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第101章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求月票)

鍾會的才能本就不凡,自是會理解這其中的意思。而且這只是應用於現在的大漢。

數學上的進步,絕對會讓整個九州在未來發生極大的變化。

這一定是必然的。

鍾會的眉頭越皺越深,看著那詳細的註釋,他腦海之中不由得便思考起了顧易所說出的話。

旋即——

他的臉上立刻就露出了震驚之色。

“昭德,此乃何人所注?”他緊緊的盯著顧燁問道,呼吸愈發急促。

顧易笑了笑。

旋即讓人喚來了劉徽。

原本鍾會臉上還滿是期待,但當他見到面板黝黑一點沒有名士之相的劉徽時,整個人的眉頭頓時就皺了起來:“是此人所注?”

他緊緊的盯著顧燁問道。

顧燁點了點頭。

見狀,鍾會先是又看了看劉徽隨後又看了看手中的《九章算術》,搖了搖頭喃喃道:“可惜了。”

於他而言,劉徽這種絲毫沒有名士風範之人就算稍有才華也只能僅此而已了。

顧易愣了一下。

旋即這才反應過來,鍾會一定又是名士癖犯了。

但他還是讓劉徽開口解釋起了自己的註釋,並表明其可能會帶來的好處。

鍾會雖然是十分看不上劉徽。

但顯然他也知道此事的重要性,倒也是一直耐著性子聽下去。

隨著劉徽開口,他整個人臉上再次生出了震驚之色。

待劉徽解釋完離去。

鍾會絲毫都不猶豫的便直接開口:“必設特科,就以這《九章算術》為題!”

“不!”

顧易立刻操控著顧燁搖了搖頭:“《九章算術》只能作為此次科舉之題,而隨後之考皆要跟隨時事出其他題目。”

數學是需要創新的。

若是將以後得科舉都定在《九章算術》之中,那便是阻礙其中的發展了。

顧易自是不會做出這種蠢事。

鍾會沉默了一下,最後亦是點了點頭。

他是個急性子。

在確定了此次科舉的章程之後,立刻便起身離去。

而顧易也未曾閒著。

直接操控著顧燁直奔皇宮內而去。

劉禪如今也並不在年輕了,兩鬢燁早已生出了白髮。

真正讓顧易覺著難得的是——

饒是已經到了如此年紀,劉禪竟然也保持著當初的初心。

仍是沉迷享樂。

而他卻又不沉迷於女色。

這無論是放在古代還是放在現代而言,都算的上一個絕無僅有的存在。

對於顧燁的建議,劉禪自不會拒絕。

他雖然不懂。

但既然是顧氏子弟提出來的,對他而言那肯定就是對的。

此事迅速被敲定。

朝野上下一片沸騰!特科為算數,甚至在下一次科舉之時算數還會成為單獨的科目!

這對於當前的大漢而言宛若晴天霹靂!

根本就沒有人敢相信這一切竟然會是真的。

算數竟也值得單獨列為科目?

區區算數竟然要跟古人所留的各種經典排到同一個位置了?

各種流言蜚語瞬間湧出。

不少人都哭訴此舉乃為背棄祖宗的行為,這也是儒家教育內的弊端。

但這一切終究只是枉然。

開始的時候還好,劉禪還會見一見這些人。

但後來似乎是覺著有些煩了,他連這些人的面都不見了。

而隨著科舉的時日越來越近。

再怎麼難以接受之事,也終是會有人會因為利益而低頭。

確實是有一些固執的老儒生願意為了扭轉此舉而赴死。

甚至就連顧易都不能說他們是錯的。

任何時代都會有著一批固執守舊的人出現,不願意去接受新鮮的事務,堅持著自己所認為的價值觀。

可時代終究會進步。

甭說他們。

甚至就連顧易都不能阻擋著其中的演變。

延熙八年,科舉開啟。

作為自大漢實行科舉改革之後的第一次科舉,對於這一次的科舉所有人都是無比的關注。

顧易說到做到。

特意選出了一批人於各地科舉考核之前進行篩查。

但凡“服散”之人,無論其任何身份,全都罷免其參加科舉的資格。

各地之中風起雲湧。

所有人都在關注著這一次的科舉。

不過就在這種時候,邊疆的訊息被送回了洛陽。

——毌丘儉離世了。

作為當初顧琛所留下的大將之一,毌丘儉一直負責鎮守著最具威脅的幽州之地。

數十年來,從未出現任何的差錯。

這種大將逝去對於大漢而言,就如同失去了一個擎天之柱。

若不是四方安穩。

顧易也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做出這麼多事。

雖然從未見過毌丘儉,但對於他的逝去,劉禪還是十分的悲痛。

這可都是顧琛留給他的人啊。

隨著時間的流去.這些人已經越來越少了。

顧易對此亦是有些心緒複雜,或有一些悲傷但更多的則是凝重。

毌丘儉死了.姜維鄧艾他們還能有多少時間?大漢的平靜時間已經要過去了。

顧琛為大漢所留下的一切,終是隨著時間而漸漸消散。

九州若真想持續安穩下去也唯有讓這些個後世之人自己去爭。

自這一日起顧易愈發的關注四方蠻夷的動向,同時間亦是開始加速對內部的整治。

但饒是顧易的動作再怎麼快。

在這種任何訊息都需要人來送的時代之中,終是不可能敵的過時間。

毌丘儉的離世就彷彿是一個訊號一般。

大漢廟堂之中,文臣武將最為巔峰的時代正在逐漸落幕。

就在同年年底。

蔣琬患病,不得不辭去丞相之位。

他確實十分明白自己的定位。

就是為了穩住朝堂,等到顧燁年紀再大一些。

在辭呈之中直接建議立顧燁為相。

此事瞬間便在朝堂之中掀起了驚濤駭浪,雖然顧燁如今在朝堂之中身份愈發超然,但作為一國之相確實年紀還小一些。

但劉禪卻直接同意了此事。

無論是顧燁的姓氏,亦或是諸葛亮留下的人選之中,都足以讓他做出這種選擇。

但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

顧燁拒絕了!顧易自然不會去做什麼丞相。

以他的水平,讓他處理一些制度的革新確實能行,但為相治理一國他是不可能比得上那些個能夠名垂青史之人的。

而且對於顧易而言,他終是要離開洛陽。

丞相之職對他而言只是負擔!

顧易直接操控著顧燁,上疏請劉禪拜張華為相。

其實若是鍾會的性格能夠改一改的話,以鍾會的能力作為丞相而言也是綽綽有餘。

而且這傢伙腦子轉的快。

對於顧易的各種革新,也能迅速接受。

但可惜的就是這傢伙過於剛愎自用。

而張華則不同。

雖然如今張華在朝堂之中的地位並不算高,但所處理的事卻從未出現過差錯。

且張華還是顧琛當初所提拔之人。

最關鍵的是——

這傢伙的能力完美符合顧氏的要求!在原本歷史之中,他可是能在西晉那種混亂的朝堂之中平衡好四方勢力的存在。

有著這種人於朝堂之內,顧易才可以徹底安心。

對於顧燁的這個決定,滿朝皆驚。

竟然真的有人能夠拒絕送到嘴邊的丞相之位?甚至就連劉禪都有些不理解。

他相繼召見顧燁問了數次,包括劉諶也來見了顧燁,皆是不解顧燁為何會這般。

這一次,顧易並沒有隱瞞。

他直接說出了自己對於四方蠻夷的隱憂。

劉禪對此自是不以為意,還勸顧燁無需大驚小怪就老老實實的待在洛陽,幫著他治天下。

而至於劉諶對此的態度則是無比嚴肅,認真朝著顧燁一拜,道了句:“昭德高義!”

沒有人能想到一個丞相之位竟然還會出現三辭三讓的戲碼。

在顧燁數次拒絕之後。

劉禪萬般無奈,也只能聽其建議要將丞相之位交給張華。

但張華豈能答應?他如今還只是個尚書郎,直接一下子做到了百官之首的位置上,這種跨越甚至就連他都難以接受。

張華甚至還來見了顧燁。

想讓顧燁應下丞相位,哪怕就算再讓也不要讓給他。

顧易並未多說什麼。

只是操控著顧燁直接將張華領去了皇宮,見到了劉禪。

請劉禪將昔年顧琛對於張華的評價給說了出來。

別的劉禪可能背不下來。

但顧琛所留下的東西,他早已銘記於心。

“博聞強識若滄海納川,經綸世務有柱石之器,然骨鯁過甚,恐折於宵小機變——然盛世弼臣,足堪大用。”

當聽到劉禪說出這句話之時,張華整個人瞬間就呆住了。

他萬萬想不到;

當年顧琛面對如此年輕的他時竟然能夠做出這種判斷!顧易先是操控著顧燁朝著劉禪行了一禮,旋即拍了拍張華的肩膀,正色道:“茂先,切莫辜負祖父的期望啊。”

簡簡單單的一句話,讓張華眼眶頓時一紅。

他看了看顧燁旋即又看了看劉禪。

終是認真的點了點頭。

朝著劉禪認真的跪拜了下去。

“臣,領命!”.——————

“炎漢延熙八年,炎漢丞相蔣琬患病,上疏請辭並薦顧燁為相,皇帝允之。

顧燁深諳邊事夜觀星象後,於宣室殿諫言:“臣善謀而短斷,尚書郎張華通曉兵法、明察戎機,若拜為相可安社稷。“

遂三讓相位。

後世贊曰:“燁光灼灼,不耀廟堂。讓相扶鼎,四夷綏章。”

——《漢語詞典.讓相安邦》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