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真正要拍成電影那就太不容易了。
讓衛東從未擔心過粱嘉輝的電影生涯。
因為他是已經自成體系的高手,而且是那種隨便把他丟進什麼戲裡都能演出來,演什麼像什麼的頂級高手。
周星星卻不是那麼回事。
整個白天在越來越多人聚集的籃球館,他就有點訕訕。
既沒有黎月娥那種我就是個鄉下小妹的樸實,到處奔波忙碌做事,連自己來hk是為了帆板都忘個一乾二淨。
也沒粱嘉輝的自信淡定,沒人打球抱本書坐邊上看,有人就當裁判當解說,怎麼都能灑脫參與。
周星星這裡那裡也想伸手幫忙,但黎月娥是爽朗黝黑的妹子,粱嘉輝是俊朗帥氣的影星,別人都會接納。
唯有這傢伙是個小透明,不咋搭理他。
就算有人認出來他好像還在主持什麼兒童節目,只會讓他表情更訕訕。
可能都有點後悔自己丟下好幾年的飯碗,跳到這個草臺班子來幹嘛。
讓衛東也忙,體育品牌們到粵州、鵬圳看過,豁然開朗的發現那邊還有巨大市場,自然紛紛來探討各種進入市場可能。
所以根據和老亨的協議,已經把旁邊的倉庫開啟來做賣場、美食街的臨時場地。
這都是在為以後海濱體育城的招商做鋪墊。
於是幾個業務員還不斷找尋更多品牌來。
讓衛東本就只是拿體育當個幌子,體育品牌、運動飲料、所有周邊能沾上體育的產品,甚至連洋快餐都敢去碰瓷,問要不要去內地開店,最不濟來籃球館周圍開個店也行啊。
經過上週末的跨省征戰,話題度和凝聚力大大增強,午後就十多支各種野球隊聚集廝殺。
整個籃球館人聲鼎沸。
唯獨周星星好像跟整個喧譁絕緣。
哪怕他在儘量想融入,卻透著那種人與人的悲歡並不相通感覺。
粱嘉輝都敏銳察覺到,驚訝老闆能從萬千人中找到這麼個特殊的傢伙,主動叫上週星星跟他一起主持解說球賽。
果然,當了幾年主持人的周星星也能相當出彩配合笑鬧,可始終有種心不在焉的疏離感。
直到晚上發哥來,收尾後四個男人坐在旁邊倉庫外剛搭建的戶外桌椅邊夜宵。
其實發哥也記得這個小龍套。
畢竟整個圈子就這麼大。
都是從無線臺的培訓班出來,發哥就算是七八十年代的tvb之王。
何況周星星也跟無線五朵金花之一拍拖過,算不上完全透明。
見面也有點吃驚,怎麼會挑的這傢伙。
讓衛東才把已經基本勾勒完整的故事劇情拿出來:“……就是這麼個喜劇故事,就有點像黎月娥那種鄉下來的純樸乾淨,被哄著在大城市裡笑料百出,但具體要怎麼好笑,就得星仔自己琢磨了。”
已經身經百戰的發哥忍不住虎爪撓頭:“這個故事能拍,但大火的機率很小啊。”
在《英雄本色》之前,他仆街僕了好幾年,拍過各種型別的電影尋求出路。
喜劇片、文藝片、鬼片、槍戰片、愛情片,古裝、時裝啥都拍過。
撲得那叫一個慘不忍睹,各種上映後僅有幾十萬港幣票房,被稱為那幾年的票房毒藥也是不爭事實。
周星星更眼神錯亂,既想抓住這個主演機會,又擔心撲街的巨大壓力,整得話都說不出來。
只有粱嘉輝幫著快速手寫成稿:“還需要詳細完善劇本,但預算不需要太高,確實適合用來給星仔起步,發哥那邊能聯絡邀請人組織劇組吧?”
發哥翹著二郎腿側靠在小桌邊,隨便玩著打火機都帥出天際:“拍攝沒有任何問題,導演、攝影、什麼演員都能找來,我是怕失敗的話,星仔能不能承受住打擊,我那幾年真是各種睡不著覺,能呆呆的坐在窗前半宿都看著天亮。”
他平素並不太多話,口碑頗有些我行我素的味道。
難得這樣掏心掏肺的交流,都是看在讓衛東的面子上。
周星星依舊是那種想多交流點,又無從說起的訕訕點頭。
粱嘉輝都伸腳輕踢這個菜雞,哪怕你是裝著熱情點也要懂人情世故啊。
沒想到讓衛東搖頭開口:“星仔這個電影和你們拍那些都不一樣,正好你們仨都在,我把這個原則先說清楚,以後只要有機會跟我這家公司拍片,你們仨的收入都是除了行規片酬外,最後公司賺多少就跟誰平分,我只要儘量不虧錢就行,因為錢對我特別有用,寧願拿去內地開廠開工,而不是靠電影賺錢,幹這事另有目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