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矽資料公司去年就盈利了?
它憑什麼盈利??
新聞聚合類的賽道不應該出現這種訊息啊!
新聞聚合的商業模式沒有前途,這幾乎是網際網路人的共識,因為早就有許許多多的公司用自身的生死存亡驗證過了!
死去的公司沒法說話了,從當初活過來的公司對此是有話能說的!
俞興很有運營的口碑,但這種口碑在行業共識面前也不能抵消懷疑。
搜狐副總裁褚琦本來是在看熱鬧,瞧見俞總透露的訊息之後直接在微博上發聲:“俞總在吹牛逼了,碳矽資料不可能盈利,挖人就挖人唄,這又沒什麼,別吹著牛逼挖人啊,那就不地道了。”
他心裡篤定,連發微博:“這就好像俞總憑藉他的名號跟我吹牛逼,結果我信了,辭了工作去臨港,到了地方告訴我是假的,這不是太噁心了嗎?”
俞興在秘書提醒之後注意到這種質疑,直接轉發褚琦的微博後給了兩個評價:“真的。”
褚琦不信:“吹的。”
俞興:“去年q2就盈虧平衡了,全年盈利將近2000萬,你要是不信,可以來臨港看資料。”
褚琦仍然不信,但瞧著俞總這麼解釋,沒有繼續在微博發聲,而是秉承著戳破謊言的態度飛往臨港,參觀碳矽資料公司,真正的看一看這家移動網際網路公司的運轉。
搜狐多少年前就試圖用廣告養活自己,結果差點死了,而從pc到移動,雖說有形式上的變化,他也沒覺得變化有多大。
褚琦是4月7日發博質疑。
到了4月10日,沉默兩天的褚琦再度發聲便是人生有夢,各自精彩,他發了一篇長文,深情感謝搜狐的培養,也對張朝陽的放行深深感激,隨後便是對加入碳矽資料的興奮。
俞興轉了微博,給出六個字:“歡迎加入臨港。”
兩天時間,瓜還沒吃完,轉眼便換了名號。
吃瓜群眾們:???
不是,碳矽資料公司真有這樣的魔力嗎?
這瓜有點吃不明白了。
4月12日,一則新的訊息直接公佈出來。
碳矽資料公司與idg、今日資本、啟明創投、浙產投以及紅隼資本5家機構完成新一輪2億美元的融資,將會繼續推進移動網際網路業務的開拓與發展。
軟體人數公開了,商業模式跑通了,機構融資到位了,意思也就明顯了。
不,還不夠明顯,鍾志凌頂著碳矽資料ceo的認證帳號,在百曉生和朋友圈宣佈一則新訊息,碳矽資料將會在年內開啟一波新的公司期權發放,歡迎各路人才的加入。
與此同時,包括百曉生在內的招聘公司都接到新一輪的崗位需求,希望獲取搜尋、演算法、深度學習、基礎架構等方面的人才。
這樣就顯得頗有針對性,至少,國內目前只有一家深度學習研究院。
多管齊下,既有機構迅雷不及掩耳的以票子來表明看好,也有前員工已經在臨港的蹚水,還有老闆早年在微信專案上發期權的口碑……
百度的補充協議還沒完全落實,也就有人趁著這麼一個階段決定去臨港試試。
李豔紅對此頗為驚怒。
百度已經在搞移動戰略,又有糯米的團購業務,又收購91無線做分發,還要在結構上進行扁平化調整,自己也是可以稱之為“家”的掌門人……
怎麼還要走?
……
百度和碳矽資料的熱鬧不僅讓外面在看,內部也在看。
像剛從美國過來的吳恩達,他就很好奇,但沒想到這樣的人才旋渦之爭還能波及自己。
“我三個月之後就走了,吳博士,你得自己保重。”餘凱和吳恩達是多年好友,自然要好好交代。
“你走?不是一年嗎?怎麼變三個月了?”吳恩達很驚訝。
餘凱便談到自己的臨港之行,提到靈罡公司與碳矽集團的聯合研發。
“鐳射雷達能在國內做起來?我覺得不太可能,斯坦福、谷歌他們都有固定的合作商了。”吳恩達覺得不太靠譜。
“他們已經有產品,很有信心降低三四成的成本,這會是不錯的競爭力,國內未來也會有這樣的訂單。”餘凱信心不小,“至少,碳矽集團會用吧。”
吳恩達有些無奈:“那你走了,我怎麼辦?我邀請的人怎麼辦?”
餘凱只能說道:“百度還是有不錯的環境的,實在不行,我臨港那邊給你看看,百度再怎麼上競業協議,也不會給你們多少約束的。”
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百度的補充協議也提交到了吳恩達的面前。
這立即讓餘凱怒髮衝冠,吳恩達是自己辛苦遊說來的,他是作為相關領域頂尖人才回國,如果不來百度,有大把的公司想要,而且,某種意義上,待遇也是看著自己的面子沒怎麼提。
餘凱去找了副總裁李明遠,據理力爭很久之後沒有結果又直接找了李豔紅,這才把這件事糾正過來。
“餘總,你能不能不走?”李豔紅的注意力還在想要離開的餘凱身上,有點不爭饅頭爭口氣,“碳矽要投你?百度也能投,我們可以做孵化。”
餘凱沉默一會:“你們不一樣,碳矽和百度也不一樣。”
李豔紅不解:“怎麼不一樣?”
餘凱說了真心話:“我覺得百度孵不出來,勁頭不一樣。”
“餘總,你對我是不是有誤解?”李豔紅不滿意這個答案。
“讓時間來證明吧,羅賓,我在了自己的決定,“我這個月交接工作後就離開吧,希望深學院在你的帶領下會更好。”
李豔紅深深看了眼面前去意已決的餘凱,餘總這樣,不少員工也這樣,大家是不是都對自己有所誤解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