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這不是王齊志第一次這樣建議。
修復中心剛成立,準備申遺的時候,他就這樣勸過林思成。
鐵質文保專案立項時,他又勸了一次。
第三次,是張安世墓盜掘案之後,但林思成一直說:京城肯定要去,但現在有點早,王齊志就做罷了。
時隔半年,又舊事重提,讓林思成有些摸不著頭緒。
王齊志嘆了口氣:“是你成長太快了!”
一到山西,林思成就如脫韁的野馬,一發而不可收拾。
再看看這三個多月,他幹了多少事?
其它都不論,只是一個焦煤遺址,就能讓兄弟省份羨慕到眼珠子發紅。也就來的時間太短,但凡稍久點,省山西文物局肯定得給頒個先進獎章。
王齊志一直都在想:林思成既然有本事,有能力,為什麼不到更大的舞臺施展?
恰好這次去京城,被老領導點拔了一下,王齊志的這種想法愈加強烈:古話說的好,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他覺得,這一次的契機就相當好。
林思成卻搖了一下頭。
“老師,再過兩年吧,我再沉澱沉澱……”
又是這句?
王齊志想了一下:“並不是讓你把西京這邊丟了不管,你放心,搞不成爛攤子。”
林思成又搖頭:“不是因為這個!”
對科研機構而言,管理的權重頂多排第三。關鍵在於專案的含金量,以及團隊的研究能力。
再說了,有爺爺坐鎮,有學校幫趁,管理根本不是問題。
現有的專案按步就班,該申遺申遺,該註冊專利註冊專利,該與學校、政府合作的就合作。
即便換個地方,也是另起爐灶,重新換賽道。
王齊志一臉不解:“那是為什麼?”
林思成想了一下:“老師,京城那地方,光有能力和關係,估計不太夠!”
有能力,有關係,還不行?
王齊志眼睛一瞪,話到了嘴邊,又咽了回去。
好像……確實不太夠?
如果像他這樣的二世祖,那無所謂。無非就是安排個閒職,混份工資。
但林思成去了,可是要揚名立萬的。
沒有傳承,沒有資歷,放武俠小說裡,林思成就是那個無門無派的江湖小野修。
不拜山頭,想靠單打獨鬥就開宗立派,別說門了,縫兒都沒有……
轉著念頭,王齊志牙疼似的咧了一下嘴:“誰教你的?”
“書上學的!”
“呵~”
師生倆躲在角落裡,旁若無人,嘀嘀咕咕。
會儀依舊是任新波主持,聲情並茂,有條有理。
包括遺址的發現過程,發掘流程,有哪些重大的發現,以及對文化形成過程、文化遺存及地下迭壓層的分析和推論。
起初還好,聽到地方機構已經發掘完了上層文化層,一群專家愣了一下,眉頭全皺了起來。
從發現遺址到現在,也就半個多月吧?
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級別這麼高,文明標誌這麼明顯的遺址,光是前期的準備工作都得一到兩個月。
要做文獻調查,要實地踏查,更要分析計劃,制定方案。
這次來,文物局更是帶了最先進的科技勘探裝置,準備一展身手。結果倒好,地方考古隊不但揭開了地表層,甚至把第一層發掘完了?
而且,僅僅只用了半個月?
這已經不是草率、莽撞,這是犯罪。
一點兒都不誇張:這要是京城的哪家單位,專家們早開始拍桌子罵娘了。
畢竟和地方只有業務指導關係,並非直屬管理,一群專家只能先忍著。
發火不至於,但該的還是得問一下。
“任處長,是不是太著急了些?”
“確實有些快,但現在已是六月底,再有半個月就是河津的雨季,根據氣象預報,今年的降水量要遠超往年,且時間長達兩個月。
又因遺址臨近澗河(遮馬峪),每年這個時候,古垛南臺地都會發生洪水、滑坡等現象,今年肯定更為嚴重。所以,考慮到災害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風險,所以省文物局、考古院決定提前揭層……”
哦,那確實得搶救性發掘。
至少要確定遺址的大致範圍和文化層結構,並做出有效的防護措施。
頓然間,專家們的怒火消了一大半。
考管處(考古管理)的孫處長想了想:“任處長,當時指導和施工的單位是哪幾家?”
“省考古院、文遺院、陝西考古院田野所、考古所,西北大學文博學院!”
嘖,可以,幾乎把山、陝兩省的頂尖考古單位快集齊了?
“具體負責人是哪位?”
任新波瞄了一眼窩在角落裡的林思成,跟背書似的:
“省文物局特邀專家、省考古院名譽顧問,省工業廳特聘工程師,西北大學重點實驗室負責人,文物復修中心負責人,林思成林老師……”
好傢伙,看這一堆頭銜?
好長的一大串,只以為是從西大文博學院請的大拿,專家們壓根就沒注意聽後面的那一句。
然後又狐疑了一下:頭銜這麼多,不可能籍籍無名。但感覺林思成這個名字,好像沒怎麼聽過?
大致都是類似的想法,卻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點:既然是從西大請過來的,為什麼任處長不稱呼教授,而是老師?
暗暗狐疑著,任新波又笑了笑:“時間確實有點短,不過全程嚴格按照遺址發掘程式進行操作:有前期調查,有遺址分析,又做了系統性的計劃方案,之後才組織人手開始發掘……
當然,確實有些倉猝,再者技術力量也有限,肯定有疏漏和不足的地方,還請領導和專家們指導,指正……”
只當他是慣例性的補救,孫處長沒有發表意見。包括專家組,也是類似的想法:從前到後就半個月,你們能做出多麼完善的方案和計劃來?
十有八九是邊挖邊計劃,甚至是先挖後補的計劃。說不好,這份報告就是這兩天臨時拼湊出來的。
暗暗轉念,孫嘉木翻開眼前的資料。
第一頁是標題,《河津古垛村南臺地新石器遺址搶救性發掘計劃,既雨季山洪多發期預防計劃》。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