看,我剛剛算了下盈利模型,太遠的地方暫且不討論,就說光谷店。】

顧采薇十指翻飛,一邊算著賬,微信聊天介面跳出一條又一條。

【租金和裝修成本絕對要翻倍。】

【光谷店的租金我在網上查過,差不多是北苑的3-5倍!還要給高額物業費和公攤費。】

【而且在商圈開店,怎麼說也要漂漂亮亮的吧?對門店形象要求高,裝修投入就得繼續加錢。】

【還有!】

不知不覺間,顧采薇的思考越來越深入。

【無論你我還是小荔枝,都不可能天天去光谷看店吧?】

【所以要招店長,店長還得有能力,要懂得多部門協調,比如商場物業,聯絡供應鏈,多多搞營銷活動】

【最好不要延續北苑店的校園管理模式,感覺適應不了商圈的快節奏。】

吹好頭髮,周明遠爬上梯子,躺回自己的小床上,翹著二郎腿回訊息。

他沒有像顧采薇那樣長篇大論,試圖來論證繼續在校園周邊開店的優點和可行性。

說服顧采薇,他僅僅只用了短短几句話。

【薇薇你這麼聰明,那我問你一個問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