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時間是從傍晚到上午,華夏時間則是從黎明到深夜。
這過去的二十四小時裡,俞興的睡眠斷斷續續,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比較亢奮,一直在第一時間與劉琬英溝通忽如其來的變化情況。
“你覺得《紐約時報》的爆料殺傷力怎麼樣?這個藥房訊息的來源看起來是內部人士的手筆。”劉琬英注意到了做空資金的流入,本以為變化還要再等一等,但瞧見媒體最新的爆料就有了風雨降臨的預感。
“它這則報道看起來說了很多內容,實際上沒提到具體的數字,這不就是凸出這件事嚴重的性質嘛,性質屬於財務造假,至於造假規模有多少……”俞興給出自己的想法,“我懷疑這種philidor藥房的渠道只能是小規模的的營收虛增,確實是為了財報好看,但這樣的自產自銷實際上很難挪動太多的資金。”
這種水分不像華夏森林控股那樣誇張,但應該確實存在。
就像過年時間還聊過對樂視的看法,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最容易出現利益的模糊,凡利亞無非再次證明這一點。
至於這次曝光能帶來的殺傷效果……
俞興的看法是:“未必能太多,如果沒有進一步的動靜,美股盤後的流動性本來就低。”
《紐約時報》是線上上更新報道內容,時間看來也是經過選擇的放在盤後。
“我們是可以追加進一步動靜的。”劉琬英斟酌道,“我就是覺得這種爆料忽然從《紐約時報》那邊冒出來,沒準就是一個風向。”
philidor藥房的銷售渠道此前是被過山峰忽略的方向,而且,相隔甚遠也確實拿到更深入的資訊。
劉琬英還是更相信資金流動所帶來的預示,現在又冒出來可信度很高的爆料,過山峰有限的籌碼似乎可以再往上壓一壓。
俞興聽出來小英語氣裡的意思,跟著思索許久後說道:“你要是覺得可以試,那就試,這也沒什麼對錯之分,反正都是猜。”
劉琬英沒什麼猶豫了,按照自己的感受在《紐約時報》之後押上有限的籌碼。
於是,擅長保護消費者權益並經手過數百起集體訴訟的全美知名律所米爾貝格在晚間接受媒體採訪,宣佈代理多位患者對凡利亞製藥公司發起集體訴訟。
這是劉琬英在之前思慮許久的一個委託,有錢能使鬼推磨,凡利亞的操作本身也存在集體訴訟的條件,相關代理就暗中委託進行,一直在等待合適的機會。
她不知道現在算不算合適,但確實決定一試了。
就像俞興的判斷,《紐約時報》的爆料確實挫傷了凡利亞的盤後股價,接近3%的下跌也是過山峰露面以來的最大跌幅,象徵著有超過16億美元的市值蒸發。
真正讓股價重挫的還是sec的介入,不同於先前的遲緩,它這一次就給出迅速的反應,以《紐約時報》的爆料為切入點發起對凡利亞公司的調查。
這兩個變化讓凡利亞公司的盤後跌幅擴大到5%,而晚間律所的集體訴訟繼續把數字擴大到6%,如此超過24億美元的市值下跌已經顯示出不錯的利空。
盤後交易時間結束,股價的下跌暫且中止,更多的訊息卻在飛速蔓延。
以及,更多的資金明顯在瘋狂湧入做空倉位,因為,put期權價格從《紐約時報》釋放利空訊息以來就在不斷攀升,隱含波動率也在飆升。
劉琬英在隔空加上利空籌碼後也額外調集了一千萬美元的本金追加這次的行動。
不過,因為流動性不足,期權價格是存在滯後性和非對稱性的,它的波動可以大幅超過股價的跌幅,也可能在次日開盤後出現大幅的修正或者延續。
凡利亞的盤後跌幅與相關訊息引來廣泛報道。
俞興一方面等待更多的訊息,一方面也注意到國內的討論已經先給過山峰開上香檳了。
“還得是過山峰!凡利亞的問題曝光出來了!”
“二十多億美元啊……這就是超過一百多億的華夏幣不見了,這些空頭……破壞性真是太強了!過山峰更是強中強啊!凡利亞又給過山峰增加一筆戰績啊!”
“阿克曼是誰?不認識,我就認識過山峰。”
“狗咬狗罷了。”
俞興瞧見“狗咬狗”的評論,心滿意足的關閉百曉生論壇。
他滿心都是大洋彼岸的情況,難免就在會議上也有點恍惚,只是,有人縱然瞧出來,也不會出聲糾正老闆就是了。
胡錚南在會後的時候本想和俞總聊聊更多的情況,但瞧見他重重的黑眼圈,覺得今天不是一個很好的時間,也就只額外提了一個情況。
“俞總,我們最近的測試車輛有在外面跑,圈裡有朋友給我打電話了。”
俞興喝完杯裡的苦咖啡,看向胡錚南:“打電話幹嘛?什麼情況?”
“也沒什麼情況,他們有汽車測試的業務,說是可以做一做測試情境設計。”胡錚南答道。
俞興念頭轉動的慢了一拍,剛想答應就反應過來:“就是能做劇本唄?”
胡錚南覺得“劇本”這兩個字很合適。
俞興笑著問道:“你想搞?”
胡錚南從老闆的笑容裡嗅到不一樣的氣息,立即說道:“俞總,我是碰見這事,就想著公司裡面得提個醒,咱們還是不要碰這個,畢竟百曉生本身也有測試,容易反噬。”
俞興點點頭:“那就好。”
他也不管面前這位到底是怎麼想的,提到年前熊瀟鴿介紹的車企高管宋鋼,要在近期約個時間一起聊一聊。
胡錚南倒是認識宋鋼,還知道碳矽集團有對進行過招募,有點驚訝的問道:“宋鋼願意投奔我們了?”
“你怎麼不說他是願意上梁山了呢?”俞興沒好氣的說道,“他肯定是很有能力的,我們今年的供應商落地與產能的預備,這都還缺人,他其實是挺合適的人選。”
車輛的測試和最佳化一直在密切進行,生產方面的能力也在逐漸匹配到位。
之前徐欣推薦的老廠長龐瑞陽其實挺適合負責這方面的工作,但他年紀上來了,精力不足,俞興聊了兩次也就從善如流的繼續物色人選。
胡錚南答應了下來,對於圈內能人願意來臨港的意願還是十分喜悅的。
俞興又交代兩句,收起檔案,返回總裁辦。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