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豪1983

第363章 外戰內行

本月央臺的彩色電視中心落成,租用了澳大利亞的轉播衛星,節目組迅速被趕到這兒,領導決定利用裝置嘗試一下直播。

說是直播,其實也是提前五分鐘的錄播。

九點五十八分時,女主持人落位。她對稿子早已經熟稔在心,還有閒心打量一下錄製的畫面。

“訊號由澳大利亞新聞集團提供!”

“正大集團為您報時……”

九點五十九分,畫面切換為央臺“晚間新聞”幾個字,一顆湛藍色的二維星球在畫面中央旋轉,代表這是一檔國際性的新聞欄目。

十點整,主持人進入狀態:

“各位觀眾好,現在是央臺晚間新聞,據新化社訊息,政府辦公廳最近轉發了……”

五分鐘國內訊息,五分鐘國外訊息。

“我們把目光望向國際。日前,西班牙副首相訪華,向……提出……,大力讚揚了……,我方認為……”

忽然,一份臨時寫成的稿件,在攝像頭的死角處塞到了主持人桌面上。

對面的編導舉起橫版,上面寫著:“國內新聞”。

偶爾會有這種臨時新聞。

這就很考驗主持人的基本功了。背稿是主持人的常態,這樣可以減少出錯,而臨時新聞不能背稿,容易說禿嚕皮。

因為是第一次見,有時會暴露主持人的真情實感。

但這怎麼能難倒我?

於是,主持人一邊看稿件,一邊在腦海裡念一遍,再從嘴裡面字正腔圓道:

“據西班牙國家電視臺訊息,下午兩點,也就是中國時間的八點整,西班牙文化部公佈了1987年塞萬提斯……文學獎的得主,我國作家餘切因對西語文學的貢獻,被授予這一榮譽。”

“他將拿到五百萬比塞塔的獎金,相當於約六萬美元,近五十萬人民幣!”

主持人的聲音,開始有一些微小變化。

“獎項獲得者往往會多次受邀採訪,並引發新一輪個人書籍的出版潮,其創造的收益要遠大於獎金……西班牙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表達了對頒獎結果的讚許,他說他已經做好準備,獻上最誠摯的祝福。”

“塞萬提斯獎並不是諾貝爾文學獎,但在行業內,它的認可度並不遜色,因此有西語諾貝爾獎的美稱。此前塞萬提斯獎獲得者中,最年長的豪爾赫·紀廉86歲,最年輕的奧克塔維奧·帕斯67歲。”

“中國作家餘切24歲,這打破了外界對塞萬提斯獎項‘終身成就獎’的質疑,顯現出評委會大膽務實的評選風格。”

這位女主持人的聲音,已經明顯有變化。她的情緒波動很大,播報時有能察覺到的停頓,因為她需要短暫的時間來消化自己的情緒。

“這實際上是中國作家,第一次在海外獲得諾獎級榮譽。塞萬提斯,涉及到全世界兩億多西語人口,根據聯合國的相關資料,目前西語使用者數量僅次於漢語和英語,是全世界第三大語言。”

“以西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面積總和達到一千六百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全世界陸地面積的十分之一。”

“……”

說完這條新聞後,主持人情緒完全起來了,像戰場上回來的傳令兵。她直白的瞭解到,這個沒什麼名氣的文學獎,實際是個什麼情況。

和她一樣的是熒幕前的觀眾。

正如當年報刊不厭其煩,向全國人科普“哥德巴赫猜想”一樣,他們一夜之間讓這個數學界的小眾問題成為了中國的文化現象。

而且,因為哥德巴赫猜想作為數論的一種,在表面上容易理解,促使全民都陷入到對數學的狂熱當中,產生了中國第一批“民科”。

餘切的小說更容易理解,就算他最為晦澀的《聶魯達詩集》餘切譯本,識字的人都能說上幾句。

這條新聞便爆炸了!

從20號開始,忽然每個人都在討論“塞萬提斯”這個拗口的名詞,餘切滿足了他們心中對英雄的期望,一箇中國人在別人擅長的領域,沒有揹著“東亞病夫”的招牌搞得苦大仇深,而是乾脆利落掀翻其他人。

西班牙確實不如美國,但是美國也有大批西語人口啊,人家能生娃。

《晚間新聞》後,第二天的《早間新聞》又播放了這一條新聞,到晚上的《聯播》,還提到了領導代表國家對餘切個人的讚揚。

“你個人的榮譽,為中國實現了零的突破,提升了我們民族的自信心。”

文聯和作協迅速張羅起“餘切討論會”,“西語文學討論會”,請餘切來做演講。演講後,又請來餘切的老師馬識途。

馬識途表示自己對西語一竅不通,然而作協根本就不在乎,讓馬識途談談怎麼培養餘切的。

“我什麼也沒做,沒有馬識途,餘切還是餘切。反過來對我後半生就不一樣了。”馬識途特別謙虛。

四月下旬,“蜀中五老”各自正要分別,大家都在感慨活不了多久了,文學生命也沒了。

如何延續他們的文學生命?

他們本來都有自己的辦法。

研究甲骨文,或是給年輕人寫信,或是寫回憶錄……結果發覺這個小馬竟然要煥發第二春了。

人老了之後,這世界上還有什麼回憶錄,能比得上一本《我的好弟子餘切》呢?

燕大這邊陷入到狂歡的海洋,要加入新現實社團的人踏破了門檻,很多人都記得這件事情。曾經未名湖畔的都是些詩人,現在全是餘學者,話裡話外都是世界各大文學獎。

“世界三大文學獎,有法國的龔古爾文學獎,英國的布克獎,還有西班牙的塞萬提斯。”

“諾貝爾文學獎在哪裡?”

“你不知道,諾貝爾文學獎比的不光是文學。它沒有那麼公正。”

“還有德國的畢希納文學獎,美國的福克納……很多,世界不是隻有諾貝爾文學獎。”

丁磊孫趁熱打鐵,把餘切定級為副教授的事情,交給教師自己的學術組委會來投票:全票透過。

餘切從此變成了餘老師。

他既是個研究生,又是個教師。燕大有過這種情況,原先餘切班上的班長平新橋就是一邊做研究生,一邊做講師,但是副教授這種情況還從沒發生過。

學校又開了一次大會,丁磊孫假裝問其他大佬的意見,仍然沒有人反對。

丁校長這下放心了。

外戰內行就是厲害,做什麼別人都網開一面。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