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面露微笑,贊同道:“是應該剁掉!”
嚯,她竟然也說狠話?
因為還有後續的故事。
“vitalfields被收購後,創始技術團隊被拆分重組,以vitalfields的資料庫和資料工具為核心開發fieldvie臺。”
“2018年孟山都被拜耳收購後,又基於fieldvie臺整合成climate fieldvie臺。”
“這個平臺,現在已經覆蓋全球8900萬公頃農田,整合進60多家農業技術公司資料。堪稱農業資料的‘天網’”
“最開始是為了賣農藥,拜耳是賣農藥的嘛。所以不許繼續開發病蟲害預測模型。後來聽說又想開發了,不過做不出來。”
為什麼做不出來呢?
因為馬丁被弄廢了唄。
該!
“不過很虧啊,他們就利用所積累的農田資料,在全球範圍內申請127項農業演算法專利。”
好吧,又是專利,路徑依賴了屬於,後面肯定是起訴同類公司侵權,迫使其關閉唄。
豈止啊,太小看國際種業巨頭了。
他們玩的可花了。
“之後拜耳的climate fieldvie臺與嘉吉土壤資料庫、adm收穫期預測系統互通,名義上是共享世界各糧食主產區資料資訊,推動各國合作。”
“但它真正的作用是當平臺預測某區域減產時,四大糧商提前在期貨市場做空。”
“以及提前預知減產時提前簽訂收購合同,減產到來後低價收購,再高價賣給當地。”
“甚至在某國或者某個地區農業部門拒絕共享資料時,切斷農資服務,使該國農作物因蟲害大面積減產甚至絕收。”
臥槽!
不僅是駱一航,連見多識廣的李叔都驚呆了。
竟然還能這麼玩?
竟然敢這麼玩!!!
駱一航這邊從無到有,賣辣醬賣香水湊錢,幾年功夫就已經搞出來超級馬蘭草治理沙漠,助力光伏產業了。
他們那些人,拿著更好的工具,海量的資源,尼瑪去玩期貨!
拿屠龍刀剁排骨,還是人麼!
“搶過來,一定要搶過來,把它用到正確的地方。”駱一航憤憤說道。
李叔點頭。
文英也在點頭。
“我也是這麼想的,拜耳的climate fieldvie臺是一件非常好的工具,也是拜耳和它們那一夥距離真正的育種4.0最近的技術。開發團隊實力非常強。”
“這就是我說的,卡脖子也可以是人。”
文英侃侃說道,終於進入了正題。
不過她想的搶過來,跟駱一航說的好像不一樣。
文英還沒意識到,興致勃勃的開始分析。
“現在climate fieldvie發團隊的負責人是個叫裡米威廉姆斯的人,他也是拜耳數字農業與氣候部門負責人。不過他就是個搞行政搞管理的,只會辦公室鬥爭,不重要。”
懂,外行領導內行的那個外行唄。
“關鍵的是這幾個人,工程負責人是希瑟格倫,他領導的技術開發團隊,負責架構與功能迭代,這個人也是當初馬丁團隊的一員。”
“娜塔莉亞盧卡斯,她是數字產品負責人,主導產品功能設計。”
“布蘭登林肯伯格,這個人負責資料工具開發。同樣是馬丁初始團隊成員。最開始的資料庫和演算法他都是參與者。”
“這三個人才是核心,如果能把他們挖過來,咱們就可以基於climate fieldvie或者說基於最開始的vitalfields,開發一個自己的平臺,讓環境大資料回到它原有的作用,預測病蟲害,預測極端天氣變化,減少損失及指導農業生產。”
看的出來,雖然馬丁做的vitalfields工具更偏向氣候、環境分析和預測。
與文英從事的育種只有部分關聯。
就是環境大資料這一塊。
國籍、目的這些先不談,一位業界先行者,一位目光長遠的科學家,所留下的遺產。
一個明明可以造福世界的工具,竟然被拿來做作惡。
她是非常的憤怒!——
兩天後。
帝都一個外表普普通通的小樓裡的一間會議室裡。
圍著會議桌坐了一圈人。
駱一航、文英、李叔、杜景教授,坐在一起。
其他還有農業、資訊科技、國際關係、國際法、商業談判等一群智庫專家。
會議已經開了很久。
之前聊完了育種4.0的專利全球註冊和保護。
聊完了杜教授土壤微生物關聯模型及菌群生態啟用技術攻關。
現在已經到了第三個議題。
大螢幕上顯示著climate fieldvie屬的拜耳子公司氣候公司前ceo、現ceo、首席商務官、全球戰略官、數字產品負責人、區域業務孵化總經理、客戶體驗總經理、亞太、拉美、歐洲、中東和非洲各區域負責人。
反正一大票管理高管。
以及文英所說的該平臺最重要的三個人,三個中層幹活的。
他們的照片、履歷、人際關係、甚至性格分析。
也不知道短短兩天,他們怎麼收集到這麼多資料。
而在最後,還有一個人。
一個名叫盧世學的人。
他是氣候公司在華業務負責人。
最主要的工作是與一家名為愛科農業的子公司,共建智慧種植模型(x),收集衛星遙感與氣象資料(√)。
怎麼挖人,就要落在他身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