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多修正會影響速度的道理,陳向北當然懂。
但很多時候,想要做到一把過彎的完美,並不是那麼容易做到。
陳向北很有賽車天賦,也有著超乎常人的努力。
可他終究沒維斯塔潘從小開卡丁車,被紅牛青訓當做親兒子培養的命運,跑不出那麼完美無瑕的過彎軌跡。
只能透過不斷的修正,來保證自己的過彎速度,避免在入彎剎車區域被對手超車。
“嗯,我會注意。”
陳向北點了點頭,客觀因素確實存在,不過這並不是自己可以忽視的理由。
賽車速度的極致,就是一點點的去摳細節,跑出比對手快那麼0.001秒的圈速。
面對陳向北坦然承認不足,特魯利沒有絲毫的意外。
這算是中國新人另外一個優點,那就是他沒有大多數年輕人的固執跟輕狂,只要是對的東西都會去學習跟吸收,絲毫不考慮什麼面子問題。
說實話,這種品格很難能可貴,至少特魯利認為自己身為一個年過三旬的中年人,依舊在很多事情上面放不下那可笑的自尊心。
想到這些,特魯利臉上流露出一抹自嘲的笑容。
然後開口說道:“t1跟t3螺旋組合彎,你全曲線循跡制動走線非常完美,能請教嗎?”
這是特魯利看陳向北車載第一視角錄影,最疑惑的地方。
要知道這個組合彎難度極高,別說是第一次跑東海國際賽道的新人,就算跑了五六年的老將,都難以做到陳向北這種熟練程度。
甚至特魯利還拿陳向北的走線軌跡,跟舒馬赫04年的紀錄走線對比過。
他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那就是陳向北比舒馬赫更快!
說實話,當看到這個結果的時候,特魯利驚呆了。
模擬器開了千萬遍,不如賽道實地跑一遍。
所謂的認真、勤奮、努力放在競技體育裡面,更多是加分項,而不是什麼決定項。
很多人努力一輩子,都比不上舒馬赫或者維斯塔潘這種天賦怪物的隨便開開。
陳向北的過彎走線,已經不能用模擬器的熟練度來解釋,超乎了特魯利的認知範圍,難道說主場光環能開掛成這樣?
“沒問題。”
陳向北毫不吝嗇的答應下來,直接坐到了特魯利的旁邊,手指劃過膝上型電腦觸控板,描述著自己對於t1組合彎的理解。
他能跑出完美走線,可以說集結了後世無數位天才車手的經驗。
當一條條過彎軌跡在陳向北的腦海中重迭,最絲滑流暢的那條,就是最快的切線。
至於特魯利能不能明白,那就在陳向北的能力範圍之外了。
午休時間就在兩人互相討論駕駛技巧中度過,下午等候排位賽的東海國際賽道熱鬧非凡,實打實的二十萬觀眾坐滿了整個圍場,就連以往那些空曠的草地看臺位置,都出現了一片片黑壓壓人群。
排位賽前夕,看到陳向北跟特魯利兩人走出車手休息室,奧德託開口問道。
“準備好了嗎?”
“沒問題,我是最佳狀態。”
陳向北給出了非常肯定的回答。
甚至於聽著p房外面那隱約的喧囂聲音,他還感受到一股熱血沸騰的衝動。
“特魯利,你呢?”
對於陳向北的狀態,奧德託不太擔心。
可對於特魯利,他還是有些隱憂。
中午兩人在車手休息室討論的過程,奧德託算是看在眼中。
這種畫面在老車手身上極為難得,意味著特魯利正在承受著巨大的壓力。
重壓很多時候會帶來兩種結果。
一種就是如同陳向北這樣,明顯在腎上腺素的刺激之下,能感受到那股躍躍欲試的興奮,他期待能在主場賽道展現自己的實力。
另一種就是重壓之下心態失衡,越想要得到什麼,反倒會越得不到。
就如同新秀車手中常見的“惡性迴圈”,極端調校想跑出更好的成績,結果hold不住撞車遭受重壓跟非議,然後為了證明自己調校愈發極端,直至把自己給徹底壓垮!
特魯利之前要求全面更改賽車調校方案的舉動,讓奧德託看到了惡性迴圈的苗頭。
“我沒問題。”
聽著特魯利的回答,奧德託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想說些開解的話語,兩人關係好像沒那麼深,更何況他身處陳向北的陣營,某種程度上還存在著利益衝突。
可身為首席比賽工程師,什麼都不做又不太正常。
這就是為什麼,奧德託本質是隻適合當個策略組的技術派,而不應該成為車隊管理層成員。
管理層需要那種面不改色心不跳的虛偽。
“ok,準備上車。”
奧德託招呼了一句,終究還是沒有把開解的話語說出口。
他不是一個矯情的人,更不是虛偽的人。
特魯利身為一名老將,他理應有自我調節的能力。
如果沒有,那就意味著不再適合呆在f1圍場!
時間來到了下午13點58分,陳向北跟特魯利兩人都坐進了賽車,伴隨著外接啟動電機的旋轉,豐田引擎如同甦醒的巨龍一樣,發出了自己低沉的嘶吼。
電子計時牌上數字一秒一秒跳動著,當來到14點整的時候,出站指示燈變成了綠色,意味著為期一個小時的三場排位賽開啟!
“特魯利,率先出站。”
奧德託當即下達了車隊指令,他讓特魯利首先發車去做飛馳圈。
雖然矯情開解的話語沒有說出口,但在實際操作中奧德託還是考慮了特魯利的適應情況。
多跑一個飛馳圈,能更好熟悉跟掌控賽車。
“copy。”
簡單回覆了一句,特魯利一腳油門衝出維修站。
陳向北則是按兵不動,他練習賽的圈速已經證明了,至少不存在什麼q1淘汰的可能,完全可以等排位賽末期才跑個飛馳圈。
當然,這樣做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保護引擎。
超功率模式對於引擎壽命的壓榨超乎想象,可能就是簡單幾個飛馳圈,就將突破爆缸故障的臨界點。
亦或者換一種方式說,f1這種為了賽道而生的“怪物”,為了減重跟速度以及效能極限,本身就對發動機堪稱玩命一般的壓榨。
哪怕沒有超功率,動力單元很多時候也處於爆缸的邊緣。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