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工3》如火如荼拍攝時,
奇蹟汽車正式上市,徹底引爆車圈。
“預售破六萬輛!定單總量超過十萬輛,上市至今的上險量達到5000……”
鍾甄的聲音充滿了興奮和激動,彷彿有無數的火花在她的聲音裡跳躍。
杜笙腦海中浮現出“幻影”的樣子,流暢的車身線條,犀利的大燈,以及那充滿未來感的內飾,每一處設計都是團隊精心打磨的成果。
“那消費者反饋怎麼樣?”
鍾甄笑著說:
“好評如潮!
大家都在社交媒體上分享自己提車的喜悅,還有人說開著‘幻影’出去,回頭率爆表。
很多人都覺得咱們這款車不僅外觀酷炫,內飾也豪華舒適,
關鍵是駕駛體驗特別棒,感覺就像坐在一個移動的智慧座艙裡。”
此時,杜笙彷彿看到了釋出會現場那熱鬧的場景,
人群簇擁著“幻影”,閃光燈不停閃爍。
“看來咱們的定價策略也很成功,19.8萬元起的價格,讓很多人都覺得物超所值。”
鍾甄卸下女強人的外衣,語帶振奮:
“沒錯!而且透過兩大流媒體平臺+官網,使用者完成觀賽任務還能解鎖最高2萬元的優惠,這更是刺激了銷量。
現在路上已經能時不時看到咱們的‘幻影’了,看著特別有成就感。”
聽著鍾甄滔滔不絕地講述著,杜笙心中滿是欣慰。
“你知道嗎?媒體的報道也是鋪天蓋地。”
鍾甄繼續說道:
“《財經週刊》稱‘幻影’為‘華夏新能源汽車的新標杆’,《科技日報》更是用整版篇幅詳細分析了‘幻影’的技術優勢和市場潛力。
就連國際媒體也紛紛關注,BBC稱‘幻影’是‘華夏智造的新力作’,CNN則將其列為‘全球最具創新力的電動汽車之一’。”
杜笙莞爾一笑,這份驕傲她是值得的。
畢竟這一切的背後離不開鍾甄的辛勞,更離不開無數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
“還有更讓人驚喜的呢。”
鍾甄的聲音中帶著一絲神秘:
“隨著你曬出首輛購車後,圈內外的明星和大咖們也紛紛跟上支援……”
譬如周蕙敏,在微博上曬出自己預訂‘幻影’的照片,配文說:
‘終於等到這一刻,期待與‘幻影’一起開啟新的旅程!’
範氷冰也在直播中表示,她已經預定了兩輛,一輛給自己,一輛給家人……
杜笙忍不住笑了:
“這都是你的功勞。
要是沒你精心的策劃和團隊的努力,也不會有這麼好的成績。”
鍾甄搖頭一笑,道:
“你可別把自己摘出去,這是咱們共同的成果。
而且,你給的那些創意和想法,才是‘幻影’的靈魂所在。”
杜笙想象著明星開著“幻影”的畫面,嘴角上揚:
“接下來,我們要趁熱打鐵,推出一些售後服務活動,進一步提升使用者體驗。”
鍾甄心情不錯,又提了一嘴:
“對的,最近已經有很多經銷商找我們,想要增加代理名額,還有不少合作方也想和我們聯名推出……”
杜笙笑笑放下電話。
這結果,的確有點出乎他的意料。
不過一想到前後兩年多的努力,以及砸下去的三十多億,卻又覺得理當如此。
………
另一邊,洛杉磯比弗利山莊。
夜色如墨,霓虹在雲層下泛著冷光,像極了此刻金融市場的詭譎。
阿曼達站在巨大的顯示屏前,指尖劃過跳動的K線圖,紅色的“-3.9%”在黑色背景上格外刺眼。
這是納斯達克指數當天的跌幅。
也是賬戶裡不斷攀升的盈利數字的註腳。
她深吸一口氣,按下了通話鍵。
電話接通的瞬間,傳來杜笙略帶沙啞的聲音,背景裡隱約有劇組收工的嘈雜:
“這個時候打電話來,有什麼緊要事嗎。”
在拍攝期間,杜笙很少會接瑣碎電話。
妞們也清楚這點,所以沒太大必要不會在這種情況打電話。
“笙哥,好事!”
阿曼達的聲音帶著抑制不住的興奮:
“截至今日收盤,我們做空納指的倉位已經實現浮盈78億美元。”
電話那頭沉默了片刻,隨即傳來杜笙低沉的笑聲:
“78億?比預期快了三天。
雷曼兄弟破產的餘波還在發酵,燈塔政府那7000億救助計劃剛透過,看來市場恐慌情緒比我們預估的更強烈啊。”
就在前不久,燈塔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佈申請破產保護,徹底引發全球金融海嘯。
而在十天前,雷曼兄弟還沒破產時,市場普遍認為燈塔經濟只是短暫的大調整,沒人相信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會傾盆而至。
“哈哈,你還記得嗎?
半個月前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師,還說納指會在10月反彈到2500點呢。”
阿曼達的語氣裡帶著一絲嘲諷:
“現在呢?雷曼一倒,美林被燈塔銀行收購,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轉型為銀行控股公司,整個華爾街都在恐慌拋售。
我們的空頭倉位每天都在創造新的盈利紀錄!”
杜笙的聲音裡傳來翻動劇本的沙沙聲,他似乎還在劇組的休息車裡。
“別掉以輕心。”
這雖然契合他們渾水摸魚的方案,但也不能被人抓痛腳:
“燈塔政府的7000億救助計劃雖然爭議不斷,但畢竟是史上最大規模的金融救援。
明天可能會有短期反彈,你得密切關注,一旦發現機構抄底跡象,立刻減倉20%。”
阿曼達點點頭,手指在鍵盤上快速敲擊,調出資金流向監測介面。
螢幕上,紅色的資金流出箭頭密密麻麻,像洪流大洩。
“知道啦,目前機構資金還在出逃,散戶恐慌性拋售佔比超過60%。
不過我已經設定了預警線,只要納指反彈超過2%,就自動觸發減倉指令。”
她頓了頓,聲音裡多了幾分敬佩:
“說真的,笙哥,你當初怎麼敢斷定雷曼兄弟會破產?
當時美聯儲還在和巴克萊銀行談判收購事宜,所有人都以為雷曼能挺過去。”
杜笙自然不會掏底,微微一笑:
“看債務結構,雷曼手裡的次級抵押貸款債券佔比太高,而且沒有足夠的流動性支撐。
美聯儲拒絕出手相救,就是因為知道救得了一時,救不了一世。
7000億救助計劃看似龐大,但分攤到整個金融體系,不過是杯水車薪。
這場危機,還沒到髙謿呢!”
“對了,”
阿曼達壓下昂奮心情,突然想起一件事: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