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第102章 踏先人未走之路

延熙八年,二月;科舉放榜。

——並未出乎鍾會的預料,涉及到算數類的考生並無任何一人入選。

甚至就連世族子弟都沒有。

相比於那些儒門經典,《九章算術》這一類的東西實在是過於冷門了一些。

不過顧易倒也並沒有心灰意冷。

任何事都需要一點點進步,無論是禁散也好亦或是其他的改革也罷。

總有一天這些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深入人心。

此次科舉,顧氏第八代子弟也有人參加。

這是顧易強迫的。

第八代子弟最大的問題便是自傲,正是因為顧氏的聲望實在太強,再加上生於亂世,期間斷掉的傳承徹底養成了他們自傲的性格。

若是不想傳承萬世,這種問題就不算問題。

但只要想持續傳承下去。

這種心態上的問題便必須要根治。

其實顧易現在已經開始懷疑,當初顧琛不讓劉禪關照顧氏子弟可能就是因為這個原因。

以顧琛的察人之明。

他絕對不可能看不出來顧氏子弟之中逐漸轉變的心態。

當然,這其中自是有人不服,但顧易的態度卻是十分堅決,無非便是踢出顧氏,就如當年的顧晨一般。

顧易可以讓他們當一個富家翁,但他們從此之後再也不是顧氏之人。

這是顧易必須要做的。

時間如水,匆匆而逝。

張華卻非凡人。

初任丞相之位不久,他便已經彰顯出了他的不凡。

相繼出手將朝堂上的其他聲音給壓了下來。

雖然對於他這個丞相,仍是有人不服,但在明面之上,他已經徹底穩住了朝堂的局勢。

能夠平定四方勢力,便足以證明他的能力。

顧易並未直接離開洛陽。

他還需要等一等。

等到自己確立的制度完全實行開來,並且大漢也需要時間來徹底修養過來。

無論是“禁散”亦或是關於科舉上的舉措。

都需要他來親自盯著。

若是此時離開洛陽,屆時這群傢伙反撲,影響到了制度的實行那便有些得不償失了。

當然,顧易也自不會一直等著。

出了為大漢全新制定了練兵計劃之外,顧易也是相繼召集了一些於原本歷史之上有著赫赫威名的將領。

——比如文鴦。

顧易交給他了一批人馬,讓他們日夜都待在一起,根據烏桓鮮卑等部落的環境進行特訓。

他並沒有特別交代什麼戰法之類的云云。

對於文鴦這種大將。

只要能提高和將士們的配合,便足以發揮出巨大的戰鬥力。

七月。

顧易始終都在盯著“禁散”之事,這是當前顧易最為在乎的事之一。

如今的大漢風向已經逐漸扭轉。

朝廷堅決的態度,已經改變了不少士人們的想法,不再去追求那些“服散”之人所說的羽化登仙,而是鄙視他們。

當然也有著好訊息。

那就是杜預修繕的歷法在經過數年時間之後,終是有了進展。

《二元乾度歷》終是問世。

相比於前漢時期的《太初曆》與後漢時期的《乾象曆》,《二元乾度歷》修正了其中很多的誤差。

並且在這其中亦是結合了《景初歷》所提的多曆元法。

可謂是極大的進步。

除此之外,顧易先前所挑選的那一批匠人們也是有了進展。

他們根據顧易進行的點撥。

這些年來相繼開發出了不少東西,只不過是進步太小。

但這一次卻有所不同。

他們重新修改了曲轅犁的製作方式,在原有單曲犁轅的基礎上增加輔助支撐,並且還製作出了可用人力牽引的裝置。

緩解了當前曲轅犁對於耕畜的依賴。

雖然在速度上,人力牽引自是不可能比得上牲畜,但對於當前耕畜不足的大漢而言亦是一項進步。

包括牛蹄鐵及牛鼻環。

除此之外,還有紡織上的創新。

雖然在現代人的眼光之下,他們做出的東西實在是過於簡略了一些。

但放在現在——

這種創新可謂是跨時代的。

畢竟農耕就是當前時代最為核心的生產力。

顧易沒有猶豫,立刻便將這些東西向著全國推廣。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

與之前不同,這種全新的曲轅犁自是要向著著耕畜不足的區域率先推廣,投入使用。

這種事自是也要徐徐圖之。

除此之外,顧易又將目光放在了律法之上。

當前的《炎漢律》雖然相比於之前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創新,當對於一個國家的律法而言卻還是有著不足。

在原本歷史之中,我國的律法演變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

每一個朝代都在吸收著前朝所留下的經驗,制定出符合對應朝代的律法。

顧易當然不可能直接推行過於先進的律法。

時代環境的不同。

對於律法需求編輯也有著不同。

顧易只是想要將當前的律法格式改善的更為高效。

他將《北齊律》的格式提了出來,並將一些想法告訴給了張華等人。

這種事也只能他們來做。

顧易雖然已經切身實際的投入操控又觀察了這麼多年,但從根本的思維上他仍屬於是現代人。

他可以提出建議於整體的創新。

但在細節方面,交給這些人才是當前最好的選擇。

這注定是一個永珍更新的時代。

雖然他所做的這一切,對於當前的炎漢而言看上去改變並不大。

但這些改革對於整個九州的發展而言,絕對意義深遠。

延熙十年。

經歷了數年的堅持,“禁散”之事漸漸在整個大漢之內獲得了階段性的成功。

“服散”之人禁止參加科舉。

這個手段對於大多數人而言都起到了效果。

而同樣的還有顧易堅持讓學子們對於“服散”之人的批判。

這種東西也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起到了作用。

這一年,大漢亦是漸漸從疲憊狀態之中修養了過來。

各個行業的興起大大刺激了市場的活性。

最關鍵的是——

大漢一項都在嚴防死守的吏治這一點,大大促進了商人們行商的效率。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吏治上總會出現一些問題。

但最起碼在明面之上。

現在的大漢還沒有任何官員敢於觸犯朝廷的t鐵律。

但不好的訊息終究還是會傳來,再怎麼輝煌的時代也註定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結束。

就在延熙十一年。

姜維病逝。

顧琛當初所留下來的那些大將之中,如今也只剩下了一個鄧艾還在世。

劉禪對此十分的傷心。

但大漢終是要前行。

對於重新派往幽州的人選,劉禪是想讓諸葛亮之子諸葛瞻前往幽州。

正是因為諸葛亮的關係。

劉禪對於諸葛瞻有著十足的期待。

但顧易卻將此事攔了下來,將鎮守幽州的重任交給了陸抗及文欽。

時代已經馬上就要到大變之時。

他怎麼可能讓諸葛瞻這個經驗寶寶去幽州那種要地?若是當真如他所料一般,註定會有一戰的話。

這一戰關乎的可不僅僅只是大漢。

而是包括整個神州!

顧氏的生死也在其中,顧易絕對不能出現任何的馬虎!雖然劉禪對此十分的不解。

但出於對顧燁的信任,他還是答應了此事。

自此之後,顧易愈發的珍惜時間,同樣也在為未來做著一系列的準備。

夜。

冠軍侯府。

顧易正在操控著顧燁寫著自己對於開發嶺南之地的大概方略。

這是顧易早就已經定下了的念頭。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嶺南之地的開發是一個極為漫長的過程,其中涉及的關鍵要素有許多。

包括人口遷徙以及生產力的進步。

但不可否認的是嶺南之地本身便有的潛力。

這時,一道腳步聲忽然響起。

顧燁抬頭一看,只見是他的親弟弟顧翰走了進來。

顧翰一臉的失意之色。

作為顧氏嫡系子弟之中的一員,顧翰本就是這一代子弟之中最為自傲的人之一。

顧氏的出身給了他們太多太多的自信。

他們始終都堅信著,哪怕他們什麼都不做都可以在朝堂之中建立起不朽的功勳。

就如同顧氏的先人們一般。

其實若不是顧易出手的話,他們這些人哪怕再怎麼沒有才華,都一定會被劉禪所重用。

但現在不同了。

一次科舉,徹底打散了這些人的自傲。

顧氏子弟之中哪怕承繼最為優秀之人也只不過是相當於普通世族子弟。

這對於別的家族而言或許還好。

但對於顧氏子弟而言,這就是十分明顯的退步。

而顧翰在這其中更是落選之人,他的所有自信都已經被赤裸裸的現實給擊的粉碎。

“兄長。”

未等顧燁開口,顧翰便極為恭敬的朝著顧燁拱了拱手:“弟想.”

“又想讓我替你求個官職?”

未等顧翰說完,都無需顧易操控,顧燁便直接打斷了他。

顧翰顯然是被道中了心思,整個人立刻就低下了頭,說出不一句話來。

“墨卿。”

顧燁搖了搖頭,緊緊的盯著顧翰道:“為兄且問你,就算為兄能夠幫你請來官職,你又能做些什麼?”

這些話完全是顧燁自己說的,顧易並未操控。

對於自己的這個弟弟。

他也是十分無奈。

“兄長。”

顧翰的眼神瞬間一亮,絲毫都不猶豫的開口說道:“我什麼都可以做!”

他滿臉期望的看著顧燁。

於他而言,身為顧氏直系子弟卻沒有官職是一件十分丟臉的事。“什麼都能做?”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