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熙十一年,十月。
烏桓、鮮卑聯兵數萬進攻幽州。
雖然被陸抗與文欽打退。
但這無疑也是一個訊號,更加應證了顧易的猜測。
很顯然,九州與蠻夷的這一戰註定無法避免。
無論如何顧易都必須做好準備。
相比於顧易的謹慎,大漢無論是官員們也好亦或是百姓們也罷,對此都是絲毫不以為意。
或許就是因為當年顧琛的成就實在太高了。
這大大的加劇了大漢官員百姓們對於四方蠻夷的不屑。
哪怕大漢如今仍是處於恢復階段。
但百姓們也仍是如此。
於他們而言,四方蠻夷進攻大漢那就是在蜉蝣撼樹。
這種想法就註定是隱患。
雖然大漢當今的實力確實不弱,但若是所有人都不如此自傲的話,那就一定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但要想改變這些無疑是在痴人說夢。
大漢百姓對於蠻夷的不屑,早已融入到了骨髓之中。
這是千百年來強盛形成下來的習性。
顧易可不會天真到在這方面發力。
他只是更加關注邊疆,除了幽州之地外還有四方的蠻夷。
包括當年顧琛遷移來的那些部落。
其實在顧易心中一直都覺著,九州文化最為神奇之處便是包容。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
——縱觀九州數千年曆史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部落,被九州的文化所同化。
這些部落如今就是這樣。
顧琛當初挑選的幾乎都是一些善於農耕的部落。
這種部落對於中原的文化本就有著很強烈的嚮往,且更為適合九州的文化。
如今他們更是對大漢已經有了認同感。
尤其是新出生的子弟。
他們對於九州文化的認可程度甚至已經超越了原本的部落文化。
只要大漢仍在,這種現象就一定會隨著一代一代人的影響而越來越重。
這種現象讓顧易產生了很多想法。
——比如文化大融合。
真正奠定好九州將來的根基。
但在一陣深思熟慮之後,他又將這些不切實際的想法給壓了下去。
這種念頭實在是有些過於天真了。
最起碼以現在的生產力,大漢還沒有能夠壓住所有蠻夷的實力,這種想法是不可能實現的。
時間匆匆而逝。
顧易漸漸放下了對於朝政的干涉,選擇將一切都交給了張華鍾會杜預等人。
也好在這些人的能力並不差。
並且因為顧氏的影響,他們對於顧易所定下的種種制度同樣也保持著堅定的態度。
再加上朝臣們的抵抗之心越來越弱。
這讓顧易終是騰出了些許時間,開始籌備糧草於四方。
而隨著顧易的動作越來越大,朝堂上的眾臣也是漸漸看出了顧易的心思,朝堂之中的風向不由得便轉移到了這件事身上。
不少大臣都在懷疑顧燁是想效仿顧琛,對四方蠻夷開戰。
這對於他們而言可不是一件小事。
沒人願意打破平靜,突然開戰。
大漢當前的朝廷已經迭代到了第三代,完全沒有了當年那些從戰亂之中走過來人的魄力。
向四方蠻夷開戰在他們眼中就完全是一件有害無利的事。
哪怕就算打贏了又能如何?
四方蠻夷們的土地,在他們眼中就是不毛之地。
越來越多的奏疏堆積到了張華那裡。
開始的時候張華還能壓下這些奏疏,但隨著顧易的動作愈發頻繁,反對這種事的聲音也是越來越強烈。
顧易根本沒有興趣去理會這些人。
其實若不是因為他知道後事,他或許也是這些人之中的一員。
這種事是講不清的。
顧易只是去見了一趟劉禪,向劉禪重新提了一遍當初顧琛晚年時所做的一切。
隨後——
劉禪便將這些奏疏給壓了下來。
不過劉禪對此也有些擔憂,他不願意讓顧燁離開洛陽。
朝堂上的風聲讓他十分緊張。
劉禪如今也已不在年輕了,甚至可以說已經是到了晚年。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
他對於此事的態度十分堅決。
哪怕當了這麼多年的皇帝,他也仍是如同當初那般,對於顧氏有著很強的依賴性,甚至是越來越強。
他害怕當初顧琛諸葛亮的事再現。
但涉及到一國之事,豈能因一人之意而改。
顧燁終是要離開洛陽。
這是一定的!
但這一次顧易還是操控著顧燁答應了劉禪。
他還需要時間。.延熙十三年,七月;
益州送來訊息,鎮西將軍鄧艾薨於成都。
自此——
顧琛當初為大漢留下的所有將軍,皆以薨世。
一個輝煌的時代徹底落幕。
與其他將軍不同,鄧艾的功勳可不僅僅只有鎮守一方,同樣還有著屯田的功勳。
雖然這其中有著顧琛的關係。
但不可否認的是鄧艾的屯田之能同樣非凡。
劉禪對此十分悲傷,同樣是為他舉行了盛大的喪事。
顧易讓羊祜趕往益州接任了鄧艾的官職。
這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結果。
正是因為屯田之策在益州之地大獲成功的緣故,西南夷是當前各方蠻夷之中最為親近大漢的存在。
顧易不可能讓一個只知征戰的人趕往益州。
羊祜便是一個很合適的選擇。
但不好的訊息接踵而至,劉禪竟然在喪事之後突然患病。
皇帝患病,無論輕重都不算是小事。
雖然劉禪這個皇帝在當今大漢之中更像是一個吉祥物,但他手中也是有著權力的。
突然的患病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
甚至就連顧易都沒料到竟然會發生這種事。
按照顧易的判斷而言,劉禪的壽命肯定會超過原本的歷史。
畢竟歷史已經發生了太多的改變,甚至就連諸葛亮都比原本歷史之中多活了好幾年。
劉禪這種性格的人絕對會比原本歷史之中還要長壽。
根本就沒有料到竟然會發生這種事。
最關鍵的是——
劉禪的患病,讓他發現了大漢當前另一處潛在的威脅。
那就是太子劉璿。
對於劉璿此人,在原本的歷史之中記載並不算多,顧易對他的理解也只是透過如今正面接觸之時才有所判斷。
在劉禪未曾患病之前;劉璿雖然出入無度,但為人性格也算可以。
再加上劉禪的影響他這些年來對於顧氏一樣很尊崇。
但隨著劉禪患病之後劉璿這個太子漸漸有了一點權力,他性格上的缺點便展現了出來。
此人十分剛愎自用,且十分的有野心。
他可以說是與劉禪的性格完全相反。
劉禪是知道自己才能不足,所以從不想其他的事,將一切都交給有能力的大臣。
但劉璿則完全不同——
哪怕對於朝政根本就沒有任何的經驗,他也要插手其中。
雖然劉璿對於顧氏的態度並不差。
但光憑著這一點,便足以說明他性格的特點。
別忘了,劉璿他現在還不是皇帝!
這迅速便讓顧易警惕了起來,其實之前的他也考慮過這種問題。
畢竟劉禪終究會死。
若是屆時當真會發生大戰的話,那這天子的位置便極為關鍵。
只不過之前的劉璿的性格還沒有完全展現了出來。
但現在就不同了。
劉璿這個人的才能十分一般,若是真的讓這種人當了皇帝。
以他的性格屆時的大漢會變成什麼樣?
顧易的性格本就不會面對大事而猶豫不前。
尤其是在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觀察,以及切身實地的操控之後,顧易的本事也在不覺間獲得了提升。
這可是事關九州沉浮.以及顧氏生死的大事。
他絕對不能容忍出現任何的差錯。
但顧氏至少在明面上,絕對不能涉及到皇權交替的爭端之中。
不然的話絕對會留下很大的風險。
如今已經不再是亂世了,顧易必須要為未來考慮。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
一個念頭迅速便在顧易的腦海之中生了出來。
在考慮好一切之後。
顧易立刻便操控著顧燁對外放出了訊息,自己同樣患病。
隨後便緊閉冠軍侯府的大門,不見任何一人。
洛陽。
接連的動盪終是讓大漢朝堂出現了混亂。
對於劉禪患病。
其實群臣們倒是能夠接受,畢竟劉禪的年紀已經真的不年輕了。
但對於顧燁患病的訊息群臣們的態度卻都是十分意外。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