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故意拿出塊閒置空地、倉庫“友情贊助”給讓衛東搞搞新意思。
前面個把月是鋪墊,都看得不緊不慢。
現在僅僅兩三天,讓衛東利用已經聚起來的人氣,開始產生商業價值了,立刻靠上來收割局面。
因為再晚恐怕這價碼就會更高了。
讓衛東也是驚了下,他被內地的商業環境和自己的眼界限制住。
對這個地塊的未來還僅限於小打小鬧的利用現成倉庫搗鼓,沒想到人家只要看到苗頭就立刻狠追猛打!
內地目前根本不具備這種市場接受能力。
但hk肯定可以。
裝著早就這麼打算的沉著點點頭:“你也看出來啊,我就是這麼想的……”
倒也不是完全吹牛逼,這本來就應該是二三十年後的內地商業形態。
尖沙咀那邊的頂尖商業中心必然是做各種常見的商業形態,而且是以奢侈品、錶行為核心的高檔場所。
這裡有了大量籃球愛好者就能定位成體育用品商場。
推而廣之那就是更多其他類別的吸引:“這種模式的特點就是用賽事、俱樂部、現場體驗把潛在消費者吸引過來,只要人氣有了,後面的生意就是順理成章,籃球館、保齡球、檯球還有什麼,都能塞進來,全港年輕人都吸引過來,然後地塊可不就炒起來了,周圍再慢慢修公寓。”
當年讓衛東第一次來hk,就是跟秦羽燁旁觀了德叔利用遊樂園炒熱周邊地皮的套路。
實際上在老港商眼裡,這些招數很常見了。
但讓衛東炒這個體育館才花幾個錢?
德叔炒遊樂園花了幾個億,十幾年!
六十年代開始的幾個億!
這裡一個月。
雖然只是才開始,但已經肉眼可見的有搞頭。
尤其讓衛東這還是“有意為之”的體育主題操作:“哦哦,你最好在這裡塞個體育館,不光能保證未來大型國際體育賽事,更能搶演唱會之類的生意,你看看紅磡多賺錢。”
八三年才開始接客的紅磡體育館,體育賽事沒多少,演唱會已經排得水洩不通了。
老亨聽得喜不自禁又惋惜:“不夠啊,這裡地皮是沿著碼頭細長條,搞商業中心、公寓樓沒問題,體育館還是太窄了。”
讓衛東隨口:“填海呀,朝老天爺要地,稍微擴出去點才大回事。”
老亨也是老謀深算吧:“皮特,你又在打什麼鬼主意?”
讓衛東茫然的眼神,還引得老亨狂笑:“你裝得好無辜!不就是想拉人跟你搞你那個碼頭的填海工程嗎?”
哦哦哦,去年讓衛東就放過狠話,西區碼頭的最大缺點是在珠江口堆積平原水深不夠,老子肯定要填海造地把西區碼頭擴大,而且疏浚泊位水深,朝著入海口的水深處進發。
現在真想找粱嘉輝分點演技,好不容易才琢磨出那種嘿嘿被你發現的訕訕表情:“錢不是太大問題,關鍵是技術,我想要最好的技術,就那種……”
徒勞比劃了下,三十年後網友大概都知道,有段時間很熱炒過的國之重器,在南海種島的那玩意兒,在這裡挖沙,可以吸出來堆到別的地方,疏浚填海一舉兩得。
老亨就覺得自己精準抓到了小狐狸的尾巴,樂得擊掌大笑:“我就說你個傢伙有想法,行吧,我們一起註冊這個填海公司,在鵬圳填出來的面積就是我們公司的,對不對?”
讓衛東立刻發現自己又碰到紅線了:“哎哎哎,內地不能這麼算,地塊是國家的,充其量我們可以換得一些其他建築面積,我幫你在西區那一帶換些地塊建住宅小區,我現在有點顧頭不顧尾了,全力修廠房,實在是騰不出足夠能力修住宅區,你來。”
他肯定提前了港商到內地建房的時間軸。
而且讓衛東的心思很簡單,不願港商建太多住宅樓盤把房價拉起來,甭管以後怎麼樣,在自己還能影響的時候儘量壓住。
所以都是幫港商張羅建商業大廈、寫字樓、酒店,商住樓也僅限於類似國際社群那種對外公寓。
江州、滬海、平京各地這會兒找港商,其實也更多是想學習他們的房地產道路,結果發現讓衛東和池世明的組合已經學會,還不吝於到處教,就不太感興趣跟港商做生意,白捐錢最歡迎。
起碼在八十年代中後期,就呈現出這樣的態勢。
現在封裝廠、晶圓廠、音效卡廠等等等,以及讓衛東和老方談到要搞這些體育品牌到西區工業園建廠,那就需要大量住宅樓,哪怕打工人買不起住宅樓,也有大量的中高層和白領需求。
住的地方都沒,怎麼建廠。
所以老亨一拍即合:“跟你做事就是爽利!”
然後兩條老狐狸就開始現場溜達琢磨,怎麼利用這個約一公里長的碼頭邊細長地塊改造成帶體育館的建築群。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