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我一個後富怎麼了

第458章 贈品

“俞總,我們也討論了這個基金會的運作。”餘凱最後提到組織機構的事,“決定基金會走向的委員會,我是一個,麻省理工的朱儁彥是一個,他是搞生成模型的,還有臉書的何愷明是一個,他做的是計算機視覺,帶著dmlc社群的陳天奇是一個,還有一個就是你。”

“陳天奇可以負責基金會的一些日常運作,他做社群有一定的經驗。”

俞興失笑:“怎麼還有我?你們倒是把位置都排好了,不對啊,你剛才不是說討論出四個研究方向嗎?那個,那個自然語言處理呢?沒人代表這個嗎?”

餘凱沒想到俞總還真的有認真聽。

他解釋道:“我這個委員就是想讓劉鐵巖來當,他是搞自然語言處理的,但他不願意,我就先當了,然後,微軟那邊其實還有一位研究院的副院長周明,他在這方面更擅長,這次沒過來,只是遙祝。”

餘凱思忖道:“如果能說服周明,那就讓他來當委員,俞總,反正你得有個位置,你是金主,你是幫忙搞錢的,別人沒有都行,你沒有不行!”

俞興倒是沒拒絕,只是笑著提醒:“挺好,一切都很好,除了沒錢。”

餘凱臉色一暗,這時候也再次提及俞總上次的建議。

“俞總,既然你覺得炒股能搞到錢,阿里現在沒上市,你看其它上市公司怎麼樣?那些已經上市的,有業績的,是不是更穩妥啊?”

俞興沉吟:“這個嘛,這個,餘博士,到了我這樣,其實我看上市公司都是看它們失敗的地方,反而不研究它們成不成功,之所以推薦阿里,實在是我幾年經常打交道,所以有把握,要是你們樂意,加密貨幣也不錯,但可能需要時間更長的持有。”

餘凱聽了,沒覺奇怪,阿里的馬伝不也是上來就挑失敗嘛,但他對加密貨幣斷然拒絕:“加密那個不行,那個波動太大了!”

他也看過一些加密貨幣的新聞。

餘凱又問道:“那百度和企鵝呢?也不行嗎?”

“先排除一個百度,企鵝嘛,沒以前好,但還是那句話,長期肯定沒問題,國內市場還會繼續兌現移動化的紅利。”俞興認真的分享,“優先推薦阿里,是因為它現在的故事太容易說了,也很容易被美股那邊的投資人對標認可。”

餘凱看了兩眼俞總,放低聲音的問道:“俞總,百曉生呢?百曉生能不能有利好訊息?”

俞興立即嚴肅的答道:“餘博士,千萬不要走到邪路,內幕交易不行。”

餘凱嘆了口氣:“俞總,這說不上是光速籌資還是光速破產啊。”

“不要上槓杆就是了。”俞興不以為然,“你買了阿里的股票,它就算不賺,虧也虧不了多少,你還怕它突然腰斬啊?想什麼呢,這已經是很穩的路了。”

餘凱思考一會,忽然說道:“萬一呢?萬一過山峰來做空阿里呢?”

俞興提供了最可靠的保證:“那更不可能了,過山峰絕不會過來做空的。”

餘凱沒有問為什麼,只是突然想到了這麼一茬。

他搖搖頭,思忖道:“那我問問幾個委員的意思,看看他們願不願意在技術之外籌資佔股,嗯……市裡有錢,這樣吧,俞總,你可以和領導說,我們這個dlf可以和高校建立穩定的合作,可以給高校的相關領域提供研究經費,然後每年再讓高校派出一兩個優秀學生來實習。”

“高校的研究資金有限,學生在那邊一般都是苦哈哈的,基金會可以提供從暑期開始的研究,這樣九十月份搞論文,十一月投稿,次年中稿了還能去參加會議,也算是高校的人才培養了。”

俞興驚奇道:“餘博士,你這個怎麼這麼熟稔?”

“嘿,都是我們在矽谷做過的東西,當年搞nec lab就是這麼發展起來的,其實也是互利的,像來自中科大的楊建朝,還有周曦,當初跟著我的實習生,現在都很厲害了。”餘凱說道,“我們這一套是驗證過的。”

俞興記了下來,打算還可以去遊說一次。

不管怎麼樣,多少還是有所推進,如果決定籌資炒股,沒準阿里大漲翻倍,資金問題一下子就解決了。

餘凱心情算是輕鬆了一些。

“餘博士,我看你們這個工作規劃的很好。”俞興笑吟吟的提出了一個來自碳矽的要求,“既然大家都很有熱情,反正也在籌資階段,這能不能驗驗貨?”

餘凱不解:“怎麼驗?”

“碳矽集團的車機上需要更有效的語音識別,這方面現在的進度落後。”俞興說道,“你們一幫大科學家,能不能給試試幫個忙?”

餘凱一愣,念頭轉了轉,說道:“俞總,你這錢還沒給,就先想著把東西往回收啊。”

他答應了下來:“行,就當是我們這次會議的小作業。”

俞興心裡一喜,自己提的不是那種開拓性研究,還是相信這幫頂尖專家能有助力的。

國內的投資人繼續一批批的飛來臨港,雖說大多數都沒有興趣,但廣撒網之下還是有人傳遞出樂觀訊號的,高瓴資本就願意進行下一步的接觸。

不光是對dlf,同時胃口很大的願意積極參與到地平線、碳矽集團和碳矽資料這三家的融資之上。

餘凱對此很吃驚,向俞總詢問來路。

“你那兩個是賠錢貨,我這兩個是能賺錢的。”俞興沒怎麼驚訝,很平淡,“他是想來投我的,順道帶著你的贈品。”

餘凱有點尷尬,但轉念一想,當贈品有什麼不好?

他情緒轉為積極:“俞總,能不能多找找這種拼命想投你的機構?拜託了!”

俞興:“……”

他覺得餘博士的創業之路會很不錯的,臉皮最起碼成長的很快。

不過,碳矽集團和碳矽資料的下一輪融資都要擴大很多的規模,本身也需要接觸更多的投資機構,這次能帶上也算多贏。

俞興思考著如何接納更多投資人朋友的善意,沒過多久忽然接到在美國奮戰的邢宏宇的電話。

“俞總,企鵝的微視團隊解散了!”邢宏宇聲音振奮。

俞興笑道:“你在美國,對這邊的事情倒是瞭如指掌,我都沒聽說啊。”

“我還是有朋友在的,準確說,是徹底被微聊吸收了。”邢宏宇鼓動道,“但不少人都有離意,那些中堅是沒有競業協議的,完全可以挖來碳矽資料,就是沒法先做mus,不過,吸納進來,國內市場做起來的時候就能快速上手。”

俞興同意了來自邢宏宇對前東家的關懷,讓他擬個名單,再由百曉生進行接觸。

微聊吸收微視,從負責人到中堅,這下是真的要把正統精神放在臨港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