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人不太冷靜

第498章 小試牛刀

新上映的電影開幕式,一般金尚是不參加的,每年公司拍攝那麼多電影,真正的大製作也就略多於成片總數的三分之一,票房突破一個億的影片超過三部就算不錯了。

平時比較忙的小金沒時間關注,只在重大專案成立的時候把把關而已。

這次情況有點特殊,重組後的北船動力和北船重機兩個大型分公司在行星智造的邀請下,合作成立了一家中型車輛設計製造研究公司——木星科技,為二姑夫張華的農機提供車機系統和功能升級等服務,在完成派遣任務後,剩下的研發和生產能力,就成立了一家車輛廠,出資整合了一批供應商和組裝廠後,開始生產腳踏車和摩托車。

依託原有的銷售渠道,倒也能賣出一些,就是市場佔有率很低。

要麼不造,既然要著手,就要做好。

在原來幾款賣得還可以的車型基礎上,開發了一款高階重型輕混摩托,為了順利推廣,就戰略投資廣告植入了一部計劃中的系列特效大片,故事原型是一部兼有神話和科幻特色的漫畫,花了不少人力物力,製作了視效大片。

大體上還是正義復仇,懲惡揚善的那一套,和金尚前世的惡靈騎士差不多,只是思想核心與背景全是東方特色。

當主人公騎上熊熊燃燒的異化鬼火摩托機車的海報亮相後,就吸引了不少年輕人的關注。

從第四季度到明年元宵節,好幾部大片將會陸續上映,為觀眾帶來極致的享受。

金尚已經提前看過成片了,沒什麼興趣重溫,和幾個相熟的朋友打了個招呼就離開了。

幾輛豪華“鬼火”摩托在顯眼的位置,賺足了眼球,當然,今天最重要的事還是電影首映式的宣傳。

身為主角的戴義琴,和廣告物料合影,完成第一階段工作後,才和主創一起在記者會上回答大家的問題。

待觀眾落座,喧鬧告一段落後,老戴和大彪準備上映後的反饋,小彪則帶著新上位的情人在放映廳壓陣,兩人時不時還耳語幾句。

“剛才那個年輕的小帥哥,怎麼不在了?”

“阿尚?你不是認識了麼……”

“小馬紮樂隊的創始人,知名唱作人元休吧?剛開始我還以為認錯了,沒想到真是他,送來的小禮物也很精緻……”

不是特別貴重,但是很上心,明顯是一時半會拿不出來的好東西,卻能在短時間內送到,著實不簡單。

“不能簡單地以東西的價值來衡量。本身……他送你見面禮這個行為,更重要……”

南大龍語氣複雜地解釋道,“真正的豪門圈子,並不是有錢有名就能輕易混進來的,要核心人物認可點頭才行。就這麼說吧,沒有阿尚,常棣文化不可能這麼順,以我和大彪的面子,勉強能混得開,但不一定有這麼多人買賬……”

“這麼厲害?我看他也沒和多少人說話,打了幾個招呼就走了……”

“今天在這裡的,也就我們南家兄弟,老戴,張鵟和梅疏影值得他多說幾句,幾千萬的投資,一兩個億的小專案,不值得阿尚在中秋節團圓的日子特地跑一趟。”

“這麼誇張,不是一個音樂人該有的地位吧?看來他的原名金尚代表的能量不小……”

“別聽那些京城四少,六大公子之類自吹自擂的傳言,真正厲害的,壓根不會讓圈子外的人知道。瞭解他的存在,見識到真正的力量,就意味著你勉強有資格一起搭便車了。”

不屑的小彪撇了撇嘴,南家雖然不是什麼舉足輕重的力量,可在近六百年的時間裡,一直是黃氏的跟班,也是見過不少世面的,比上不足,比下綽綽有餘,時至今日,在某些領域,依然很有影響力。

心思更加活泛的南小彪不像南大彪一樣,相信金家父子有什麼神秘力量加護,天命在身,卻也認可兩人都是一時的豪傑,能力不俗,尤其是金尚,厲害得不似凡人,小說都不敢這麼寫。

直到這個時候,這位先前有些心不在焉的中短髮年輕女孩,才意識到自己到底忽視了什麼。

“那也就是說……我過關了?”

“所見所聞,不要在外面瞎說,也別想著套近乎要好處,能不被踢出核心圈子,就已經很不容易了。好處多著呢,你過後就知道了……”

認識的渠道本身,就代表著很多說不清道不明的利害關係。

就在這時,電影播放到一個精彩的片段,戴義琴飾演的“惡靈騎士”騎著“鬼火”摩托狂飆的帥氣場面,贏得了觀眾的陣陣讚歎。

“自《醉拳》、《趙子龍》等經典大ip續集後,老戴又開闢了一條‘賽道’,這也是個能一直下‘金蛋’的超級‘戰鬥雞’啊!”

看著影迷的反應,小彪就知道這次又成了,南家兄弟的事業,又更上了一層樓。

過幾年,公司有形無形資產積累豐富後,差不多也可以申請掛牌上市了。

另一邊,坐在主創中間的戴義琴和南大彪一邊觀看大熒幕,一邊打量著觀眾的反應,見到影廳現場的情況表現不錯,甚至比希望的還要好的時候,兩人才終於鬆了一口氣。

“總算是不負所托。”

在電影上映之前,透過招商和廣告植入等手段,已經收回了大半投資,剩下的,走dvd和錄影帶渠道都可以回本,票房幾乎是純賺的。

這個專案本身的風險極小,南大彪擔心的也不是這些,而是這部“定製化”特效大片本身帶有金尚很強的個人意志,屬於“命題作文”。

票房和投資收益倒是其次,電影的熱賣及曝光,宣發效率以及推廣能力,是金尚更加看重的。

文化產品本身賦予的額外屬性,有賴於它的傳播範圍,按照金尚的話來講,就是流量經濟的一部分,後來的明星化戰略,只是為氾濫的流量特意打造的變現宣洩出口。

只有在關鍵時刻的“成功”,才能證明南家兄弟的價值,否則,強行塞給金尚的股份,未必能將其拉攏在身邊。

國內全年票房不知道能不能超過二十億的時代,指望一名百億富豪將影視產業看得有多重,並不現實,只有附加價值和額外收穫,才是金家父子看重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