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詩語跟《英雄》的美國發行方簽訂了協議,對方向她支付六十萬美元作為版權費,隨後叫停了所有複製製作工作,只等愛樂樂團的錄音室版本製作完成。回到江城之後,陳程開始抽空醞釀《戰狼2》的劇本,他沒時間把整個劇本寫出來,只是寫了個故事梗概和人物設定,打算找個槍手替自己完善一下。
《老鼠愛大米》的翻唱比賽熱度很高,截止最後時間,名為香香的女歌手依舊排名第一,劉詩語以十五萬票的差距奪得第二名。
香香除了得到豐厚的獎金之外,也得到了大量的粉絲,她本人以香香的名字註冊了校內網,收穫了百萬粉絲。
陳程從她手裡簽下了她翻唱那版《老鼠愛大米》的全部版權,合作方式採用的是全版權買斷,買斷金十萬看起來雖然低,但陳程也不希望她作為翻唱者,拿到的版權費比楊晨鋼這個原唱還要高。
香香也知道這首歌本身就是翻唱,版權方不點頭,自己根本沒辦法拿去做商業運作,要麼一分錢不賺,要麼拿到十萬版稅,所以也心甘情願的簽了合同。
為了讓她和楊晨鋼也能得到更多利益,陳程制定了一個合作方式,楊晨鋼作為原創者,可以拿這首歌參加商演,商演收入與校內網五五分成。
香香作為翻唱者,同樣可以拿這首歌參加商演,只是她只能拿到演出收入的四成,少的那一成,由校內網支付給楊晨鋼,作為他的額外收入。
楊晨鋼和香香都歡天喜地的答應下來,並與校內網簽訂了合作協議。
在校內網的推波助瀾下,《老鼠愛大米》比上輩子火的還要快。
而楊晨鋼因為擔任評委,也打出了原唱者的知名度。
因為這首歌的所有版權都在校內網,所以校內網的商務接到了央視春晚的邀請。
央視希望能夠邀請《老鼠愛大米》的原唱楊晨鋼,登臺央視2003年的羊年春晚,並在現場完整演唱這首歌。
陳程自然不會錯過這個好機會,畢竟《老鼠愛大米》的歌詞裡就提到了校內網,而央視春晚是最大的廣告平臺。
於是,他讓商務給央視提了一個建議。
乾脆,校內網把《老鼠愛大米》的版權授權給央視春晚,同時,再安排楊晨鋼和香香一起登臺演唱。
要知道,香香翻唱的版本,熱度並沒有遜色楊晨鋼多少。
如果他們兩個一起登臺、男女對唱《老鼠愛大米》,不但能讓這首歌的粉絲大飽耳福,央視也肯定能夠收穫粉絲好評。
央視春晚的節目組僅用了半個小時,就全票透過了陳程的這個提議。
於是,陳程跟楊晨鋼和香香溝通,詢問兩人意見,兩人激動到聲淚俱下,自是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
緊接著,這兩人就從各自家鄉飛赴燕京,開始參加春晚的前期準備工作。
十二月底,隨著漂流瓶的熱度越來越高,一部分非大學生使用者已經開始紮根校內網。
現在校內網的註冊使用者已經超過三千萬,有了擺脫“大學生專屬象牙塔”標籤的跡象。
陳程準備趁熱打鐵,趁著棋牌遊戲平臺開始內測,把臉書的名字打出去。
這個遊戲平臺,上線後的全稱是“校內臉書遊戲平臺”。
可以叫它校內遊戲,也可以叫臉書遊戲,也可以叫笑臉遊戲,怎麼叫都無所謂。
但歸根結底,陳程要透過這款遊戲,幫臉書奠定基礎。
校內網所有的頁面,都已經同步生成了“臉書”的對應頁面。
只要使用者隨便開啟任何一個人的校內主頁,把網址中的中的xiaonei欄位改成lianshu,就能把同頁面在臉書的頁面開啟,而開啟後的頁面,所有與校內有關的元素,也將替換成臉書。
如果校內使用者在自己的說說裡,提到了校內兩個字,那臉書開啟後,會在校內兩個字後面,加上一個(臉書)。
比如,使用者寫:“校內粉絲突破一千人了!”
在臉書開啟,就會變成“校內(臉書)粉絲突破一千人了!”
這個邏輯反過來也是一樣。
陳程的想法,是ab共存,讓a的使用者先接受b,b的使用者也接受a,然後再抽絲剝繭,把a逐漸淡化。
這樣操作,絕對比強制讓a變成b要柔和得多。
內測期間,歡樂鬥地主和摜蛋這兩款陳程“設計”的遊戲,成了內部團隊最愛的遊戲。
甚至大家已經開始有了線上下約摜蛋局的習慣。
但陳程要求每個參與的員工都簽訂了保密協議,這兩款遊戲的基本玩法,只能內部流傳不可外洩,直到平臺開始公測。
按照陳程的規劃,12月25號聖誕節,趁著線上流量高峰,讓校內臉書遊戲平臺開始公測。
一旦開始公測,這兩款遊戲就會同步上線,到時候會推出24小時不停的比賽,以此來快速推高這兩款遊戲的熱度。
只要全民都愛上這兩款遊戲,這個產品就算是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