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從東漢開始創不朽世家

第219章 九州之興,滅佛行動起(求月票)

李輔國的倒臺就彷彿是一道宣判一般,徹底斷了所有人心中僅存的期望。

——皇帝竟也低頭了。

作為李亨的絕對心腹,李輔國如今能夠落得這個下場,其實便已經說清楚許多問題了。

在手握著大義的顧氏面前,這初登基的皇帝亦是不得不選擇低頭。

可他們又能做些什麼?

聯合皇帝針對顧氏?

且不說天下人答不答應,他們找不到理由。

顧氏從始至終都未曾做過什麼大逆不道之事,是李亨答應開始的新政,亦是李亨放棄了他們。

更別說顧氏手中還握著李世民的遺詔。

這才是最為鋒利的殺器!

整個洛陽局勢大變,百姓們雖然未曾察覺到異常,但一個個官員卻是如履薄冰,生怕顧軒將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甚至就連作風都開始謹慎了起來。

不少官員終是做出了決定,開始主動請辭,就是想著顧氏能夠放過他們一次。

而顧軒也未趕盡殺絕。

對於這些人,他終是給了他們一條生路,未曾將顧氏弄到舉世皆敵的地步。

但這也已經足夠了。

還是那句話,顧易本就不會下死手,能夠順利將整個新政徹底鋪開便已經足夠了。

轟轟烈烈的改革大勢自洛陽而出,朝著天下各地輻射而去。

一個個御史再次走出洛陽。

就如同昔年那般,在監察天下的同時開始於各地籌措起了了新政的種種。

而顧軒這個太傅也自然而然隨著新政的徹底鋪開而忙碌了起來。

——涉及新政。

實在是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他這個太傅,也好在這一代顧氏子弟之中倒是還有一些人能力不錯。

在這種情況下也能幫得上顧軒。

並且哪怕是能力不足,亦是可用顧氏子弟的身份前往各地推行新政。

這同樣是能給顧軒帶來不小的幫助。

但饒是如此,他所面臨的種種政務亦是從早堆到晚上,並且他時不時也要親自出面,去震懾一些人去親自落定一些政策。

對於這些事顧易確實是幫不上忙。

雖然他一直都在有所成長,但顧易的成長多半還屬於是整體上,包括自己的心態。

但放到細節上那便不夠看了。

朝堂雖不似戰場那般詭譎,但其中的各種手段亦是不少,可不是看過幾個古裝劇權謀小說種種便能駕馭的。

而且新政涉及整個九州。

顧易可以根據現代人那種思維的前瞻性來給予大局上的籌劃,但放到細節上他也便有些不夠看了,只能讓顧軒自己來解決。

不過他亦是沒有閒著,而是趁著這個機會藉著顧軒的口將標點符號普及了出去。

並沒有大規模的宣揚只是透過顧氏內部。

包括如今的文壇聖地雲韶閣。

顧易並未選擇大張旗鼓的去普及這些東西,強行如此同樣也會徒費時間。

這種極為有利便捷的東西讀書人自己便會將其分辨出來。

當然,這次的普及符號同樣也很簡單,只是最為基礎的幾個,包括逗號句號問號等常用符號。

其實顧易之前便曾發現了這個問題。

只不過當初的他還太過於年輕,一門心思的都放在了所謂的大事上,反倒是將這些看似的“小事”拋在了腦後。

如今想來,這類便利萬民的創舉,其功績或許更能流傳久遠。

而那些一時一地的“大事”,其影響終究侷限於當下。

這同樣也是顧易心境轉變所帶來的提升。

其實他此次操控針對於顧氏還有許多的安排,但奈何萬事皆不能急於一時,只能待這天下的局勢穩定之後再著手施行。

時間匆匆而去。

至德二年,九月。

高仙芝自遼東凱旋。

果如顧易所料,此役再度大獲全勝。高句麗、百濟等好戰派系,幾被其盡數蕩平,斬獲無算。

時隔數十年——

大唐的皇旗與顧氏的旌旗,又一次牢牢地插在了遼東的土地之上。

再次喚醒了這片土地之人對於顧氏的畏懼。

遼東王及百濟王與他共同而歸。

顧軒於朝堂之上接見了他們。

而也直至此時,顧易才再次操控起了顧軒,於大殿之上要求遼東之地建立學院普及九州文化。

相比於西域青藏高原等地。

遼東對於此事的接受程度顯然是要高許多,遼東王與百濟王就壓根沒有半點拒絕的意思。

不僅僅是他們心向九州,甚至就連他們的子民亦是如此。

在顧易看來,甚至此時直接讓他們融入九州或許都不是不可能。

但在深思之後顧易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所謂的融入可不僅僅是要土地,最為關鍵的還是思想上的改變。

在顧氏加持之下。

九州當前的影響力確實要遠遠超出了原本歷史,但相比於九州內部如今的遼東確實還是過於落後了一些。

無論如何當先更正他們的思想。

出於私心,顧易決議於遼東之地建立顧氏學院,就如琉球等地的顧氏學院一般,從根上開始一點點的普及九州文化。

而對此李亨亦是沒有拒絕,包括朝臣亦是並未覺著此事如何,此事就這樣被敲定了下來。

除此之外——

顧易亦是令人掌控起了兩國的宗教示意。

正如對待吐蕃時那般。

經歷了這數百年的養望,顧易已然決定再次為顧氏披上一層不同的保護傘,並藉此大勢進而轉向整個世界。

至於未來如何——

顧易亦不知曉,但至少以目前的局勢而言,此事對於顧氏並沒有什麼壞處。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終於徹底駛離了原本的軌跡,奔向了截然不同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

自顧軒歸京之後便開始的人口普查之事也終於是有了結果,大唐如今的明麵人口九千餘萬,若算上暗中隱匿的人口。

實際上定然早已過了一億大關。

這確實是一個極為驚人的數字,此次大亂雖然看似影響沒有那麼大,但實則不然。

四方動亂之下,所死亡的百姓亦不是少數。

不過能有著現在這個數字其實便已經十分難得了,畢竟這還未曾算那些已經漸漸融入九州的外族人口。

若是將其全都算上的話,九州的人口絕對數倍於原本歷史。

這就已經足夠了,顧易對此倒是極為的滿足。

至德三年,四月。

隨著官場的逐漸穩定,顧軒終是開始了進一步的動作,將目光落在了土地之上。

他於洛陽召見了附近寺廟的住持,十分直接的宣佈了自己的決定。

這自然是又會迎來一陣反抗。

雖然如今的佛教還遠遠沒有到原本歷史之中最過分的時期,但面對顧氏所定下的規矩,他們又豈能聽從呢?

甚至這些人的反抗程度都超過了朝堂上的官員。

不僅僅有人直接撞死在了顧軒面前,甚至就連普通的百姓都受到了他們的一些煽動,於各地開始鬧騰了起來。

沒辦法,讖緯迷信這東西向來就是如此。

現代都不可能完全避免著魔之人,更不要說在這種時候了。

顧氏的影響力確實很大。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